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

福清,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在置縣1320年的歷史上,這方熱土人才輩出,蘊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澱,特別是在音樂舞蹈、傳統戲曲、手工技藝、禮俗活動、歲時節令等方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10月,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建成,廳內展示有福建省級、福州市級和福清市本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48個,其中入列省級4項、福州市級 13 項。


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宗鶴拳(雜技與競技)

鏡洋鎮民間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其中最具地方特色、影響最為廣泛的當數宗鶴拳。後世弟子遍佈閩、臺、兩廣、港澳及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地,弟子已逾百萬人。近20年,日本、臺灣、俄羅斯等地的宗鶴拳弟子多次蒞融尋根問祖。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宗鶴拳,方世培祖師的第五代傳人方長玉、方長燦等人共同發起成立“福清市宗鶴拳協會”,並在福清、福州兩地開設多個傳習所,傳授本派拳法。2008年7月宗鶴拳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 俥鼓舞(民間舞蹈)

據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兵平倭,轉浙入閩赴興化追擊殘敵時,沿途邀集民眾壯士舉旗擂鼓敲鑼助威殺敵,倭兵聞聲喪膽,一敗塗地。為紀念這一勝利,此後不斷演化而成俥鼓舞,世代傳承迄今已有400餘年。

俥鼓舞表演時,四把彩色寶蓋涼傘一字橫隊領先,鈸、鑼依次雙行縱隊居中,由二人推車,一名鼓手組成的俥鼓殿後壓陣擊節指揮。每支俥鼓舞隊,由數十名舞者組成“四手”(傘手、鑼手、鈸手、鼓手),隨著鼓點而跳起俥鼓舞的各種變化無窮的動作、舞步、造型、套路和花樣。場面宏偉壯觀。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 石竹山夢文化(民間信仰)

石竹山位居福清西部,是國家4A級風景區,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石竹山九仙在漢武帝時期就開始傳承,為東南沿海道教名山。

千餘年來,動人的祈夢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為民消災賜福的活動經久不衰,形成由祈夢、接春、九仙信仰組成的石竹山“夢文化”。2009年1月,石竹山祈夢習俗入列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6月,入列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 佾舞(民間舞蹈)

數千年來,佾舞是周禮的重要形式,是中國古代傳統呈獻給尊貴國賓的最高國禮,也是古代歷朝公祭天地、釋奠先祖、先師,呈獻敬神謝天的重要典禮。

佾生排成方正對稱的隊形,象徵為人處世,要公平正義、情緒和諧。舉手投足以圓弧為動線基準,鼓勵學子處事圓融,度量廣闊。呈獻佾舞是表達對先師的崇敬,立志向學,讓中華文化永續傳揚,維護保存中華民族原創的傳統,承擔前人珍貴的保存與期許。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除上述4個省級項目外,還有硋灶上元習俗、江陰走街習俗、南少林武術、詞明線戲、福清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藝等9個項目,入列福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板凳龍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海族舞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硋灶上元習俗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江陰走街習俗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南少林武術


入列福清市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還有43個,這裡 就不詳細介紹了……

聽說這裡,濃縮了福清1300多年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