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聚餐从古至今是很平常的事了,聚餐能体会亲人之间浓浓的关怀,感受 亲情的温馨。

但是面对疫情,我们都尽可能的减少聚会,但是疫情过后呢?


我们是否要推行“分餐制”?

“公筷母匙”是否要推行起来呢?

【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一起围着桌子吃饭的感觉很是高兴,但是以前人们吃饭是从不会一起进餐的,都是分开吃,实行“分餐制”。

那么什么是分餐制?分餐制怎样会变为现在的合餐呢?今天就随小编来普及一下。

【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高足座椅从少数民族传入,人们开始合桌而食,但并不代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合餐制了,(可以认为是一个过渡时期)。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唐代敦煌壁画,这幅图是一副聚餐图,长方形食桌上两侧就是高足条凳上,但仔细观察,每个人面前都是属于自己的一碟餐食,这实际上是非常像西餐的“分餐制”。

【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合餐制出现于北宋最关键的原因是饮食文化的商业化。

食材多元了、烹饪样式的也增多了,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从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来看,以“户”为家庭单位的开伙方式也决定了共食的进餐方式,即使是一家兄弟另起炉灶,也不过是从大“户”分小“户”,仍然是共食进餐。

【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不管是何种饮食情景,只要客人登门,好客的中国人必然以丰盛的菜肴款待,自宋以来形成的婚丧嫁娶“办桌文化”“酒席文化”使得饮食成为一种社交手段,再没有什么比一起合桌吃饭聊天更利于促进感情和活跃氛围的场合了。

进入明清后,这种人情连带的合餐制延续下来并完全成熟了,以“合餐制”为主流,兼容“分食制”的包容文化。

【终南文化】个人隔离防护,古代就有分餐制保驾护航!


千百年来这个民族对食物和共食者的热爱与尊重全都写在了合餐制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合餐制带有一种“平等”“分享”的传统人情特色。

然而面对疫情,人们对个人卫生及防护隔离又加深了重视,面对如此选择,大家是选“合餐制”还是“分餐制”呢?

关注更多精彩文章请搜索公众号:陕西终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