劉夏:歐洲金融市場監管分化 意識形態衝突浮出水面

劉夏:歐洲金融市場監管分化 意識形態衝突浮出水面


西班牙股市監管機構CNVM週一禁止與西班牙股票進行交易,包括在4月17日之前創建和增加淨空頭頭寸,此前市場在冠狀病毒疫情中大幅下挫。CNVM表示,即使此類交易由證券貸款擔保,該禁令也涵蓋了賣空行為。大約在同一時間,意大利市場監管機構Consob週一表示,由於米蘭證交所繼續受到該國冠狀病毒危機的衝擊,將出臺新的24小時賣空禁令。這項禁令將適用於週二的20只股票,此前上週五采取了類似措施,影響了85只股票。希臘監管當局3月18日發佈賣空禁令,直至4月24日。

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禁止做空股票以抑制市場暴跌,而德國表示沒有計劃出臺賣空禁令,荷蘭金融監管機構也稱,認為沒有理由採取這樣的措施。

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奉行干預主義,似乎也更為“隨意”;英國、荷蘭,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德國,在管控方面則更加尊重市場和已建立的制度。這種分歧也體現在南歐的享樂主義與西歐的禁慾主義之差別。

路德和加爾文發起的宗教改革讓人們遠離了宗教性的事物,西歐的人們轉而埋沒於世俗的禁慾和勞動之中。英國、荷蘭、德國等新教各國的人們將勤勞視為美德,結果產生了資本主義。他們認為,只有通過職業勞動,才能將宗教上的疑惑消散,使自己獲得將被救贖的確信。進行投資是符合上帝旨意的。當然,在勤勉中逃避也會陷入自我懷疑,比較兩者的優略並非本文目的。

在天主教會得以存續下來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以及原本就不存在原罪意識的東正教影響下的希臘更加註重享樂,並未如西歐各國那般產生勤勉的倫理。他們的產業發展相對落後,經濟發展遲緩,政府備受慢性財政赤字困擾。比方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希臘部分地區的失業率一度將近40%。

西歐的禁慾主義和南歐的享樂主義在意識形態上與文化上是有本質衝突的。而此次疫情正在激化這種矛盾,與此同時,歐洲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的實際和象徵性成就,現在正在瓦解。

作為歐盟最大和最強大的國家,德國在短短一天內就確診了1000例新冠狀病毒病例後,於3月16日對其與奧地利、丹麥、法國、盧森堡和瑞士的邊境實施了控制,此舉充滿了政治意義。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西霍費爾說,任何沒有正當理由旅行的人都會在邊境被拒之門外。有新冠肺炎症狀的旅客也將被拒絕入境。但是,德國公民和任何持有居留證的人都可以重新進入德國。

歐盟史無前例關閉邊境。默克爾的立場讓德國越來越孤立,因為越來越多的申根國家開始實行邊境管制: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希臘、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為了防止冠狀病毒的傳播,也實施了邊境管制。

歐盟內部的自由流動曾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支柱之一。申根的停擺將持續下去,更多的國家將通過退出歐盟而走上英國的道路。

歐洲由約50個主權國家組成,其中27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26個國家是申根國,19個國家是歐元區。原本支撐著歐元區繁榮的歐洲央行如今也無力迴天。

在歐元區,由於全球供應鏈中斷,對生產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其次,是急劇下降的需求,隨著政府採取措施減緩冠狀病毒的傳播,餐館、購物中心和旅遊聖地也變得空空如也。

正在發生的疏離與孤立、不再轉動的經濟車輪都在提醒我們,不論是“歐盟”、“申根”還是“歐元區”的捆綁都面臨著挑戰。歐洲央行不斷開啟的印鈔機正表現了真實資本的缺乏,剩下的是日益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無法支撐的未來的信貸。

這都迫使歐元區和歐洲央行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歐洲央行目前無力阻止這一趨勢,他們既沒有工具也沒有可以應對的措施了,所做的無異於為一個地基紮在沙丘上的樓房添磚加瓦。

在歐盟國家意識形態有著不可彌合的根本衝突之下,解體不失為一種改革。

新管疫情恐怕是壓到這一切的最後一根稻草。(作者為雲核變量CEO劉夏)


劉夏:歐洲金融市場監管分化 意識形態衝突浮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