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之处,不敢不乐

李渔《闲情偶寄》的种植部“木本第一”写草木的大类与特点,并由此会意养生之道。细读后又未尝不使人联想到做人之道。文中通过观察花木特性进而触发感触,如“木本坚而难痿,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果肥,是似说木本植物,又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再如“草本第三”中写“常闻有花不待时,先期使开之法,或用沸水浇根,或以硫磺代工,开则开矣,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此处难道不是在告诫我们做事应符合事物固有的规律,揠苗助长无异于南辕北辙吗?

在未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时,只想当然的以为这无非是一本文人自娱的闲书,偶然翻看,才惭愧于自己的自以为是。《闲情偶寄》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已有好久,但我一直被大量的热榜书籍羁绊,总觉没有时间翻看,并固执地认为这无非是一本笔记体的随性之作,以至时间一长竟忘记还有这么一本书。周末翻看韩良露的《不敢不乐》,发现这本书与《闲情偶寄》有很深的联系,于是找出李渔的书,按照《不敢不乐》中的相关章节,一并阅读,竟不觉看到了暮色姗姗。

这两本书我还没有完全读完,其中的妙处还不能尽数,但阅读中的触动与快乐不敢独享。众乐乐是最大的幸福,故而,在暮色中匆匆提笔,只为抛砖,待同好共享书中的清淡与快乐。以下是促我动笔的《闲情偶寄》原文,录之,先睹为快!

木本第一:草木之种类极杂,而别其大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木本坚而难痿,其岁较长者,根深故也。藤本之为根略浅,故弱而待扶,其岁犹以年纪。草本之根愈浅,故经霜辄坏,为寿止能及岁。是根也者,万物短长之数也,欲丰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农老圃之事,而得养生处世之方焉。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其为身也,挺然独立,至于斧斤之来,则天数也,岂灵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不力,而务为苟延,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至于木槿其生,不为明日计者,彼且不知根为何物,遑计入土之深,藏荄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亚也。噫,世岂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后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处人待物之常也。

草本第三:草本之花,经霜必死;其能死而不死,交春复发者,根在故也。常闻有花不待时,先期使开之法,或用沸水浇根,或以硫磺代工,开则开矣,花一败树随之,根亡故也。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复发也,可坐而待也;如其根之或亡,则虽处荣膴显耀之境,犹之奇葩烂目,总非自开之花,其复发也,恐不能坐而待矣。予谈草木,辄以人喻,岂好为是哓哓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天之生此,岂仅供耳目之玩、情性之适而已哉?


闲情之处,不敢不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