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飞龙在天9783


土壤的颜色是由自然的地质条件决定的,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土壤颜色的不同。例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红土,是因为那里高温多雨,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活跃,土壤遭雨水的分解和淋溶,其中的二氧化硅等物质流失,而流动性很小的氧化铁和氧化铝在土层中富集起来,氧化铁呈红色,土壤也呈红色;我国北方地处温带,风化作用较弱,钙与植物分解产生的碳酸结合,在土壤中形成碳酸钙聚积层,呈现栗色或棕色;东北地区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落叶、朽木等每年给土壤提供大量的邮寄物质,有机物质不断腐蚀积累,就形成了肥沃的黑土。


权衡001


  • 土壤的颜色主要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腐殖质含量、浅色矿物(CaCO3、AI2O3、SiO2)和深色矿物(Fe2O3、黑云母)等有色矿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土壤的颜色是其土壤中所含物质及其土质的反应,而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又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即成土因素)决定。

各土壤颜色的成因

  1. 白土和青土:白土和青土是由单一或相同色彩的矿物风华后形成。
  1. 红土:在降雨丰富高温的地区由于物质的循环活跃,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土壤中的SiO2等物质脱硅,而流动性较差的氧化铝和氧化铁在土壤中发生富集现象,而氧化铁的颜色为红色,所以形成了红色土壤。
  1. 棕色土:高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风化作用弱,土壤中的钙和植物分解的碳酸结合行程碳酸钙,聚集为聚集层,所以形成了棕色的棕钙土。
  1. 黑土:生长的植物死亡后遗体在土壤中被降解,使土壤中聚集了大量的有机物,由此便形成了肥沃的黑土。

爱了个科学


土壤的颜色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土壤的颜色是由酸碱度来决定的,一般我们看到山上大多是黄泥土,田地里看到的土多数是黑土地。

山上土壤的颜色是黄色的,我们看到的植物一般都是松树、柏树。这些喜酸性植物。

而田地里的农作物大多喜欢中性土或者微碱性土所以农田里的土的颜色多数都是灰色或者黑色的。

如果我们养花,有的植物喜欢酸性土,比如茶花、月季、兰花、铁树、我们可以掺点黄泥土

有的植物喜欢碱性,如铁线莲我们就可以在土里掺点谷壳灰,谷壳灰是黑的吧?所以我认为土壤的颜色是根据酸碱度来决定的。


芸姐爱生活


土壤颜色由硅氧四面体与铁红决定。

黄土里的颜色是硅氧四面体决定的,红土是磁铁矿氧化形成了铁红。




金童希瑞


土壤颜色(soil color)是土壤对太阳辐射在视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光谱范围内(280~760nm之间)的选择吸收和漫反射的结果。土壤反射的那部分可见光的颜色决定土壤的颜色。对于自然土壤,颜色是表征许多性质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中国南方的红壤颜色鲜红,东北的黑土颜色最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国大地上有各种颜色的土壤,颜色是人们认识土壤最直接的依据之一。

土壤颜色跟土壤的成分和垒结状态直接相关,划分剖面发生层,颜色是首要的形态特征,颜色的各种变化是土壤物质内在性质变化的反应。土壤颜色的剖面变化对诊断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土壤的颜色也可以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肥力的高低进行初步的判断。[1]

