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宮蓓蓓遇"詐屍式育兒",愛孩子,更該愛另一半

夫妻之間是伴侶,是養育孩子的合夥人,養育孩子方案的設計者與參與者,以及主要的執行人。

如果站在合夥人的視角,不僅可以理解夫妻之間的關係,也能重新理解父母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近日,熱播的《安家》中,宮蓓蓓和老公因換房子而爭吵的那段,引起了不少媽媽強烈的共鳴。


原來夫妻之情因為育兒的問而造成的傷害永遠都不可能被遺忘。

《安家》宮蓓蓓遇


很多媽媽表示自己都不敢看那一段。

因為看了之後除了淚流滿面,還會回憶起曾經的痛苦和傷害。

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因為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和育兒問題和另一半爭吵。

但是,像電視劇中宮蓓蓓那樣有能力完全獨立,擺脫和改變的女性是幸運的。

而且,編劇安排宮蓓蓓夫妻在換房的時候爭吵,而不是在孩子、老人面前爭執,還是用心良苦的。

至少,說明夫妻的關係已經到了拔劍弩張的地步,

但是雙方還是剋制著在家庭中保持不爭吵的狀態,也為後面夫妻能和解埋下了伏筆。

《安家》宮蓓蓓遇


因為,理智的父母都明白,無論是哪一種爭執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

但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媽媽,即使在孩子長大後還是要面臨著獨立養育的窘境,

而爸爸依然不參與或者很少參與養育孩子。


從"喪偶式育兒"到"詐屍式育兒"的悲哀,除了讓夫妻關係不再親密,對孩子更是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人生是場馬拉松,父母也不過才到中途。成為怎麼樣的父母,要如何相處配合,才能向孩子展示什麼是最有說服力的言傳身教。養育孩子這件事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父母自己要知道自己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不光是父母的再生長,更是孩子的成長之旅。

父母該如何處理雙方之間的關係,給孩子一對關係親密的好父母?

《安家》宮蓓蓓遇


·

1、 學會做父母,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一體的,而不是對立的

·

家庭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單從養育付出的角度,通常母親的付出會大於父親,孩子也自然跟母親的關係更親密。

父親的感受更容易被忽略、地位更容易被孤立。

所以,一方面妻子會抱怨丈夫對孩子不聞不問。

可是,當丈夫真的參與了,要是沒有按照妻子的要求和標準養育孩子,雙方又會有了新的矛盾。

"喪偶式或者詐屍式"的育兒模式,最後都會導致,孩子根本不聽父親的管教。

孩子認為父親是可有可無的,媽媽才是最重要的。


養育孩子更像是合夥人,勢均力敵才是最關鍵的,任何一方的超能付出,必然削弱另一方的功能和作用。


這樣久而久之,夫妻、孩子三者之間會漸行漸遠。

《安家》宮蓓蓓遇


·

2、邀請另一半一起來管教孩子,而不是相互指責

·

養育孩子責任重大,當夫妻雙方因為養育的問題爭執不下,

雙方更應該一起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相互指責。


《安家》中宮蓓蓓最後說服了老公買房。

夫妻雙方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而不是讓老人幫忙照顧。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沒有能力再買一套房獨立出來,或者自己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

即使是沒有生活條件,夫妻之間不該相互指責。否則,養育孩子就更像是在爭奪孩子。


妻子指責丈夫不會帶孩子,那丈夫直接甩手不管了。

當孩子真的出現問題了,妻子又會受千夫所指。孩子也會親近媽媽遠離爸爸。


只有真心誠意地邀請對方和自己一起管教孩子。

出現問題了一起想辦法解決,才能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心裡都有他。

他不必在爸爸或者媽媽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安家》宮蓓蓓遇


·3、為了孩子更應該家庭和睦

·

夫妻之間在談戀愛或者還沒有孩子的時候,關係還比較融洽。

但是當孩子出生後,各方面的矛盾接踵而至。

育兒問題成了影響夫妻親密關係最重要的原因。

因為育兒意見不合,導致了關係破裂,選擇離婚。


但是,離婚之後就可以離開孩子嗎?

肯定不是,相反如果是真的為了孩子,離婚反而是最壞的打算。


因為無論父母之間是否有婚姻關係,孩子依然同時需要父親和母親。

因為愛孩子,更該和對方親近。用指責的方式去溝通和交流讓人非常難接受。

如果改變一下,用詢問和請求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自己愛孩子其實和你一樣多。

《安家》宮蓓蓓遇


不要把另一半當成敵人,不再愛自己的另一半。

因為真正的愛孩子就是先愛另一半。

《安家》宮蓓蓓遇


不要把對方放在對立面,夫妻之間應該在同一陣營。

家庭兩大陣營應該是爸爸媽媽和孩子,而不是媽媽、孩子一個陣營把爸爸排除在外。

讓孩子明白父母之間是一個整體,都在為養育自己而付出。

如果夫妻之間不合,不僅讓孩子處境為難,更沒辦法給孩子更好的教養,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