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42岁的陈强(化名),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衣服上沾满了灰尘,窝在阴暗的床角,嘴上叼着烟,迷茫地看着天花板......外面的世界,疫情还没结束。

34岁的许允(化名),患有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父母年老,全家靠父亲退休工资生活。疫情之下,家里的口罩都用完了,父母亲不敢出门,眼看给女儿服用精神药品即将吃完……外面的药店大多关门了,大多数医院停诊了,而且他们也不敢去。

疫情期间,精神病患者群体的疫情防护,牵挂着各级卫键部门和政法委工作者的心。在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们在疫情期间,时刻关怀着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把他们牢牢地掌控在疫情防控线内,无一例感染,无一例出现意外。


他们感染风险高,更需得到关注

疫情当中,大多数人将目光聚焦在新型肺炎患者身上,而精神病患者这个弱势群体因为“不听话”,可能无意识地乱跑,感染风险高,更需要得到关注。

2月28日,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防疫疫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及解读,其中明确要求,对在封闭管理区居住的患者,要采取网络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联络;送药上门、网络问诊等方式保障患者居家治疗。

“这个群体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比其他群体高。断药、病耻感、负面新闻和社会偏见等一系列因素,让求生欲本就微弱的精神障碍者存在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龙岩市中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定昌介绍说。

“请问是李某家属么?”“最近精神状态怎么样?”“治疗药物都还有么?”“生活是否遇到哪些困难”.....在龙岩市第一医院中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室,张永杰和詹巧钗两位医生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访问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最新情况。

没有亲属监护人,药瓶空了,吃白饭好几天......在电话中,他们遇到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为此,中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采取电话随访,上门送药、送生活物资等多种方式,展开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防疫工作。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药瓶空了,他们送药上门

龙岩中城街道才20多岁的许允,患有多年精神病,一直在家里由父亲监护。在电话随访中,得知许允的药都吃完了,家人不敢到外面买药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送药上门。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女儿因为生了这个病,家里又没有口罩,都不敢出门去拿药,我也不懂怎么去处理,没想到你们社区医生直接送到我家里来了。”当吴定昌主任将事先准备好的防护药物、口罩、消杀物品、牛奶、食用油等物资,送到许允的父亲手中时,许父感激地对他说。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吴定昌主任向许允一家送上物资

“要多和女儿沟通,按时服药,不要让她外出,有问题马上和我们中心联系。”吴定昌反复叮嘱许父要加强对女儿的看护,边说边把联系方式写给他。

“这几天,我们可急死了,外面疫情这么严重,女儿因为药品用完了,我们真怕一不留神她就跑出去。”看着一旁自言自语的女儿,许父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

“要相信国家,要相信政府,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吴定昌一边宽慰许父,一边给他科普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知识。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吴定昌主任向许父叮嘱

“这些年来,国家和你们都对我们带来特别多的帮助,我现在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够有朝一日可以治愈。”许父连连答谢吴定昌和其随行同事。


带上监护人出门,示范如何防护

“外面有病毒,我们都不敢出去,没菜好几天了,都是吃白饭。”李逊(化名)看到家里难得来了“客人”,不免发起了牢骚。

李逊家中有年迈的母亲,全家的收入来源仅靠妻子一人打工的微薄收入和低保补助,生活十分困难。所幸,他长期坚持服药,目前精神状态不错,对于医生的询问都能清楚地回答。只是,疫情期间,因为不常与他人交流,听说外面情况很严重,很危险,心里比较恐慌,一直不敢出门买菜。

测血压、血糖,拉家常,送上精神障碍患者服用的药品和防护口罩……入户随访的詹巧钗医师像亲人一般耐心安抚李逊的情绪,并为他讲解疫情防护知识。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詹巧钗医生为李逊测血压

“菜一定得吃,不然对身体不好,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几天出门一次买菜是可以的。”詹巧钗看着李逊一家听得入神,但是却看出他们还是对疫情很恐慌。詹医生决定解决他们不敢出去购买生活物资的心理阴影,否则,这家人怎么生活下去呢。

“口罩这样戴,才能密封。”“手套也要戴好,如果能有护目镜更好,没有的话,我改天送一个过来。”“回来以后,第一时间不是摆放东西,是要先洗手。”

为了让他们能消解对疫情认知的恐慌,詹巧钗亲自带着李逊的妻子到附近去购买生活用品,全程为他们指导示范如何做好防护。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詹巧钗医生为李逊送口罩

回到家后,李逊的妻子激动地说:“你们社区医院对我们帮助太多了,雪中送炭啊!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关爱,我感觉又有了力量,我会好好照顾我老公、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


无直属监护人,多部门关怀

刚打开门,一股浓浓的烟味扑面而来。餐桌上残汤剩饭,油污尽染桌面,凳子东倒西歪,室内灯光昏暗。在一小区地下室的一个杂物间,患者陈强躺在脏乱的床上,嘴上叼着一根烟……

“张医生,是你啊。谢谢,谢谢!”看着中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永杰医生走进房内,陈强马上从床上爬起来,迎了上去。

“最近有出门么,戴了口罩么?”放下慰问物品,张永杰便开始了解陈强的近况。

陈强父母双亡,没有监护人,社区居委会主任便成为了他的监护人。他平时靠低保生活,生活可以自理,现在病情较为稳定,可以与人正常交流。

“基本都不出门,戴口罩,我会的,你们看。”陈强翻箱倒柜找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几个口罩,便自己戴了起来。

“不对,戴反了,有颜色的在外面。”张永杰见他不会戴,便亲手为他捏紧鼻梁上的密封条,手把手教他,同时不忘叮嘱他尽量不出门、少走动,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张永杰医师教陈强正确戴口罩,为他捏紧鼻梁上的密封条

“你们是好人啊,多亏有你们,不然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些,出门万一没注意染病了,那就完蛋了。”陈强对着来访的医护人员不断地重复道。

“要勤洗手,烟少抽一些,还要注意防火,房间也要打扫一下。”张永杰在给他科普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知识的同时,又特意嘱咐他做好防火和个人卫生。

断药、没有监护人…疫情之下,龙岩医护收到了这个弱势群体的求助

向陈强宣传防控知识

离开陈强家后,张永杰前往他附近的便利店和邻居家,让他们帮忙看着陈强的出门情况,有异常举动,随时上报。


吴定昌介绍:

对于这种没有直属监护人的患者管理和关怀,平时社区居委会、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民警都各有各的分工,但是在疫情期间,这类患者可能更容易被感染,也容易感染别人,所以,大家责任心特别强,只要这些患者有需要,不管哪个部门知道了,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问题。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医者使命”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牢记在心中的誓言。吴定昌说,关心和帮助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既是打赢防疫阻击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疫情关键时期保障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