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豬行業的特點分析


我國生豬行業的特點分析

過去十多年來,每隔3到4年就會出現一次豬價暴漲和暴跌。現在的“豬週期”確實有一些變化,首先,季節性波動更加明顯,過去在週期性上漲的年份,就算是淡季也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而在下跌的年份,旺季也難以扭轉下行的走勢,上升週期和下跌週期區分很清晰。而近幾年,淡季豬價回落和旺季豬價上漲都非常明顯,每年都會出現豬價的大起大落。其次,波動的規律性有所喪失,市場風險性增加。第三,波動的幅度有所減小,近幾年疫情相對穩定,市場相對更為平穩。最後,大的週期有所延長,在大週期裡每年都形成小的週期波動。

據統計,2015年國家全年肉類總產量8625萬噸,比上年下降1.0%。其中,豬肉產量5487萬噸,下降3.3%;牛肉產量700萬噸,增長1.6%;羊肉產量441萬噸,增長2.9%;禽肉產量1826萬噸,增長4.3%。禽蛋產量2999萬噸,增長3.6%。牛奶產量3755萬噸,增長0.8%。年末生豬存欄45113萬頭,下降3.2%;生豬出欄70825萬頭,下降3.7%。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何新天表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擴大商品流通的財政政策,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何新天指出,我國作為世界豬肉生產與消費大國,豬肉產量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國生豬產業在發展畜牧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畜產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隨著國家發展生豬產業的政策推動,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生豬養殖呈快速增長趨勢,同時在生產、市場、消費等方面正在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生豬行業技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國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50頭以下的養殖戶數量持續減少。

國家制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全國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還要提高10%~15%,其中標準化率要佔規模化養殖的50%。正是這些宏觀政策的引導,全國興起了創建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的熱潮。因為做好標準化既是養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今後實現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養殖的基礎。

二是種豬產業穩步發展,為生豬健康持續生產提供了保障。

由於近年來種豬養殖利潤較高,大型企業、飼料集團紛紛進入種豬產業,加之原有種豬企業進 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引種量不斷增加。同時,國家加強地方豬品種保護和種豬選育工作,從而使種豬產業穩步發展。特別是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自2010年起開始實施全國生豬核心育種場的遴選,和種豬育種種群總結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遴選94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註冊企業已達292家。 種豬登記信息854萬條,生長性能設定紀錄174萬條,初步建立了地方豬種資源保護體系,是地方豬種開發利用初見成效。

三是食品安全備受廣大民眾的熱切關注,成為企業生存與做大做強的基本條件,如何既讓民眾吃飽又讓民眾吃好,且吃得健康,已經成為畜牧行業人士的普遍共識,和共同努力的目標。

四是生豬市場價格波動頻繁。

我國生豬產業的特性與特點,加劇了市場波動,使得週期越來越頻繁。據中國報告大廳發佈的2014-2018版中國生豬市場發展研究及投資應對策略報告顯示,特別是近年來,“肉貴傷民”和“豬賤傷民”等問題交替出現,價格呈週期性大幅度波動。

我國生豬行業的特點分析

何新天強調,目前我國通過在生豬產業鏈模式、經營理念、行業規劃、政策扶持等方面銳意創新,取得了相應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整體發展規劃有待深入研究;二是生豬養殖效率有待提高;三是疾病防控工作有待加強。為此,需要行業管理者、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廣大從業者攜起手來,共同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