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崔雪涛,1980年生于天津,2007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上海戏曲人物画会会员。

2012年,触觉 意象——崔雪涛水墨个展;

2013年,谷雨——崔雪涛当代水墨个展;

2014年,幻述——崔雪涛当代新工笔个展;

2014年,幻述——崔雪涛当代水墨作品展;

2014年,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博览会;

2014首尔国际艺术交流展;

2014年,CIGE——“自然主义”雅昌艺术家个展;

2014年,圣园雅集——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4年,工笔新势力——新工笔学术提名展;

2014年,古今之变——当代水墨学术提名展;

2014年,学院派——艺术新锐计划;

2014年,梅兰芳韵—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扇面画展;

2014年,淞风雅集—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

2014年,山东省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4年,中国画名家中堂展;

2014年,视觉中国洲际行——第十回 当代水墨东京特展;

2014年,生长——201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2014年,恰同学少年—中国青年新工笔邀请展;

2014年,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小幅工笔作品展;

2014年,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2015年,试验交汇——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5年,彩墨同曦——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水墨本色—当代水墨展;

2015年,由于今——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5年,见微品妙——中国画名家小品邀请展;

2015年,水墨的嬗变——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5年,虚和清逸—当代中国画名家6学术邀请展;

2015年,水墨出格——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5年,无锡书画院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

2016年,映象符码——中国当代水墨展;

2016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当代工笔水墨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6年,加减乘除——中国水墨绘画的延伸与发展;

2017年,染清秋——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7年,立不易方——新三恒第一回联展;

2017年,中国青年艺术家书画展;

2017年,青年汇—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8年,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

2018年,为奥运喝彩——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艺无止境—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笔墨印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来自她的世界》141cmx78cm 工 笔


有九河下梢、天子渡津之地之名的天津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从历史角度来看,近代以来的天津开埠兴商,中西交融、南北汇集,无论是精英贵族抑或是脚夫走卒,三教九流都可在此作为容身之所。这里孕育了一批一招鲜吃遍天的能工巧匠,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精工细作、匠心入微。距离北京较近的地缘位置促使两地美术创作交流频繁,湖社、松风画会等社团组织的艺术风格主张,天津本地画家对西方绘画技法、色彩吸收应用等,共同作用于这片地域上的中国画创作风格流变。改革开放后,天津地区美术创作呈现多元探索、多力齐发现象,涌现一批艺术名家。在天津美院注重传统继承, "室内功”与"室外功"并举的教学体系下,崔雪涛本科时期得到刘泉义、李津等老师指点,硕士研究生阶段考入李孝萱门下,完成正统学院派教育。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马格利特猜想》136cmx68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作为青年艺术家,崔雪涛受地域文化熏染,袭学院名家教授,在此基础之上开启绘画探索之路,有水墨与工笔两种面貌。纵观个中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作品体现画家个体面对社会的迷茫、彷徨、孤独、无奈,甚至对自我身份认同焦虑的心理状态,代表作品有工笔画系列《越界》等;第二阶段则在延续上一时期作品思路的基础上,增添了水墨创作,表现人生百态,注重笔墨情趣,群组人物创作画面常出现满构图方式,强调画面观看角度,如《暗物质之上火》 《此时此刻》。第三阶段在注重个体经验同时,工笔作品从先前个体情绪转换为更为多变的表达方式,画家将其命名为“安魂曲",这一系列作品进入了自我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表现语言内涵。而此时的水墨作品作为一种日记体方式,单纯直观阐述了作者的创作构想和人生体验--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彷徨的缠绕》 136x68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安魂曲之蜕变慢慢在夜风中悄然消散》138cmx70cm 工 笔


丹纳"精神的气候"的论断,阐释了关于美术创作、美术思潮与地域文化背景的联系。这以种族、地理环境、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影响因子的分析在信息交换、人员交流频繁密集的今天仍然具有参照意义。崔雪涛一部分水墨画作品兼有批判意识与幽默精神,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长期生活于天津这片土地、伴随历史潜移默化生成的人群性格特质。面对现实生活种种失意,他可以将愤懑转为内心底里的"调侃"和黑色幽默。同时,创作者自身成长过程中遭遇转折变迁的烙印亦成为图像表达中暗含流转的重要情绪--孤独敏感与惆怅。最终,薄暮夕阳、绿茵浓郁,楼下青年怀抱吉他弹唱梦想,楼上姑娘细细聆听悄理红妆,持杯握盏、衣袂飘飘,许多人曾经拥有过、而又匆匆易逝的青涩年华,成为了画面上忧郁而纯真的乌托邦。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自·在的痕迹》50cmx50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临 渊》 50cm x50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虚无的救赎》 50cmx50cm 工 笔


如果说崔雪涛的水墨画是追忆的故事记述,那么他的工笔画作品则以写意化倾向为观者展示出更为复杂和幽谧的精神世界。1笔画亦称“细笔画",与“写意画"对称,精工细作、严谨细致。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变革与发展是美术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论题。伴随西方美术技法、时代审美观念以及近年来绘画探索不拘泥于本种本科之内、边界日益模糊之趋势,加强渲染、弱化线条,色与形的融合,以及改变传统构图方式、脱离重彩的灰色基调运用,成为近年来工笔画创作的一股重要趋势。工笔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写史立像、绘景叙事的功能作用逐渐减弱,转化为时代语境中的“意”在笔先、观念先行。相较之下,崔雪涛的工笔画同他的水墨画创作一样,呈现出情绪化、表现性的创作特点,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首先,工笔画中"线"的变化。以线造型作为中国画重要创作手段,曾在古人笔下呈现出"春蚕吐丝"、"行云流水"、“钉头鼠尾”等多种形态,离开传统社会生活实景,现代中国人衣饰早已不复褒衣博带,这促使了"线"的变化。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冷 山》 50cmx50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荼 蘼》 50cmx50cm 工 笔


崔雪涛的画面依旧以线为骨,但在线的运用中舍弃书法因素且保留质感与厚重感,为造型和人物精神表现而存在。其次,当代工笔画绘画语言、方式的开拓更加多元化,崔雪涛绘画呈现出写意性的重要特质。他所描绘的物象不拘于写实再现,时间空间的重组,以及繁复的背景设置,鲜明指向象征人类虚妄空洞、欲望纠缠的表达意图。如同易碎陶瓷的支离裂痕、欲望之手的碧涛暗涌和枝蔓牵连的束缚透穿犹如无形压抑,赋予画面人物的强烈失重感、麻木与挣扎,将现代都市人内心底里的梦魔逐一展开。第三,崔雪涛的工笔绘画用色是其最具个人风格的特征。这种异于传统审美的用色繁复多变却统筹和谐,体现出这位年轻画家对色彩的把控能力。色彩的关系更多服从于心象统领下的意象色彩观,这种诗意化特征贯穿其创作始终,最终达到了作者心理释放和观者情感调动的合二为一。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落离虚空》 50cmx50cm 工 笔




崔雪涛丨如风的往事与青涩的情感世界

《帷幕下的仓惶》 50cmx50cm 工 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