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漂”的奋斗幻灭之路——读巴尔扎克《幻灭》(上)


“巴漂”一词,是模拟“北漂”自造的。因为,《幻灭》主人公吕西安也像今天在北京漂泊的年轻人一样漂泊在巴黎,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或许更值得今天的年轻人思考和借鉴。

一、巴尔扎克视《幻灭》为自己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

巴尔扎克的小说,我国读者最熟悉的是《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这两部作品确实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但是,巴尔扎克的艺术宝库博大精深,其中珍品不可胜数,其他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还多着呢!例如《幻灭》,就是作者十分看好并给以高度评价的一部作品。作者在给他的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韩斯卡夫人的信中,曾把《幻灭》称为“一部光彩夺目的作品”,“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认为这部小说“充分表现了我们的时代”。在《幻灭》第三部初版序言中,巴尔扎克明确宣称这是“风俗研究”中“迄今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转引自艾珉:《法国文学的理性精神》第13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幻灭》(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下引此书只注页码)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吕西安、大卫)历经磨难,最终理想破灭的故事。

作品从第一部的构思到三部全部完成,前后历时八年,这在巴尔扎克创作史上是罕见的。之所以耗时八年,除了各种具体的琐碎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作家在这部作品中更多地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最初写这部书时需要多大规模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写完第一部(《两个诗人》)他感到需要有第二部,写完第二部(《外省大人物在巴黎》)才预告还有第三部(《发明家的苦难》)。他有越来越多的生活体验想往外传达,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思考要告诉读者。熟悉巴尔扎克的研究者发现,《幻灭》这部小说几乎集中了作者本人最主要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或者说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遭遇,作者大部分都经历过,人物的激情、幻想和苦难,作者几乎全部体验过。例如他在大卫·赛夏的故事里,溶入了自己办印刷所、铸字厂、研究造纸技术和受债务迫害的惨痛经验;在吕西安的遭遇里,叙述了自己在文坛、出版界亲身感受到的污浊和混乱;他把自己从生活和创作中总结出的各种信念和主张赋予大尼埃·大丹士;同时他还把自己从惨烈的社会拼杀中发现的“冷酷的真理”借助罗斯多和伏脱冷之口表达出来。因此,在体现作家本人的思想和直接的生活感受方面,《幻灭》比其他小说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二、吕西安的性格

全面分析《幻灭》的思想内容不是本书的主旨,这里主要想讨论一下主人公吕西安的人生之路及其可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吕西安出身寒微,父亲是药房老板,母亲虽是大革命断头台上侥幸逃生的贵族后裔,却与特权和财富无缘。故事开始时,吕父已死,家庭沦落为小城贫民。为了生存,母亲受雇伺侯病人,妹妹为人洗衣,全家靠母女俩微薄的工资和一点房租勉强度日。一家人尽量节俭,把不多的钱几乎全花在吕西安身上。吕西安呢,风华正茂,热爱科学,酷爱诗歌,擅长写作,而且长相俊美,人见人爱。至于他的性格,叙述人的介绍是:轻浮,莽撞,勇敢,好幻想,爱冒险,地位低下但自命不凡。(第22页)他羡慕奢侈浮华的贵族生活,一心一意要到贵族世界闯一闯。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美貌和才华引起了贵妇人巴日东太太的青睐,吕心花怒放,二人一拍即合,产生了所谓的爱情。但是阶级的壁垒无形中在他们之间树起一道高墙。巴日东太太提拔他,鼓励他,给他以贵族式的“教育”:天才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为了建立伟大事业不能不自私,不能不牺牲一切包括家庭,天才只向自己负责,可以不择手段,蔑视法律,为达目的不惜拿一切冒险。“这些议论正好迎合吕西安隐藏的邪念,进一步败坏了他的心术。在强烈的欲望鼓动之下,他认为不择手段是理所当然的”。(第53页)在贵妇人的诱惑和鼓动下,吕西安更加心痒难耐,恨不能一步登天。“他完全体会到,交上好运对个人的抱负有怎样的帮助”,他幻想拉住贵妇人的衣襟挤进上流社会去。

