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小麥白稈病為害除為害小麥外,還能為害黑麥和小黑麥,並能侵染鵝觀草和野燕麥。小麥受病後,輕者千粒重下降5%~20%,重者千粒重下降50%~70%,甚至絕收,對產量影響很大。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一、小麥白稈病症狀及危害

小麥被白稈病侵染後大多在拔節期或孕穗期開始出現症狀。病斑首先出現在下部葉鞘和葉上,其次由莖稈而穗部。

1、葉片受害症狀。葉部受害,多在2、3葉症狀表現顯著,先在葉鞘再到葉片呈。病斑條狀,多從葉基沿葉脈平行向葉尖延伸,初呈水漬狀綠色,後變為邊緣黃褐色至紫褐色,中央為枯黃色的病斑。寬3~4毫米,每葉有病斑2~3個。最後,數個條斑可癒合成更大的條斑,引起葉片乾枯。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小麥白稈病症狀

2、莖稈受害症狀。莖稈受害,從第3、4節間起和穗頸節間向上下延伸,然後至穗軸。同一植株的所有分櫱往往都表現症狀。病稈出現2~3條寬2~4毫米,長達50~60釐米的長條斑,發病輕的條斑也長達18釐米。這是小麥白稈病極突出而又極明顯的症狀。病斑邊緣深褐色至紫褐色,中央枯黃色。葉鞘包被的莖稈部的條斑呈灰色或灰白色。數個條斑癒合後則呈典型的白稈症狀。

3、穗部受害症狀。穗部罹病輕時尚顯綠色,但多數因稈部受害而使小穗和芒早期變成幹黃,引起種子發育停止而成皺縮癟粒。嚴重者,麥穗不結實,呈灰褐色乾枯,芒變彎曲,後期穗似成熟但直立田間而不下垂。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小麥白稈病穗部受害症狀

二、小麥白稈病傳播途徑

小麥白稈病的病原以菌絲及菌絲結的形態存在於種子表皮及種皮內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種子帶菌是主要初次侵染源。在青藏高原低溫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種子內的病菌至少可存活4年左右。土壤帶菌也可傳病,但病殘體一旦翻入土中,所攜帶的病菌只能存活2個月左右。早期病害出現後,病部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釋放出大量分生孢子,擴散蔓延。在田間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於再侵染所形成的發病中心。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三、小麥白稈病發病原因

1、小麥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2、在小麥拔節期後的溫溼度高低,是決定病害能否流行的1個重要因素,低溫多雨,田間溼度大,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3、小麥種子帶菌率高,發病重。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四、小麥白稈病預防措施

1、加強檢疫,嚴格防止病種子調入無病區域。

3、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繁育無病良種。重病田或病殘體多田塊,要實行輪作,以減少菌源。

3、將小麥種子在28~32℃水中預浸4小時後,再於52~53℃水中浸7~10分鐘。浸種時要不斷攪勻種子,浸後迅速將麥种放入冷水中散熱,晾乾後播種。

小麥白稈病怎樣防治?瞭解發病原因,採取5項措施有效預防和治療

五、小麥白稈病防治農藥

1、種子處理。用小麥種子總量的0.2%的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拌後悶種20天。或用種子重量的0.05%~0.1%的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拌種,拌後悶種20天。或用種子總量的0.2%的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拌後悶種20天。或用1%石灰水浸種6晝夜,或3%石灰水浸3晝夜。浸種時,不要弄破石灰水錶面的薄膜。

2、藥劑防治。當田間出現病株後,噴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