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新冠病毒肆虐以來,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緊跟疫情防控進展進行思想引導、科普輔導、行為倡導、心理疏導、防疫督導、復產宣導,發動9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64 支志願服務隊伍,5000餘名志願服務骨幹,助力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助力社會治理,較好地發揮了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

“踐”微知著——小切口、大道理,宣傳廣知曉便記憶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新聞中每天播報著疫情實時情況,專家學者解讀疫情防控知識,在眾多信息蜂擁而至的情況下,宣傳引導如何讓群眾一目瞭然、打下烙印是關鍵。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從生活小事、行為小節、防護小招入手,組織志願者隊伍編輯整理簡短、易懂、上口、直觀、形象、親民的宣傳內容,廣泛推介傳播。


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防病毒式成語”形象親民

“咳不容緩”、“罩搖過市”、“點頭會疫”、“見利忘疫”等“防疫專用成語”一經推出,就引起追捧轉發,成年人津津樂道,小朋友緊急“糾錯”,成為百姓防疫“寶典”。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根據疫情防控特點,圍繞形勢、自律、防護、交往、守法、信心、復工7個方面,梳理改編了50個“防疫專用成語”,發動志願者通過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形式進行分類推廣、宣傳解讀。四通社區志願者、70多歲的於寶江大爺,指著手機說,“以獨攻毒,指最有效的防疫辦法是宅家獨處;口捂遮攔,指打噴嚏時要用紙(肘)捂住口鼻;點頭會疫,是見面不握手不擁抱,點頭拱手問候也是禮;斷章取疫,是造謠傳謠依法打擊,最高判刑七年。”亞泰社區理論宣講團團長、志願者朴忠清說,“這東西給傳統文化增添了俏皮的趣味,把防疫要求說的形象易懂、貼切管用,不用費勁口舌去解釋,還符合防疫宣傳短、精、白的要求,牛”。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文明實踐所站積極落實文明實踐中心要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發動志願者開動腦筋、發揮特長,創新內容,活化形式,提高宣傳覆蓋面、知曉率。標語、告示、傳單、公開信、大喇叭、提示貼,傳統宣傳手段紛紛再現;公眾號、微信群、抖音、H5、美篇、彩視直播、Vlog,線上平臺新陣地紛紛搶佔;順口溜、三字經、快板書、詩朗誦、短視頻、音樂、歌曲、詩歌、手繪、沙畫等膾炙人口的50餘個文藝作品紛紛登場,志願者用耳熟能詳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將疫情防控知識送入千萬百姓家。“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講衛生”、“親戚不走、鄰里別串、朋友不聚、熱鬧不看、大門一關、全家平安”等三字經、順口溜在朋友圈裡廣為流傳。

“踐”多識廣——多平臺、緊對接,活動貼民生促治理


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藍天救援隊為榮光街道老舊散居小區和棚戶區進行全面專業消殺

文明實踐生命力在於融入人民群眾生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社會治理。該區文明實踐中心注意圍繞疫情防控急需任務,分解需求、選定平臺、對接服務,深入推進民生服務、社區治理、守望相助、文明行為、垃圾分類等“文明實踐+”活動,通過隊伍平臺雙推動、線上線下雙聯動、黨政志願雙帶動,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文明實踐力量,形成群防群控濃厚氛圍。

封閉防控,文明實踐在助推。老舊散小區是疫情防控的重難點問題。區委、區政府下決心,將全域115個老舊散小區、784棟居民樓實施全封閉式管理。如何消除居民的牴觸情緒、恐慌心理,配合政府封控4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當仁不讓,發動志願者、“主事人”、“百家熟”,協助社區溝通引導、徵求意見、說服勸解,較好地解決了部分居民思想上不理解、行為上不習慣、管理上不接受等問題,2天就完成了封閉防控。71支消殺志願服務隊,奔波輾轉在1301棟居民樓、602個公共服務場所。幾天下來,居民普遍反映,小區管理比以往更規範了,環境也整潔了,主動配合封閉,併為卡點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送熱水、送口罩。


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吉林街道熱電社區開展線上心理健康輔導

心理疏導,文明實踐供服務。為緩解疫情帶來的恐慌、焦慮、煩躁、憋悶的心理及情緒,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按照區委宣傳部和文明實踐中心聯合下發的“五消強心減壓工作法”,消除疫情防控“副產品”、新“病毒”,築牢幹部群眾的心理防線。區政法委牽頭的法治宣傳志願者支隊編輯了14期心理服務在線,各文明實踐所站配合社區召集心理疏導志願者,建立工作減壓心理疏導微信群,開設24小時在線心理諮詢熱線等方式,幫助居民化解緊張情緒、宣洩負面情緒、做好心理調適、增強群眾信心。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共提供心理服務36884人次,保證了疫情防控的順利開展。