但同时,他又喜欢他家朴实安静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感:天才横溢的朋友和妹夫大卫那么慷慨的帮助他,必要时连为他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母亲受了屈辱仍旧那么高贵,对儿子满心慈爱;乐天知命的妹妹纯洁可爱,对哥哥充满手足之情。家人对他的百般哈护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反复无常的性格很快的使他想起过去的纯洁,用功,平凡的生活,看到今后无忧无虑,更美满的生活。贵族社会的喧闹逐渐消失。”(第104页)有时大卫故意试探他,要他在淳朴的家庭乐趣和上流社会的乐趣之间选择一下,他表示愿为家庭的幸福牺牲浮华的享受。大卫十分高兴,带全家下乡游玩,在草地上野餐,在树林中散步。每当这时候,吕西安就忘了在贵族府上的享用和上流社会的筵席,复归为淳朴。但是一看到贵族的豪华,忍不住又心旌摇荡,想入非非。“吕西安就是这样的性格,从恶到善,从善到恶,转变得一样容易。”(第56页)

后来,由于与巴日东太太的“恋爱”在贵族社会闹得沸反盈天,以至于巴日东先生不得不与人决斗。巴日东太太在小城呆不下去了,打算到巴黎投靠亲友。吕西安一贫如洗,完全没有跟往巴黎的条件,但由于无论如何抵抗不了“成功”的诱惑,终于携全家所有积蓄,跟着巴日东太太到了巴黎。


一个“巴漂”的奋斗幻灭之路——读巴尔扎克《幻灭》(上)

三、吕西安在巴黎漂泊的心路历程

在巴黎,吕西安无依无靠,两眼一抹黑,只好紧紧追随巴日东太太。在这里他看到了更加豪华的生活和身份更高的贵妇人。“吕西安逞着反复无常的性子,马上想投靠这个有权有势的后台,觉得最好是占有她,那么功名富贵,样样到手了!”(第162页)但是,那是一个讲门第,讲身份,讲金钱,讲实利的社会,而且一无所有,当然被人瞧不起;虽经百般努力,对贵族低三下四,受尽屈辱,极力奉迎,但还是很快被贵族社会所抛弃。他满怀一腔仇恨,像一条野狗一样四处徘徊,最后只得流落到巴黎的下层社会

吕西安住进了穷苦青年聚居的拉丁区。在这里,青年们不怕穷苦,朝气蓬勃,充满自信而自得其乐。刚到这里的吕西安行动拘谨,很有规律,“他对高雅的生活有过惨痛的经验,把活命之本送掉之后,拼命用起功来”。(第177~178页)白天他在图书馆刻苦钻研历史,晚上回到又冷又潮湿的房间专心修改自己的作品。他过着一般外省穷小子的生活,纯洁,无邪,只管想着前途,一本正经,对简单的伙食感到满足,视娱乐和消遣为邪念。一旦偷懒,立刻想到家人,家人像护身神一样守护着他的纯洁,他的日子过得艰苦而充实。这期间,他曾怀着希望找书商想卖掉自己的书稿,书商把价钱压得不能再低,吕西安失败而归。

在拉丁区,他遇到了立身处事完全相反的两种人。一种是以大尼埃·大丹士为代表的“小团体”,一种是在报界混得如鱼得水的埃蒂安纳·罗斯多。两种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了吕西安以完全不同的影响。

吕西安生活如此艰难,成功之路如此遥远,他有点受不了,想投身热闹且容易成功的新闻界。但他的这一想法遭到“小团体”朋友们的批评。

所谓“小团体”,是一群生活艰苦、情操高尚、志趣相投的青年学子自发形成的友谊团体。这里有自然科学家,有青年医生,有政论家,艺术家,全是好学、严肃、有前途的人。这里的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为了真理可以激烈辩论但从不争吵,几乎每个人都秉性温和,宽容大度,从不知忌妒为何物。这里物质方面的极端穷苦和精神方面的巨大财富成为奇怪的对比,污浊的生存环境和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形成巨大的反差。吕西安对这批朋友无比佩服,为自己能够被这样一个团体接纳而心情激动,感到无比幸福。正如叙述人的评价:在“那寒冷的阁楼上就有最理想的友谊。------在荒凉的巴黎,吕西安终于在四府街上遇到了一片水草”。(第202页)

