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祿生說匾:薰德善良

石祿生說匾

中國是匾額文化的發源地,從春秋戰國開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


匾額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說文解字》曰“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


歷史上曾出現“無處不匾”、“無門不匾”的盛況,匾額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


今天,石祿生說匾:我們來看看清·同治七(1868)年【薰德善良】匾。


石祿生說匾:薰德善良

清·同治七(1868)年【薰德善良】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尺寸】長152釐米 ,寬51釐米


【工藝】平板浮雕字帶雕框匾。匾心紅地浮雕紅底貼金字。邊框紅地浮雕貼金變形“雙龍戲珠”紋飾,四角浮雕貼金變形蝙蝠紋,邊線貼金裝飾。


上款: 正 謝政元

永定縣儒學 堂 仝為

左 葉滋東


下款:冠帶鄉賓曾雲亨 男 如山 立

同治七年戊辰三月 吉旦 給


【註釋】

1、薰德善良:薰,指香草。也指花草的芳香。江淹《別賦》:“陌上草薰。”《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注:“薰,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以後以薰比喻善人。亦為燻的異體字。德,指道德,品德。善,指善良,美好。如善意;盡善盡美。《漢書·張湯傳》:“其推賢揚善,固宜有後。”良,指良好,美好。此處指善良。匾文的意思是讚頌冠帶鄉賓曾雲亨是道德品質極高尚而又美好善良的人,令人敬仰。


2、鄉賓:唐代由州縣推薦應科舉的士子。因鄉貢的士子參加鄉飲酒禮,故稱。唐韓愈《答張徹》詩:“省選逮投足,鄉賓尚摧翎。” 錢仲聯集釋引蔣抱玄 曰:“鄉賓,猶言鄉貢也。”


主講嘉賓——石祿生

石祿生說匾:薰德善良

福建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會長,中國長城學會海峽兩岸文化促進會會長,福建龍巖學院閩臺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網海峽頻道《海峽三分鐘》主講,福建品藏文化公司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