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青年王志勇:最好的舞臺在家鄉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企鵝號

春節過後,當許多青年人裝好行囊準備外出打工的時候,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章村村“85後”青年王志勇,卻已經聯繫廣州、成都、慶陽的供應商將生產原料裝上半掛車,不遠千里拉回家鄉。

制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等預案,做好防疫物資儲備,2月中旬,經過平涼市、涇川縣有關部門批准,王志勇的新裕新型建材公司正式復工復產,成為涇川縣疫情防控之際首家復工復產的規上工業企業。

“85後”青年王志勇:最好的舞臺在家鄉

打開看點快報,查看高清大圖

3月18日,王志勇(中)在砂漿生產車間查看生產進度。徐青攝

春寒料峭,來到新裕建材有限公司門口,廠院中間一名身著西裝、戴著口罩的短髮青年正指揮著工人們給廠院和生產車間消毒,廠院最深處的車間前,工人開著叉車正從大卡車上搬卸用超大白色編織袋包裝的砂料。這個年輕人就是公司總經理王志勇。“公司旁邊緊挨著我的家。”王志勇笑著說,1988年9月,我就出生在這兒,30多年了,我還是離不開自家門口。

章村村位於涇川縣涇河北岸的北塬山腳下,從涇川縣城驅車約20公里,中間通過一座涇河大橋才能到達。王志勇的公司和浙江溫州等地的許多民營工廠一樣,既不在鎮上,也不在村子的主要道路旁,而是在他農村老家的家門口,站在公司出口處的通村公路上都很難看見的一塊偏僻地裡。2015年,外出打工已有10年的王志勇,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家鄉號召回到了老家,創辦了這家公司。

在寬敞整潔的總經理辦公室,王志勇講起了自己從打工仔到返鄉創業者的故事。

2004年中學畢業後,王志勇和許多農村青年一樣,開始外出到城市的建築工地打工。“開始幾年在銀川,接著又去了北京、蘭州等地。”2008年,王志勇開始包攬一些小活,2013年,王志勇開始幹外牆工程。“打工的這10年時間,讓自己增長了世面、學到了技術,積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闖蕩中也遇到了發展瓶頸的困惑。”王志勇想,“大城市裡寸土寸金,何不回到家鄉開創事業呢?”經過深思熟慮,王志勇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帶著“專業”回鄉創業去。

2015年,27歲的王志勇回到了章村老家,在面積不到2000平方米的地裡,他購進設備建成砂漿生產線,邁出了創業第一步。2016年,他註冊成立新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擴建真石漆等生產線,公司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員工達到100多人。隨著公司的發展和經驗積累,他又引進自動化生產線,關閉了一條用工較多的生產線。短短5年時間,這個位於偏僻村莊的建材公司,迅速發展成了甘肅隴東地區外牆保溫裝飾材料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研發和生產企業。

“85後”青年王志勇:最好的舞臺在家鄉

打開看點快報,查看高清大圖

王志勇(右二)在真石漆生產車間檢查生產情況。徐青攝

2019年,新裕建材有限公司實現產值2700萬元,納稅216萬元,得益於國家的減費降稅政策,比往年節約了150多萬稅費;投資成立的新裕建築勞務公司實現產值5100多萬元,其中支付工人工資2000多萬元。“公司裡現在有40多人,建築勞務上能提供330多個崗位,最多一天提供1000多個崗位。”說起創業以來的收穫,王志勇自豪地說,近年來公司成立黨支部,建辦扶貧車間,除了多次開展助學濟困等公益活動,還幫助40多名貧困戶脫了貧呢。

返鄉創業,讓王志勇從一名打工仔、闖蕩者,成功轉型成為一名創業者、企業家。今年2月26日,涇川縣召開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縣委、縣政府表彰10名“2019年度優秀企業家”,王志勇名列其中。在涇川縣工信部門瞭解到,這是涇川縣首次表彰的“85後”“年度優秀企業家”,更可貴的是,他不光來自工業領域,他的企業還是縣上為數不多的規上工業企業

新的一年,王志勇確定了公司的經營目標。“公司今年計劃增長10%,產值達到3100萬元。”王志勇信心滿滿地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公司有些影響,但通過網上辦公等措施,整體上影響不大,只要不斷完善產品體系和團隊,公司在疫情發生後也能實現發展。王志勇笑著說,“今年,公司還計劃走出平涼,開拓慶陽等周邊市場,已和慶陽的一些縣達成了合作意向。”

“人才引進很重要,公司要發展,每年就要引進先進技術,而最重要的還是人才。”王志勇說,這些年,一路走來,都是邊學邊幹,邊幹邊學,不管是產品的研發生產,還是外牆工程的施工,專業性都非常強,公司在培養好現有人員的同時,還打算從北京和上海等地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專業人才,確保公司的產品保持國內領先,從而加快發展步伐。(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徐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