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药不对症“强心剂”难救市

3月18日,冰岛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50个基点至1.75%。这是美东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至0后,宣布降息的第17个国家。其中,美国等多个国家已在一周内两次使用降息这一“杀手锏”。

然而,被看作“强心剂”的货币政策并未能真正安抚市场情绪。与“降息潮”同步发生的还有“熔断潮”。为何同样是通过“降息+QE”组合为市场提供巨额流动性,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奏效了,而这一次却如此窘迫呢?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联储一直对负利率政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且过去几年一直试图远离“零下限”。而3月15日不仅紧急降息,还抛出一项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紧随美联储,释放流动性几乎成为各国央行的统一动作。据南方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1个多月来,已有超过20个国家央行及货币当局的降息幅度超60个基点。而仅在过去3天,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宣布跟进,包括通过降息或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稳定。

然而,美联储及全球各国央行“恐慌式响应”,并不能真正安抚市场。3月18日,美股再次触发熔断机制。

为何“降息+QE”组合此次未能奏效?招商银行研究所所长刘东亮表示,新冠病毒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路径与次贷危机不同,主要在于实体经济而非金融部门。因此,美联储所需面对的挑战也不相同。目前美国实体经济所受冲击已经在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开始显现。

货币宽松不是疫苗。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认为,在当前疫情扩散阶段,群聚型活动消失,居民居家隔离,企业停工停产,即使采取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也改变不了实体总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货币宽松不会真正地扭转跌势。

多名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当前金融市场上空还弥漫着一种担忧:美联储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经济底”还远没有到来,若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发酵,美联储还能拿什么来救市呢?中金公司海外团队认为,市场以暴跌回应美联储再度降息,这反映了市场隐含的两大担忧:一是市场担忧美联储是否还有“后手”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压力和风险;二是美联储如此急切作出政策响应,是否意味着货币当局注意到更大风险。

李奇霖表示,当前对市场来说,真正的利好是防疫能够取得积极进展,仅仅是货币政策步调一致无法扭转当前的市场危局。

南方日报记者 陈颖 唐子湉 张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