对于吕西安想投身报界的想法,小团体的朋友们直言不讳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报界是一个地狱,干的全是不正当的,骗人的,欺诈的勾当,你闯进去就休想清清白白的走出来。朋友们知道吕西安的弱点,担心他抵御不了恶劣风气的诱惑。为了说服他,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耐住寂寞做学问,告诉他天才就是耐性,要有超人的意志,一个人要伟大就不能不付代价,成功就必须准备接受各式各样的考验。朋友们善意而严肃地警告他:“为了感情犯的错误,不假思索的冲动,做朋友的可以原谅;可是有心拿灵魂,才气,思想做交易,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第210页)

就在吕西安犹豫不决之时碰上了报馆记者罗斯多。罗同吕一样也是外省漂流到巴黎谋生的穷青年,而且和吕一样渴慕光荣、权势,受着金钱的吸引。罗本来也想靠文学写作撞开一条门路,但却遭到惨败。因此对于吕想通过文学写作扬名文坛的想法,罗认为幼稚可笑。如今出版商看的是作者的名声,书的销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理睬;而文学界内部互相倾轧,对待新人比出版商更蛮横更冷酷,对于新的竞争者恨不得一脚踩死你。罗痛心地告诉吕:我本是好人!心地纯洁,当初到巴黎的时候热爱艺术追求光荣,抱着许多幻想,后来发现完全不切实际,为生活所迫这才投身报界,报界虽然黑暗但却容易成功。他劝吕到报界闯一闯。

罗斯多这番真诚的坦白,尖刻的剖析,象大风雪般打在吕西安心上,冷不可当。那些淋漓尽致,骇人听闻的新闻界内幕让他深为震撼。但受着贫穷的煎熬和野心煸动的吕西安已经顾不了那么多,此刻,哪怕前面是地狱,他也非跳下去不可。他向罗斯多表示:“我一定要奋斗,不管在哪个阵地上。”“我非打胜仗不可!”至于小团体朋友们的劝告,已完全当成了耳旁风。

随后,罗带吕去拜访出版界大亨道利阿,在那里他进一步了解了这里的内幕。成百上千的作家消耗生命,为之坐到深更半夜,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精神大厦,在出版商眼里不过是一桩赚钱或赔钱的生意。书店老板只管你的书好销不好销,而不管其它。而且越是好书越不好销,做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准备长期受冷落。况且即使好书出版之后还必须有人捧,这就让评论家、报纸操纵了作家和书的命运,作家要向评论家、向报纸屈膝点头。“一个优秀的诗人拍一个记者马屁,亵渎艺术,正如娼妓在丑恶的木廊底下卖淫,侮辱女性”。吕西安认识到了这一切现象的实质:“整个的谜只要一个字就可道破,就是钱!”(第251页)吕感到自己孤独无依,要想成名必须尽快挤进这个社会,必须学会利用这个社会既定的游戏规则,这才下决心投身新闻界。

就这样,吕下海了,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下海了,在罗斯多的引荐下,他与报馆签订了合同,其实也就是签下了卖身契。在报馆,他看到这里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灵魂交易所,报纸利用人的阴私大敲竹杠,报馆老板不花一文钱买下一份周报三分之一的股份,还净赚一万法郎,报馆老板既无学识又无才能,文化程度只够写“护首油”的广告,居然利用别人代写的文章当上一份副刊的主编。这里没有真实的新闻,没有责任和良心,是“贩卖思想的妓院”。一桩桩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吕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他的灵魂开始麻木起来。他开始在报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口雌黄。一部好书今天说好明天说坏,全凭老板的需要,而老板的需要即他的利益。以吕西安的才华,只要卖掉灵魂,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所以很快在新闻界大出风头,把一个美丽动人的女演员养为情妇,开始过起奢侈浮华的生活。他不忘旧日仇恨,利用报纸攻击曾冷酷抛弃他的情人和情敌,让上流社会对他恨之入骨。

