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者昌,项羽身死国灭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项羽有天赋之才

项羽幼年,国破家亡,11岁与叔父一起流亡于会稽之地。当时,叔父让他学书,他不好好学;让他学剑,也不好好学。这位少年要学万人敌。他心藏猛志:指始皇帝,大声曰:“彼可取而代也!”于是,叔父教他兵法,这位调皮的少年大喜,虽未学彻底,但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以有限之学打遍天下,难逢敌手!25岁随叔父起事后,他常领别军与部将一起,配合其他义军,攻城略地,少有败绩。后来随着叔父战死,项羽在楚失去大权,在解救赵国的时候仅为次将。但,这个26岁的青年,以非常魄力,袭杀卿子冠军宋义(驻军不进),重新夺得大权,得众将士拥护。

当时,预计楚国主力有五六万人在项羽手上。作为上将军,他谋划有方,以英布为先锋,断敌粮道,自己领主力破釜沉舟。经过血战,力破秦帝国王离精锐长城军20万。后来九战九胜,以外交和军事压力迫章邯投降。至此,秦主力尽丧,亡国不远。一战而诸侯服,并跟从他一起破关入秦。刘邦虽先入秦,但迫于这位青年的战功与大胜之威,表示服从。至此,这位27岁的青年,“霸天下,臣诸侯”,“政由羽出”,俨然天下的实际君王。28岁时候,实力强悍的田荣并三齐,项羽举兵灭了田荣。最后,在攻灭齐残余力量时,刘邦已经偷袭攻破西楚都城彭城,至此,楚军回戈,楚汉相争,大战不止。所谓“二强不并立”。在最后的角逐中,战神项羽,身死国亡!令人感慨和惋惜。纵观这位青年的一生,凭个人天赋和努力,抓住时机,迅速登顶权力巅峰,最终又失败。其中,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下面简要谈谈这个天才败亡的原因。

顺天者昌,项羽身死国灭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失去关中,这是致命的

项羽的败亡,不是因为政治的失策,是因为军事的失利。 当时,刘邦趁关中空虚,项羽陷于齐地平乱,主动快速出击,迅速占据三秦地,东向攻击楚国,占据主动,直至攻灭楚国,都一直是主动,能攻就攻,需守则守。首先,关中是四塞之地,内有平原,人口多且易守难攻。以此为根据地,相当于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大后方,容错率极高,也就是容许刘邦战败,只要前线主要头脑人员不损失,兵和粮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所以,当时刘邦前线多次吃了败仗,但都多次“汉复大振”(也就是迅速恢复兵力)。西楚,不能全胜。其次,刘邦没有后顾之忧,东向临敌即可,一心一意,前期可以分兵壮大地盘,后期可以聚兵追歼项羽。

反观项羽,腹背受敌,南面英布叛楚,所幸龙且破之,但乘胜入关的战机失掉了。楚滞留于荥阳等地对阵刘邦,梁地腹部有彭越往来袭扰,粮草不继,很多城池多次被攻陷。项羽虽然能击败刘邦,也能击败彭越,但是一次只能打一个人,分身乏术,无法将其彻底歼灭,着实可怜。当时,有谋士告知刘邦,“楚兵守备多,力分,破楚必矣。”就像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败于两线作战。这种不利的形势,就是因为刘邦占据了关中,最终将分兵各地的楚精兵,各个击破!身为国王,项羽未曾享受多少清闲,整日忙于战争。虽然勤奋努力,最终还是败亡。“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诗中,愤懑不服之气,多么浓郁啊。

顺天者昌,项羽身死国灭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人心不和,难以聚力

在权力的游戏中,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和刘邦相比,项羽确实太年轻了,他对社会人心的把握,还不到火候。所以在用人的时候,经常显得不自信。在荥阳对峙的时候,中了离间计,让西楚栋梁之才范增,亡于君主的不信任。在自己领兵攻击彭越的时候,将最危险、最激烈的前线交给了自己叔叔曾经的救命恩人曹咎。此人虽然人品很好,刚烈忠心,但用兵的才能一般。项羽一离开,刘邦就派兵诱战,破其于半渡之际。最终,辛苦攻占的最前线大城市成皋丢失、损兵折将,曹咎等人羞愧自杀。很明显,那么重要的地方,应该安排给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比如钟离眜、季布、周殷等。钟离眜、季布实属人才,在战争中,“数窘汉王”。为什么最重要的地方没用到他们,很让人怀疑!此处的战败,加上其他地方的几次战败,让西楚元气大伤。最终,勇猛无敌鲜有败绩的西楚霸王带着残兵,进退失据,被围歼在垓下。

总之,二强不并立,楚亡则汉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