种类

在考察土壤剖面单个土层的颜色时,可以规定颜色分布的几种类型。

单一颜色:整个土层的颜色呈某种单一的色彩。

非单一颜色:各种色彩的斑块以不同的几何图形交替出现,使土层染上不同的色彩。

斑块状颜色:某种色彩的斑块不规则地分布在其他颜色的底色上,例如,潜育层灰蓝色上赭色斑块,或者网纹层浅红色底色上有浅白色斑块。

斑点状颜色:直径〈5mm的小斑点不规则地散布在另一种单一颜色的底色上,从而形成斑状颜色结构。

条纹状颜色:由不同色彩的条纹规则地相互交替构成的颜色,例如在斑马状黏土中浅黄色和浅红色条纹的相互交替。

大理石纹状颜色:由各色斑状和脉纹形成的奇异图案所构成的极为复杂的颜色,并且脉纹的颜色通常要比基质的斑块颜色更为鲜明,例如假潜育层或磐层的颜色。

在描述单一颜色时,非单一性或斑驳度的定量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描述颜色的斑驳度可由址一般的术语,或者最好更详细一些用专门术语来描述。例如,美国土壤学派应用下列已为各国实际采用的斑驳度描述方案(USDA,1951 FA0, 1967).

斑块丰度:

少——斑块面积〈2%,

中——斑块面积2%~20%

多——斑块面积〉20%。

斑块大小:

小——斑块直径〈5mm

中——斑块直径5~15mm

大——斑块直径〉15mm.

斑块对比度:

微弱——斑块的颜色与底色接近,只是在仔细观察时才看得出斑块

清楚——斑块颜色与底色不同,容易区别出来

突出——斑块鲜明醒目,与底色明显不同。

斑块界线的清晰度:

鲜明——有截然不同的色界;

清楚——颜色的过渡范围〈2mm ;

扩散——颜色的过渡范围〉2mm

斑块颜色应考虑彩度、色调和亮度,并用标准术语描述。红色、棕色、黄色、橘红色、灰棕色和浅红色都是对土壤颜色很好的描述,但并不确切,土壤科学家可使用芒塞尔(Munse11)记色法对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土壤进行描述。[1]

影响因素

土壤颜色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土壤湿度、土壤结构状况以及光线状况等。

有机质含量

首先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颜色的明暗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一般有机质含量〈1%的土壤颜色较浅,1%~2%呈灰色,而2%~3%之间呈灰黑色,〉4%以上的土壤颜色呈黑色或深黑色。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总体上呈黑色,腐殖质含量越高,对土壤颗粒的染色越重。

土壤矿物颜色

土壤矿物的颜色也直接影响土壤的颜色。白色土壤与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石和水溶性盐类这四类最广泛分布的组分有关,如盐碱土星白色,主要是可溶性的盐碱对土壤的染色作用,土壤中的钙积层中含有大量白色的碳酸钙,因此,钙积层多数呈白色或灰白,与碳酸钙含量有关。南方的红色土壤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氧化铁对土壤染色的结果。随着氧化铁的种类和水化程度不同,氧化铁的颜色也不同。红壤、砖红壤中的氧化铁以水化程度低的赤铁矿为主,故呈现鲜艳的红色黄壤地处高山多湿的环境,土壤中的氧化铁以水化程度较高的针铁矿为主,故呈明亮的金黄色。

土壤湿度

土壤的湿度对土壤颜色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干时颜色往往较浅,而湿润时往往颜色较深。因此,在观察土壤剖面进行土壤颜色描述时,如果土壤剖面过干,应将土壤剖面喷水后进行观察。另外,有些土壤变干后往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土壤矿物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颜色发生变化。如水稻土剖面在淹水时剖面的颜色往往呈蓝灰色,但排水后,土壤变干时,蓝色的潜育层可能变成棕色或黄棕色。所以,比较土壤颜色应在同样湿度下进行,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则在鉴定颜色时,应在描述中明确记录当时的土壤湿度。

土壤结构体状况

土壤结构体状况也影响土壤的颜色。在黏化的土层土壤表面由于黏粒定向排列产生的明亮胶膜,其颜色可能跟结构体内部颜色根本不同。同一种土壤处在团聚状态和研碎成粉末状态时,其颜色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诊断和鉴定土壤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描述土壤颜色时,必须考虑大结构体外表面和内部颜色的区别,这样可以提供有关土壤发生的重要信息,因为这种差异完全是由成土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观察土壤剖面时应将观察面做成粗糙的,然后再进行颜色调查。[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