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說起民國,就不得不提到民國的學術大師,這可真是群英薈萃,賢集一堂。有的人便說了民國大師都是文科專業的多,而理科專業的沒有幾個。真是這樣麼,我們來看一看。

1928年6月國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為院長。1948年3月,選舉了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總共81位院士。這些院士中,其中人文組院士28人,數理組院士28人,生物組院士25人。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民國大師


數理組28人如下:

​姜立夫、許寶騄、陳省身、華羅庚、蘇步青、吳大猷、吳有訓、李書華、葉企孫、趙忠堯、嚴濟慈、饒毓泰、吳憲、吳學周、莊長恭、曾昭掄、朱家驊、李四光、翁文灝、黃汲清、楊鍾健、謝家榮、竺可楨、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鴻勳、薩本棟。

​生物組院士25人:

王家楫、伍獻文、貝時璋、秉志、陳楨、童第周、胡先驌、殷宏章、張景鉞、錢崇澍、戴芳瀾、羅宗洛、李宗恩、袁貽瑾、張孝騫、陳克恢、吳定良、汪敬熙、林可勝、湯佩松、馮德培、蔡翹、李先聞、俞大紱、鄧叔群。

​人文組院士28人:

吳敬恆、金嶽霖、湯用彤、馮友蘭、餘嘉錫、胡適、張元濟、楊樹達、柳詒徵、陳垣、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李方桂、趙元任、李濟、梁思永、郭沫若、董作賓、梁思成、王世傑、王寵惠、周鯁生、錢端升、蕭公權、馬寅初、陳達、陶孟和。

從以上數據來看,民國的大師不僅全是文科專業的,而且理科專業的大師級人物比文科專業的要多得多。

所以民國大師都是文科專業的,說出這種話的人大多數都對民國不怎麼了解,也對民國的大師也不怎麼了解。

那麼為何民國大師輩出,人才濟濟?而今天怎麼看不到民國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呢?

這首先就得歸功於儒家思想、科舉考試和文字獄、閉關鎖國。因為儒家思想和科舉考試導致了我國古代學術的沒落和科學技術的崛起,而且還造成了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空白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技有四大發明,有本土數學,有醫學,也有天文學,農學。雖然我國古代的學術不成體系,但是還是在緩慢中發展,曲折中前進,黑暗中摸索。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不斷推翻前人的說法,在思想上需要不斷質疑。但是儒家思想是不允許有異端思想和行為存在的。尤其是自程朱理學被官方尊為正統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一旦人們脫離儒家思想的藩籬,就會立馬遭到道學家們的攻擊,他們從語言中,文字中找出你的錯誤,挑出來刺來,然後給你打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立馬遊街示眾,停止一切異端思想和行為,走到儒家思想的道路上來。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孔子


儒家祖師爺孔老夫子就曾這麼幹過,當年他就是用這套方法和手段幹掉了少正卯。給少正卯安的罪名就是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

《荀子·宥坐》: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正式成為古代王朝的正統思想。這種不允許異端思想和行為存在的思想像厚黑的陰雲籠罩在人們心頭,古代的科學技術怎會弄得到好的發展呢。

儒家思想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對民眾的控制並不是絕對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道路上的絆腳石還有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是古代王朝選拔人才的制度。這本來是一種好的人才選拔制度。但是考試內容都是儒家思想或者是詩詞歌賦,嚴重限制了人才選拔的範圍。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科舉考試


到了唐朝以後的朝代,科舉考試的內容都是出自四書五經。這種制度引導下讀書人的涉獵範圍和思想範圍更加狹隘,而且讀書人的眼光都放在了讀書做官上面而不是去探索發現科學技術了。

科舉考試之前還有很多人從事一些對自然的探究,比如張衡研究地動儀,渾天儀,祖沖之推算圓周率,張蒼寫《九章算術》,賈思勰寫《齊民要術》,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

但是唐朝科舉考試全面推行後,自然科學層面上的人才基本上斷層了,雖然後面有一些人還在研究,但也屬於鳳毛麟角了。

更為要命的是文字獄,文字獄簡直就是壓死本土科學技術進步發展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是明清兩朝文字獄問題非常突出,十分摧殘人才。

一些文人寫什麼“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的詩句就會掉腦袋。

這種“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的萬馬齊喑的時代導致清朝的傳統學術研究全部都是考據學派,本土傳統的四大成體系的學術農醫天算全部在明清兩朝斷層。

由於儒家思想、科舉考試和文字獄的共同影響下,本土科學技術的探究發現和進步全面遲滯,甚至落後於西方。

當然任何學術都是可以交流的,中國的四大發明可以影響西方,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墊腳石。當然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可以影響我國,改變我國的學術研究方向。

馬克思的《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作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級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且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成為了科學復興的工具。”

我國人自從法顯和玄奘敢於獻身求法外,是不會主動去學習的。在明朝末年,西方的傳教士就來中國傳教,順便將西方的科學理論和先進技術帶到了我國,這就是所謂的西學東漸。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利瑪竇


利瑪竇來到明朝傳教,順便帶來了西方數學家歐幾里得的數學專著《幾何原本》,而且他製作並印行《坤輿萬國全圖》;湯若望帶來了西方先進的天文知識,改進了本土傳統的天文學知識,而且將有誤差的傳統曆法改正,編寫新的歷法。今天的農曆就是沿用了湯若望編訂的歷法。

西方傳教士的到來為本土學術的發展進步帶來了一絲希望,注入了新鮮血液。可是無奈的是西學東漸的風剛刮起來,就迎來了保守勢力當頭一棒——閉關鎖國。

雍正時期因為禮儀之爭,清廷下令禁止天主教,不許國人信教,驅逐傳教士。乾隆年間只允許一口通商,西方和東方學術上的往來基本上斷絕。本土科學技術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

