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当我们讨论现实主义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要求电视剧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对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编剧,六六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把握令人赞叹。她如同一面镜子,忠实地映射出生活的一地鸡毛。

《安家》是六六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归“房子”这一话题的力作,高居话题榜不下,我们共鸣于其展现的焦虑,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信息爆炸的承受者。六六有着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从《双面胶》到《安家》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影视剧题材的变迁历史。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六六是谁

04年六六出版了她的处女作《王贵与安娜》,07年小说《双面胶》被搬上荧幕,大获成功,也让六六入围最佳编剧。

此后她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蜗居》聚焦买房,《心术》关注医患关系,《宝贝》点出育儿观差异......六六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痛点。

同时,六六的文字能力也广受好评,她写剧本少则十几天,多则几十天,从未有过灵感枯竭的时候。与快速的创作期相对应的,是长时间实地调查的准备阶段,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

六六这个名字代表着“社会记录者”,是一代国人的回忆。《安家》大热、“将赴武汉筹备疫情题材的相关朋友圈”把六六推上风口浪尖。曾今六六众星捧月,鲜花与赞美源源不断地砸向她。互联网时代,六六变成焦点本身,她掌握话语权,对时事热点常常重拳出击,同时,她的很多言论颇具争议,质疑声也就随之而来。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六六和她背后的耀客传媒

12年六六和好友吕超借电视剧《心术》成立耀客传媒,此后他们联合打造了多部现实题材作品。《离婚律师》《千金女贼》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

但耀客传媒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5年大IP改编掀起热潮,他们瞄准市场推出了《幻城》、《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泡沫之夏》等作品,可惜皆遭滑铁卢。再加上高层出走,人才流失,耀客传媒面临困难重重。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直到18年,它凭借着《人不彪悍枉少年》重拾口碑,如今《安家》再次霸占话题榜,后续还有《人民的财产》和《特战荣耀》在筹备中,都说明了耀客传媒重回现实题材的决心。

而作为公司元老的六六是金牌编剧,更是此次耀客传媒转型的冲锋头阵。


曾今的六六是爆款缔造者

一直以来,六六对热点的把握都是她最锋利的武器。

十三年前,短短22集的《双面胶》种下很多人的“婚姻噩梦”,凤凰男和富家女的爱情悲剧,隐含了飞速发展的社会下无形的阶层壁垒。婆媳矛盾、生活观差异以及“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两种文化的结合。”都道出无数家庭的心酸。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电视剧做了更改:亚平的母亲患病去世,无人知道丽鹃和亚平是否复合,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而原著小说则更黑暗:丽鹃威胁要收回给与亚平家的一切,亚平怒极,当着襁褓中的儿子砸死了妻子,亚平的母亲就在旁边助威呐喊。(下面是截取的一段原著)

李亚平冲过去把丽鹃一把扑倒在地,拿拳头使劲砸下去,直击丽鹃的太阳穴。

丽鹃闷闷地发出一声哀号。

亚平的第一拳带着气愤却还略有犹豫。亚平的母亲在一旁,咬牙切齿地喊:“使劲打!打死她!打不死她不松手!这个烂货!捶死她!”亚平放开压抑在胸中许久的怨气,放开力气,像建筑工人砸石头一样放拳打下去,一拳又一拳。

亚平的儿子突然间从胸腔中发出哀号。似乎预感到了不幸。急促而哀伤的哭声并没有阻止他父亲殴打母亲的拳头,尽管他哭得一声赛一声地急。

奶奶抱起孩子,边抖边捂住孩子的嘴,口中解气地喊:“打!打!打死这个女人!就是这个贱货害了我们一家!打!”

十一年前,《蜗居》看到:飙升的房价背后,是焦虑的年轻人终其一生也攒不出一个卫生间的房钱。“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观念折射了我们文化中,对土地的寄托——它是归处,更是家。《蜗居》刺痛了无数国人对房子的可望而不可得的心。

宋思明走红出乎六六的意料。这个勾结地产商、在江州呼风唤雨的市长秘书,作恶多端却装得翩翩君子,是一个非典型反派。他为剧本增色不少,也彰显六六敢为人先的大胆。六六说,宋思明的受欢迎是拜金主义的悲哀,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创作者她是清醒的。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六六和《安家》的困境

2020年,《安家》依然关注房子这个大问题,但视角已经从购房者转向卖房中介,借他们的眼睛看到更多人的焦虑。豆瓣6.2分不若过去优异,是观众的口味变了,还是六六退步了?

结合时代分析,二者皆有。

①同类型题材作品讨论更深入,观众品味提升

六六讲故事的核心——够奇葩、够闹剧,才能引爆讨论。从这一点看,《安家》依然保持着高水准的输出,但观众的品味提升了。这两年大热的《欢乐颂》和《都挺好》同样深入讨论社会热点——原生家庭悲剧,矛盾虽多,并非全然一地狗血。

问题背后无法捉摸的情感纠葛是核心,爱和恨是两面一体,尖锐与柔和是共存的。所以樊胜美的母亲会一边压榨女儿一边心怀愧疚,因为她本身就是时代的受害者;也正因如此大结局苏明玉会和患病的父亲重归于好,因为面对病痛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已压制不住。这些大热剧既看到矛盾,也看到冲突背后的辛酸,生活就是有很多不得不。

相较之下,《安家》大篇幅的哭泣与愤怒不太讨好。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②沉迷旧有元素,讨论问题深度有待挖掘

以炒菜来比喻写剧本的话,六六是一位喜欢重油重盐、大火爆炒的厨师。她深谙群众痛点,知道菜越重口味、满盘红油最吸引人。她剧本里的矛盾是精心提炼的生活精髓,激烈的冲突轻易挑起观众情绪。

六六说过“《安家》不是行业剧,是生活剧”。事实也如此,主角房似锦作为一名房产中介,她的战场和视野更广了,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购房者们的生活。《安家》借用这样独特的视角聚焦业务背后的生活隐私。极品小三、重男轻女的父母、婚内出轨的作女、喜当爹的男主......这一桩桩一件件,快得让人应不暇接,也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安家》可以说是集六六爆款元素的大成者。

可激烈的情绪消散,只留下鸡飞狗跳的烦躁感。虽有爆点,缺乏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情容易“空"。换言之,重口味固然猎奇,亦失了回味无穷的醇厚,这是六六的遗憾。太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没有走出创作舒适圈,她本可以更精彩。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结语

现实主义题材是对生活的再现,但不应该只满足于此,它的核心是秉承着责任意识的批判。十三年来,六六和她引领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变化折射出我们观念的改变,从共鸣后的愤怒到如今回归问题背后的成因,影视行业越来越成熟,观众也越来越理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编剧们能带着现实主义题材走得更深更远。


从《双面胶》到《安家》|六六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十三年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