为了收服风头正健的吕西安,贵族社会以在皇上面前为他争取贵族头衔为诱饵,拉拢他离开自由党而投靠保王党。跻身贵族是吕西安朝思暮想的美梦,贵族看准了这一点,投其所好,一下子击中了他的要害,于是他举手投降,转投于贵族门下。从此吕卷众了党派之间的恶斗,成为政治斗争的一名打手。等到吕失去进步党支持之时,贵族社会突然变脸,再次把他遗弃,让他里外不是人,成为谁也瞧不起的一条狗。失去了依附的社会组织、社会势力,经济上也断了所有来源,奢侈的生活无法支撑,情妇于艰难困苦中死去,吕西安重又变得一贫如洗。在巴黎呆不下去,只得灰溜溜返回家乡。

在家乡,妹夫一家靠大卫的小印刷厂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他们罄其所有供吕西安出去闯荡,但他不但没能使他们幸福,反而把全家拖入无边的苦海。吕在巴黎一文不名时,为还债曾冒用大卫之名,签了三千法郎的期票,为此大卫负债被追逼,被起诉,没有办法只好躲藏起来。这时候,受过吕攻击的旧日情敌夏德莱当上了州长,并娶了巴日东太太。吕西安幻想通过他们帮助大卫未能成功。大卫遭到企图夺取他的造纸技术专利的印刷厂厂主戈安得兄弟的告发而被捕。吕西安眼看着自己给家人带来了深重灾难而无力救助,痛苦万分,企图以自杀了结这走投无路的人生。恰在这时,他遇上了化装成西班牙教士的伏脱冷。

伏脱冷,一个老于世故,深谙社会人生秘密的混世魔王,一眼看破吕西安涉世未深的幼稚与天真。他劝吕不要急于轻生,要振作精神继续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不要盲目瞎撞,一定要对社会做透彻的研究,掌握处世的秘诀。于是他为吕讲了一通属于他的历史课和道德课。他为吕讲的处世道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内容:为了成功必须不择手段,要得到一切就得不顾一切。在社会的战场上所有人都不讲道德,你要讲道德就是幼稚,就必然失败。你要把人当作工具来使用,凡是地位高的你要充分利用,把他们当上帝一样膜拜,等他们对你的奴颜婢膝付足了代价,再离开他。对付人要象犹太人一样的狠心,一样的卑鄙。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忘恩负义,不讲情面。为达目的,一定要把全部意志、全部行动,一齐放上去,即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样社会就会听凭你的支配。当你定下一个辉煌灿烂的目标,你一定要藏起你的手段和步骤,学会严守秘密,即躲在暗中干坏事。他批评吕西安过去的行动完全像小孩儿,教导他应当做大人,做猎人,暗暗的埋伏在巴黎的交际场中等机会,别爱惜你的人格和尊严------

这一套说教冷酷自私,骇人听闻,然而无一不切中社会的要害,无一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正是一切社会恶人成功的秘诀。刚刚从社会污泥中滚爬出来的吕西安听起来感到恐怖又感到新鲜,感到魅力无穷而又无法接受,他称这一套为极不道德的强盗理论。伏脱冷承认是强盗理论,但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一切暴发户的理论,一切王侯将相等所谓成功者的理论,是他们不说在口中却始终在行动中奉行的理论。伏脱冷的一席话挑动了吕西安的心弦,“都是最要不得,最会同恶念起共鸣的心弦”,“已经把他倾向堕落的心深深打动了”。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深感伏氏的话有道理,以前自己的失败全是因为幼稚、不成熟,换句话说即还不够卑鄙,不够毒辣,不够心狠。于是,“吕西安受着玩世不恭的议论的迷惑,尤其觉得自己被一条铁腕从毁灭的路上拉回来,对人生有了留恋的意思。”(第605页)“吕西安重新看到了巴黎,当初因手段笨拙而放下的缰绳又拿在手里了,他想报复了!促成他自杀的最有力的原因,巴黎生活和外省生活的比较,他完全忘了”。(第613页)

就这样,接受了伏脱冷教诲的吕西安,彻底洗去了少年时的幻想,消除了以前的幼稚和单纯,埋葬了最后一点羞恶之心,重又点起了征服社会的野心。他奉伏脱冷为“上帝派给他的保护神”,在伏氏人生哲学的指导下,重回巴黎旧战场。

吕西安重回巴黎后在新的人生战场上的搏杀,巴尔扎克在另一部名著《烟花女荣辱记》中有详细交待,此处不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