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学习中医多大年龄最合适?

愉快就好5


中医源于生活,讲究天人合一,只要对生活有感悟,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

有些悟性好的人,对大自然和人体观察细致入微,三五年的时间就参透中医精髓了,历史上有个名医,乾隆御医黄元御算是自学成才的,后来还著书立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呢。

当然,当今条件这么好,从小开始学习黄帝内经,结合自然与生活来培养中医思维,像日月盈亏的阴阳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人体经络与时辰的对应等等,早接触早受益!


陈贞杏说育儿


学中医多大年龄开始,我是二十岁下乡当知青是开始学,初中毕业生,当时我身体不太好,记忆力不强,对文言文比较爱好,学来也还顺利,都是自学,没有真正拜师,我通过实际认为还是要有初中以上文化,有悟性,对文科喜爱的人学起要快些,效果好些。


草药黄晓敏


悟空问答上面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自学中医的,个人分析,这是因为中医不仅是一门医术,还是文化,甚至于类似于艺术一样的东西。中医受欢迎是个好事情。

学习中医多大年龄合适呢?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现代和古代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有句老话,人到四十不学艺。大概的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之后,学习力退化,记忆力、理解力都不行,没办法再掌握一门全新的技术了。

现在来看,这句话是不符合实际的。

举一个中医之外的例子,齐白石40岁上下才开始从一个木匠转型为画师,最后成为一代宗师。

回到学习中医,就更有意思了,因为历史上卓然成宗的中医大家,大多数竟然都是业余时间自学成才的。民间也有一句话,叫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如果想学中医,就好像在笼子里面捉小鸡一样简单。

话说的有点夸张,内在的逻辑还是清晰的: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精通了,学习中医水到渠成。

如果从小就把中医作为吃饭手艺,肯定是那种祖传之家的孩子最理想。开蒙识字就开始背诵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课了跟随药农上山采药辨识药材。长辈行医的时候站在旁边侍诊抄方,大人号脉结束自己也上去摸脉,把自己的分析和长辈的分析做对照比较,分析大人的药方药理。

能够如此这般学习中医,8岁学习,10年捶打,18岁独立行医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哪里会有18岁的小郎中呢?18岁读医学大学,本科八年26岁,大部分都要继续读研究生,否则大医院根本不收。所以一般 的实习医生也要小30岁的人了。

18岁的小郎中,到了30岁,经过12年的实战,恐怕早已经扬名一方了吧。

所以有人感慨现在好的中医太少,一点不奇怪。以前有师承的中医,一个是入行早,二个是,没有西医的时候,所有病人都找中医看病,实践的机会特别多,自然成长的快,容易出现名家高手。

医学本身就是经验科学,看的病人多了,自然经验就足。

就像人们常常觉得中医看看病人外貌,听听病人的声音就可以预判病情一样。经验而已,很多西医也可以做到,当然是在他的那一科里面。

那么成年人再学中医呢?可以学,但是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背景,上手才会快。前面讲过,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文化都要懂,而中医理论中会出现大量的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内容。知识分子学习中医,首先在道的层面把医学的道理提前学会了,再来学习具体的医学专业知识,那就等于是降维打击,很轻松的。

所以你看汉代长沙地委书记张仲景能够成为医圣,元代秀才朱丹溪能够成为一代名医。最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大名医,几乎全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当官的,有的是办报纸的,四十几岁转身行医,一样成为岐黄圣手。

这个就是一个靠文化积累,一个靠个人悟性。

悟性好的,有底蕴的,很快就能有成就。去年有一条新闻,一位退休的化学教授李宁先,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西医又开不好他的病,最后自学中医竟然治愈自己的癌症。这个新闻说明学习中医再晚也不迟,只要你有强烈的驱动力,一样可以成功。像这位老教授,可以说纯粹就是顽强的求生欲望让他钻进了中医的大门。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学习中医没有固定的最佳年龄,中医世家可以从小学医,成就更快。精通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可以随时学习中医,一通百通。哪怕是退休人士只要有决心一样可以学好。

