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瘦人草”秒變“淨菜貴族”

“新農人”胡傳啟探索蔬菜精品路線,將“小杆子”蘆蒿做成大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芬芳“瘦人草”秒变“净菜贵族”

“蘆蒿從地裡拔出來只能賣到5塊錢,如果去掉葉子,清理乾淨,再打包好做成淨菜,價格能翻一番,我幹嘛不做這種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壽縣迎河鎮大店村福家旺專業種植合作社裡種植的蘆蒿遠近聞名,負責人胡傳啟說:“我的蘆蒿主要銷往淮南市區、合肥、蚌埠和武漢等地的市場裡,下一步我還想著把蘆蒿做成淨菜,直接進到大城市的超市裡。”

在合作社的大棚裡,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找到了正在指揮農戶打包蘆蒿的胡傳啟。“我這大棚裡熱吧!”一進大棚滿眼綠,一股股蘆蒿特有的香味撲面而來,五六個農戶正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打理蘆蒿。胡傳啟也時不時地向他們傳授起“要領”:蘆蒿要去掉兩側的葉子,取成人手掌長短,處理好後整齊碼放在塑料袋裡打包,方便運輸和稱重。“我這大棚裡溫度高,農戶在這裡主要是收割蘆蒿,再進行初加工。蘆蒿去掉葉子就剩下一根‘杆子’了,但它纖維素含量十分豐富,蛋白質含量也很高,脂肪含量卻很低,還有一個外號叫‘瘦人草’。”胡傳啟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目前蘆蒿種植已接近尾聲,春節期間是高峰期,一天採摘量在4000至5000公斤,平均每天有30個人在大棚裡工作。“老胡人不錯,我們都願意跟著他幹。”說話的是村裡的貧困戶趙新田,他家的地被流轉了,自己便和老伴一起留在村裡幫子女帶孩子,順道來合作社打點零工。“老胡這離家近,一天還有60塊錢工資,中午管頓飯。大家都是莊稼人,乾的都是地裡的活,種菜不累人,俺們每天都願意多幹點,說笑著活就幹完了。”

胡傳啟的口碑在當地可謂是“響噹噹”的。過去他一直在上海打工,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想回鄉乾點事業。“重操舊業”的胡傳啟不願意再做傳統農業,他想著做新型農業,高附加值的農業。為此,他到南京專門學習種植蘆蒿技術,並在自家的田地裡試種。“試種第二年就有了收益,不少村裡人也跟著我幹了。”2015年,嚐到甜頭的胡傳啟一合計成立了合作社。隨著合作社規模日益壯大,村裡便找到胡傳啟,讓他幫扶村裡的貧困戶。一開始,只有十五戶貧困戶跟著胡傳啟,其他人都在觀望。隨著合作社效益越來越好,村裡又找上門解決貧困戶就業的問題。“我想都是一個村的,能幫則幫一下,當然這也是雙方都自願的。”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經吸納了五十戶貧困戶實現就業,很多莊稼漢也是從零學起,跟著胡傳啟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種植蘆蒿。

發展至今,合作社目前已接近280畝地,其中水面80畝,養殖鯽魚、鯉魚、草魚為主。“我這是自創的菜魚種養模式,摘下的菜葉切碎餵魚,省了飼料錢,也不用打理,雖然魚長得慢,但肉質好,魚塘裡的泥還能當做蔬菜的肥料,循環利用。”胡傳啟給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水面每年產出150公斤魚,僅賣魚的收入就能支付整個合作社一年的基礎費用和人員工資,200畝蔬菜大棚的收入則是純收益。“2018年效益好,我純收入在20多萬,其他幾年平均下來也有十多萬。”胡傳啟說,蘆蒿一般賣到淮南市區要5、6塊錢一斤,自己在合肥、蚌埠、武漢都設有銷售點,蔬菜都是直接運送過去,沒有小商販和批發商層層加價,“量小的就在周邊賣,量大的就運到武漢。”不過,新年裡胡傳啟又開始盤算著新的發展思路。“蘆蒿從地裡經過初加工能賣到5塊錢,如果深加工則能賣到7、8塊錢,其實我還是想做高附加值的農產品。”2016年,胡傳啟已經給他的蘆蒿申報了“無公害蔬菜”,2019年又申報了“綠色蔬菜”。有了這兩塊招牌,他的蘆蒿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年前開了一塊地,年後開始做冷庫倉儲和包裝加工線,我還有配送,一條蘆蒿精品加工包裝產業鏈就成了。”胡傳啟說道,以後的蔬菜市場就是要走精品路線,從地裡拔出來再到老百姓的餐桌上一條龍服務都給做到位,老百姓只需要簡單洗洗便可以直接下鍋,那時候一斤蘆蒿賣到十來塊錢也不為過。雖然有想法,但胡傳啟也是一個謹慎的人,在他看來,做事業步子要踏踏實實地走,一步一個腳印,“現在資金不足,不能盲目擴大合作社規模。2020年我會根據土地流轉價格,以及訂單數量,新增80到100畝地,儘可能拓寬銷售渠道,打算再把合作社門口的路修一下,這樣方便貨車直接開到大棚裡,節約成本。”胡傳啟說,如果合作社規模能夠繼續擴大,他還打算吸收更多的本村甚至是鄰村的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以產業帶動扶貧,讓村裡人都能富起來。

圖:胡傳啟正在指導貧困戶整理打包蘆蒿(記者 李舒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