這些做法導致我國的科學技術和學術發展無法進步,本國已經不是產生和滋養科學技術的良好土壤了,是科學技術和思想進步的沙漠,是君主專制瘋狂生長的沃土。

魯迅先生《華德焚書異同論》認為:德國的希特勒先生們一燒書,中國和日本的論者們都比之於秦始皇。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卻偏偏一部也不剩。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魯迅

在鴉片戰爭爆發前,我國的科學理論和技術不成體系,根本無法與西方比較。西方先進的近代科學技術知識體系在我國學術上是一片空白。

我國自鴉片戰爭後,國門打開,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但是清政府瞭解西方極其被動的,而且向西方學習也是極其被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中有些人意識到必須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甚至在1872年派遣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真正讓清政府意識到不得不全面向西方學習還是在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和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後。

這個時候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進行教育改革,而且開始公費派遣留學生。至1907年,留日學生總數達一萬五千人。1909年,部分國家退還庚子賠款用來修建學校、醫院和資助留學生。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列強瓜分中國


民國的大師就是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公費留學生和庚款留學生,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接受過西方先進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民國的大師都是清政府培養的,也可以說是西方培養的。

這些留學生在國家危急存亡,民族生死攸關的時候出國留學,他們身上更具有使命感,所以學習認真踏實。大師們中有很多人都有真才實學。

陳寅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當時大師們系統性的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的洗禮,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思想等知識。大師們已經是用先進知識武裝起來的巨人。

當他們來到本國,行走本國的學術荒原上,看到的是寸草不生,看到的是風沙肆虐,看到的是一片荒涼。他們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片荒原,知識賦予他們力量,民族賦予他們力量,時代賦予他們力量,他們渾身都是力量。行動吧,巨人們,這是屬於你們的時代。

他們用先進的理念耕耘於三尺講壇,要桃李芬芳,培育一代新人;他們用如椽的巨筆吶喊於報紙雜誌,要掃清陰霾,喚醒世間民眾;他們用浩繁的知識探索於自然,要經世致用,掀起學術高潮。

他們耕耘了幾十個春,他們吶喊了幾十個秋,他們探索了幾十個寒暑。再回頭一看,荒原不見了,那裡綠草叢生,春機昂揚,生機勃勃。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林徽因


一座學術大廈早已打好了根基,建設了框架,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這是多麼的宏偉,這是多麼的璀璨,這是多麼的挺拔。這是巨人們的傑作,是永世長存的建築,是人們嚮往的地方。

這些巨人們被稱之為大師,他們是民國的大師。大師們在我國學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的一筆,大師們填補了很多我國學術上的空白,大師是許多學科的奠基人,為後來的學術探究鋪好了道路。大師們的貢獻和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其次,民國為大師們集體出現提供了舞臺。因為民國的軍閥不懂教育和文字獄,大師們的待遇非常好。

清朝滅亡,專制皇權被掃進歷史垃圾桶,意味著傳統的秩序體系的崩潰,為新生的知識和思想的傳播與生長除去了障礙。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民國疆域

民國的誕生是從古未有的事,為一切不可能不可為的事創造了可能可為的局面。所以大師們從事的是以前的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沒有人會去限制他們,沒有任何一種思想能夠阻擋大師的腳步。

大師們在民國的舞臺上,或低頭苦幹,或嬉笑打罵,或鑽研探究,留下了一幕幕傳奇的畫面,風骨桀驁,凜然不屈。

而且民國的時候軍閥混戰割據,沒有心思會操心文人們、大師們的批評。而且一旦他們不善待讀書人,恐怕會被其他軍閥抓住把柄,留下笑柄。

民國的軍閥都是行伍出身,不懂很多的事。但是他們確偏偏要面對這些事,比如對教育、財政、外交等等領域。

軍閥們也有自知之明,不敢搞外行指點內行的事。對於很多崗位重用一些有才學的人,唐紹儀做民國第一任總理,顧維鈞處理外交,梁啟超做財務總長,蔡元培做北大校長,張作霖重用王永江,韓復渠讓梁漱溟做鄉村實驗等等。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梁啟超


而且軍閥們懂得只有教育才能救國興國的道理,不缺欠教育經費。他們很多善待大師,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下禮賢下士,使賢任能的名聲。

而且民國大師的待遇也是非常高的,是當時行政人員的好幾倍。

根據1927年發佈的規定顯示教授工資是180到600元,大學老師平均220元,中學老師平均120元,小學老師平均30元而工人則是差不多15元,那個年代警察一個月八元,縣長一個月20元,國立小學老師工資40元。

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400塊錢一個月,蔡元培北大校長一個月600元,還有很高的稿費。民國的教授,一年的工資就可以輕鬆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

這樣優厚的待遇讓民國大師沒有生活瑣事之憂,不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奔波勞碌,便將用心於學術或者是教育。

還有就是民國時期,也是世界學術大爆發的時代。

在那個時期世界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研究成果井噴式產生,比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細胞學說等;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誕生,比如

愛因斯坦、波爾、居里夫人、波恩、普朗克、薛定諤、狄拉克、海森伯、馮.諾依曼和德布洛意。

民國大師為什麼這麼多?

愛因斯坦

民國同時期的世界本就是一個學術的激盪的時代,民國時期的大師和留學生就可以在這樣學術背景下學習成長。

大師們可以接觸世界頂級的學術研究成果,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交流,向他們求教,所以大師們所獲得的知識是其他時代的人無法汲取的。

大師們已經遠去,但是大師們的精神和風骨長留世間,如春風般滋潤後世人的靈魂,如驚雷般鼓舞著後世人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