反倒是按照西医学习方式学习中医的中医专业学生,理论不强,实践也弱,反倒很难出成绩。有位中医博士连自己孩子的感冒都都治不好,孩子一感冒就去吊水。实际上,伤寒论第一篇,太阳病篇看好了,什么感冒都可以治。大博士就是治不好。

这实在是个很悲哀的现实。


铁锤文史


答主多半是自己不学医的,既不了解中医的内涵,也想当然。不过中医的水确实深,儒释道、文史和人生一把抓。即使上医中医通了,还要思辨要悟性还要心性,还要一直学一直用,大医难成是真的。

真要学中医,有机缘的,所以没有确定的年龄可说。先学理论还是先实践,也是因人而异。十八岁能看病的郎中可能是庸医,四十八才入门的可能直接成大医,因为医就是道,不斑白不可语道啊!年龄太小,有天赋没心行,后面的路不好走,不一定能成。“见得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志”,这一步就能刷一大半人下来。这是论语第十四篇里的话,修大道成贤的要则,因为医者不成贤就不在持续提升的路上,有仁心也无法用神,断病这一关就会出岔子。即使能背再多的方子,用药不到病灶有什么用呢?有再好的心,行针推拿按摩没有正气渡给患者,能治好病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因为行医就是修行,修行功夫不到断病治病都没效。

医即道。大道通天,大道至简,道的第一义是行。行不到很难有悟成知、智,这行到都要不少时间。前面的功夫到了,反而最后的医理实证行医是较简单的。医理是世界观,医术是方法论,世界观能不能指导方法论就看各人对生活之道的理解了!万道归真,内经有训“非其真勿授”,道是通的。

中医分医道和药道。针灸推拿正骨按摩甚至风水都属于医道,中医用神、神散为气,风水研究天地人气场是否融洽,针灸推拿正骨按摩直接以医者自己的气输给患者散患者病气。先感人性后知物性,医道是药道的基础:药道也不是套方,临季临地因人组方用药。

对了,学中医除了心性要好,还得语文好数学还得好。在医理的层次,那就是以伏羲河图建模的哲学体系“道”的理解,里面都是人体与人文关系的推理。风水学衍化从河图而来,文言文阅读能力差了古文读不懂的。语言文字功底用于理解沟通、致用达变,数学用来学内经和组方用剂量。内经里含天文历法与人体心行之间关系的推理,推理能力不行的人绕弯不过来。

至于心性好、仁心,也不是什么虚词,老中医号个脉就知道了!

虽然文化复兴与振兴中医一体,现在也掀起了中医热,但是哈!就算题主是学医的好苗子,那也是“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万一不是,学学内经前几章提升个思维层次、保保自己的健康还是没问题的。养生之道只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怎么有节怎么有常这几章都说了,怎么不妄得读读论语和道德经。为了学好中医,拓展自己的真知致用能力都是值得的,与年龄倒没啥关系。朝闻道,夕死可也。

学中医有天赋和机缘的,不在乎年龄,你想学就坚持努力吧!祝你学业有成。


节度使95


我是从上中学的时候都开始跟父亲学背汤头歌诀,药性赋,十八反,十九喂的,当然:四五十岁也不当误学中医


医易博揽


30岁前记忆力好,学得快,40~50岁有阅历的人学中医悟性高,能够理论结合实际,辨证施治,宁神静气地参悟。


如水90699


看想到啥程度,如果想整体融会贯通,最好从小开始,四五十岁也许有机会有些感悟。至于年纪大的学中医,就不太合适,因为中医太过复杂,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有所感悟,怕是时间上没有那么充裕。


王玉东20


越早越好 很多名医在五六岁的时候都背诵了很多经典了,不过什么时候也都不晚,也有很多名医是半路出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半夏厚朴堂


十五岁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