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严打疫情欺诈:批量处罚违规公众号小程序共4700余个!

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微信发布了近期针对“疫情违规”行为的公告。


公告显示,从2020年1月至目前,经用户举报:


微信共计对3200余个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微信帐号进行处罚;


1800余个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微信群进行处罚;


1000余个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链接进行封禁处罚;


违禁品售卖信息包括野生动物、违规药品、医疗器械、个人隐私等。



数据显示,自1月20日至今,微信针对涉及口罩欺诈、疫情诈捐欺诈等违规行为,共处理违规公众号4300余个小程序400余个


此外,从1月起,已处理违规贷款公众号1000余个,小程序30余个;


处理客服欺诈类公众号1200余个,小程序120余个;


处理家电维修欺诈类公众号1300余个,小程序20余个;



近日,微信还对5名利用微信销售假冒口罩的违法人员分别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公开赔礼道歉并各索赔100万元人民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已于2020年3月10日正式受理此系列案件。


自1月27号至3月8号,微信共计对7000余个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上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的用户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并按规定予以处理。


对超10000个确认存在欺诈行为(如虚假售卖口罩、虚假募捐诈骗)的个人帐号进行了阶梯式处罚,对超3000个确认欺诈支付账户进行限制处理。


好不容易开发运营的小程序,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小程序被封。


对于小程序被封禁,目前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诱导分享、违反政策法规、频繁骚扰用户


如何才能不触犯这3条高压线呢?


一、诱导分享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的“行为规范”中,明确了诱导分享转发的5种情况:


1:强制分享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才可解锁功能或能力,分享后才可查阅、下载图片或视频等。


微信严打疫情欺诈:批量处罚违规公众号小程序共4700余个!


2:利诱用户分享或关注:分享或关注后对用户有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分享或关注后获得礼品(包括但不限于现金、红包、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分享或关注后获得或增加抽奖机会。


3:胁迫、煽动用户分享或关注: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或关注。


4:上述诱导分享、诱导关注、诱导下载以及诱导抽奖包括直接诱导和间接诱导,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可直接解锁能力或者获得奖励;分享后可收集获得奖励、参与抽奖以及解锁能力的卡片、物品或其他条件。


5:以与客服咨询无关的文案、图片(包括但不限于红包、抽奖、虚拟代金券等形式)诱导用户点击进入客服会话。


综合上述 ,5点“红线”可以看出,官方并不禁止用户分享小程序的内容,官方禁止的是强制分享、煽动分享、诱导分享等不是出于用户本意的分享,导致分享滥用。


二、违反政策法规


由于,互联网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企业也发现,自己提交的小程序总是审核不通过,有些可能是小程序自身的问题,有一些是因为服务类目不符合或者没有提交相关资质。


所以我们在小程序制作前就应该仔细了解小程序的各个服务类目及资质要求,要符合小程序的各个规范,这样才能可能快的通过审核。


1: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一些类目要求两证二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对于创业企业和中小团队会是门槛。


2:生活服务/工具类目:比较开放,对特殊资质无要求。


3:社交类目:普遍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很多应用服务即便不是纯社交,但若带有社交属性,要特别注意审核规则。


4:富媒体类目:内容形式与相关资质要求,内容创业和内容服务需要关注,比公众号资质要求多。


5:电商/店铺:商家自营线上和线下店铺,除食品保健等既有资质,无其它特殊要求;但是对平台电商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6:医疗/金融业类目:既有的行业管制和资质,小程序也有相关审核要求。


现如今,如果你的公司网站没有备案号,ICP经营许可证 ,将无法正常开展“微信小程序”业务。证件不齐的话,即便微信小程序上线了,后果也是从上线的名单,转到下架状态。


现在大部分小程序必备的资质为【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简称ICP。也是企业网站的合法经营需要。


微信严打疫情欺诈:批量处罚违规公众号小程序共4700余个!


三、不要频繁使用模板消息


官方提供的模板消息和客服能力,允许用户与小程序产生购买等交互行为后发送模板通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中,明确了禁止滥用模板消息的行为:


"不得滥用模板消息和客服消息,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模板消息和客服消息骚扰用户、广告营销、向用户发送与客服咨询无关的任何文案、图片。"


温馨提醒


希望大家引以为鉴,不管是疫情违规还是其他违规行为,在开发或者运营的过程中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特别是一些小程序需要资质的,必须要办理,被人举报,或被网监部门查到,人家有牌照的是合法经营,该改错改错,该整顿整顿;没牌照的那就是无证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