民生保障,文明實踐當主力。“若生活物資告急,請撥打……”“你還好嗎?蔬菜吃完了嗎?”志願者李建偉和徐中華關切地詢問返長人員的生活所需。隨著疫情防控升級,全區21234人居家隔離觀察,還有6920個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採購成為一個難題。全區52個文明實踐站集合起75支1297人的愛心配送志願服務隊,通過二道區智慧社區平臺、微信視頻、電話連線等方式,提供無接觸代購代送生活用品、代扔生活垃圾服務,滿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謝謝你了,否則我都崩潰了。”銀竹社區文明實踐站接到力旺康城居家隔離陳女士家中水管爆裂的求助,救援人員身穿防護服用3小時修好水管。雙安社區志願者孫發林收到隔離家庭特殊請求,為學生買幾本教輔材料,他第一時間購書送達。安樂社區文明實踐站組織轄區非遺傳承人開展線上手工編織培訓,消遣空閒時間、學習創業技能。


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米陽光志願者團隊家庭廚房為一線抗疫人員配送暖心豆漿

改變陋習,文明實踐在引導。疫情防控促使人們改變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提升文明素養。該區文明實踐中心因勢利導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入開展,改善人居環境,改變飲食習慣,改進行為方式,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充分發揮文明引導志願服務支隊的宣傳督導作用,從勸導防疫改變行為陋習入手,引導居民糾正亂扔垃圾、亂排汙水、隨地吐痰、隨意養寵等不良習慣。“隨地吐痰危害大、汙染源頭在嘴邊、眾人見你直側目、不講文明招人煩”、“衛生環境好、房子升值高”、“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等文明宣傳不斷升級。借勢防疫,該區人文環境進一步改善。

“踐”機行事——分節點、轉方向,任務跟中心搞保障

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活動方向、內容、任務,緊跟中心工作轉,隨著形勢變,盯著需求幹,助推疫情防控、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多手抓、多面贏。

疫情嚴峻期,他們把防疫宣傳引導、科普防護常識、發動群防群控、封控生活保障、推廣健康休整、改變行為陋習、疏解心理情緒等助力疫情防控的工作作為主課,發出全民戰“疫”的告示、“疫動不動”的警示、“罩夕相處”的提示、“以獨攻毒”的明示、“別來無恙”的暗示、“得疫忘刑”的戒示、“勞逸結合”的預示。疫情稍緩解,各文明實踐站就開展健康養生網上傳遞服務,公園廣場開放就推進線上科學健身與線下適度鍛鍊。

長春市二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東盛街道亞泰社區亞泰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指導開工復工企業做好防控工作

復工復產後,他們組織志願者力所能及開展18項保障服務。政策解讀志願者支隊,遴選142名志願者協助政府工作人員,開展復工復產企業在線諮詢解答服務。科普教學志願者支隊和愛心服務志願者支隊,安排246名疫情防控輔導員,協助企業進行防疫管控消殺,引導民眾遵守防控規定、踐行文明倡議。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還根據復工復產防控指南,編創了量入為出(出入測量體溫)、見微知箸(筷子傳播病菌,提倡公筷公勺)、“按部就餐”(人員間隔1米以上,按規有序就餐)、“一視同仁”(疫情期間招商辦公視頻見面也一樣)等6個防疫成語,製作海報,宣傳防疫要點。各文明實踐站還發動志願者創作促進開工復工的成語、順口溜20餘個。“一菜一筷要記清,一湯一勺講文明”倡導文明用餐,萬通社區宣講員陶傑線上直播宣講“公筷公勺行動”,吸引了眾多居民點擊觀看,“‘公’出健康,‘養’出文明”已經成為線上線下熱點話題。

疫情防控期間,區委、區政府作出推進老舊散小區長效治理的重大決策。文明實踐中心注意工作前置,抓住群防群控促使部分居民自治的有利條件,組織各文明實踐站深入解讀政府決策措施,宣傳惠民為民利好,介紹三種物業服務和兩種管理模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配合。東站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還把十委大院居民自治前後對比製作成短片,發給所屬文明實踐站,讓居民直觀感受在管小區的幸福感、獲得感和親近感,力求讓轄區老舊散小區都能建成美麗幸福家園。

(來源:二道區委宣傳部 趙旭東 張 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