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过《山海经》这部书的朋友吗?今天翻了几页,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本天书呀?

全村d希望


《山海经》,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奇书。

对于《山海经》这本书,我是读过的。当时读的还是那种袖珍书,插图不是很精致,但好在文字印刷清晰。当然,对这本书我是当作神话玄幻奇书来读的,只为追求那种思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快感!

《山海经》作者不详,成书于先秦之前,那可是神话故事层出不穷的夏商周时期啊,更有甚者,这本书还可能是上古先民创作的呢。反正不管《山海经》到底是那个时期写成的,我们只需要知道,一部《山海经》,可以养活一本网文,尤其是玄幻、异世界、仙侠等等,都可以基于《山海经》的世界观、生物构成、地理山川等等,来构建文章。

这本奇书,分成《山经》5卷:《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经》13卷:《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

内容包括地理知识、山川河流、物产资源、神兽异人、民俗风貌、神话故事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囊括世间万物、宇宙洪荒……

有学者为了考究《山海经》,想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的实际来印证这本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我并不认为这样就能真正解读《山海经》,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当作天马行空的奇书去欣赏《山海经》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不为追根溯源,只为在闲暇的时候,能够手握一卷书,让思想自由自在翱翔于天际,收获一些现实生活中少有的奇妙。

拜读《山海经》,用心去感受先民们探索世界的激情和艰难险阻,以及在这探索种激情下“山海皆可平”的豪迈。






陌上行人


《山海经》我已看过2遍了。条友既然问到这个问题,那我就为你简单的介绍下这部奇书。

《山海经》作为一本讲述远古时代的海内外地理、异物和神话传说的古代书籍,因地理变迁,物种消亡演化,地球环境及物种早已沧海桑田,面目全非了。大家看不明读不懂而视为天书,这是必然的。

一、《山海经》的性质及内容

西汉末年刘秀(即刘歆)写报告《上山海经表》给汉哀帝时,在报告中说: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乘四载,随山刊本,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治水时,由大禹、伯益等人记录的地形地质、山川河流勘探测绘报告。

所以刘秀(即刘歆)是将其看作是"地理书";东汉班固却看作是"巫卜星相之书"; 明胡应麟认为其是"神怪之类的书";清《四库全书》则认为是"最古老的小说";鲁迅说是"古之巫书"。

我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古代的地理和历史书。因为全书80%以上的内容都是记录山川河流,动植矿物分布,各地风土人物和传说,各国或氏族部落的世系。 只是在写完每个山系后,做总结时,才附带讲下各山系的祭祀仪式,怎么就被认为是"巫卜巫书神怪"之书呢? 比如《卷一·南山经》,共有3篇(南山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约千多字,但巫祀之语总共只有42字,所占百分率完全可省略不计。可见这些专家的话是不能相信的。

南山经: 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共22字。

南次二经: 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共10字。

南次三经: 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共10字。

二、《山海经》所记载的地理到底在哪里?

《山海经》所记载论述的河流山川和国家,不仅仅只包括中国地理,应该描述的是全球的地理,也即地球大陆板块没有漂移之前的地理环境,那时大陆板块聚拢在一起,大板块四周是海洋,海洋中有部份岛屿,可从下文中推论得出(属个人意见)。

网上有文章说,美国学者墨兹曾经按照《山海经》书中所记载的路线和方向,亲自对美州进行实地的考察,最终他成功地发现了美国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等每个山脉的走势,竟然都和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高度吻合。如此事是真的,那《山海经》所述的地形山川河流就要从世界各国去寻找核实,才能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山海经》书中提到的国家有 (这里只列出中国史册上记载过的出名的国家):

东胡国~~东胡在大泽东。(海内西经)

犬戎国~~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亦曰犬戎国。(海内北经)

大燕国~~钜燕(钜通巨、即大)在东北陬,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说的是日本吗?倭国是战国时代燕国的地盘吗?)。(海内东经/北经)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海内经/北经)

大夏国,月支国~~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海内东经)

韩雁国~~在海中,都州南。(注: 今韩国,古代分为马韩,辰韩,弁辰三部,其北为朝鲜)。(海内东经)

肃慎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大荒北经)

交趾国~~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注: 即交趾,今越南)。(海外南经)


三、《山海经》的篇目及字数

西汉刘秀(即刘歆)校编时,《山海经》共计是三十二卷(篇),经他审编后改定十八卷(篇)。现流传于世间的就是这十八卷(篇)。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有十四卷(篇)是战国时期以前写的,有四卷(篇)是西汉初年的作品。全书总计约31000字左右。

《山经》共5卷(篇),按"南西北东中"方位顺序写,各一卷(篇),共分26章,约21000字,占全书2/3的内容。

《海经》共9卷(篇),分外内按"南西北东"方位顺序写,各二卷(篇,内外各一),共约4200字。

《大荒经》共4卷(篇),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写,各一卷(篇),共约5300字。


步雲御風


多数古书在现代人看来就像天书,它认识你,你不认识它。《山海经》就是这样的纯古文书籍,不仅生僻字多得很,还难以读懂。不过其中很多有趣的插画可以帮助理解,不用看书,只看图片也能懂得三四成了。

《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多字,是一部包含奇花异草、药物矿产、奇虫异兽、神话宗教、天文地理...的古代百科传记。约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盛行了,逃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狱,不能不说是一部保存较完好的一部古籍。

然而本人在看《山海经》之前是这样的:《山海经》一定是一本只描述一些九头虫、人面鸟、九尾狐、鸾凤、青龙...奇虫异兽的古代奇书。里面的九头虫会说话,鸾凤会喷火,青龙能吐水成海,九尾狐有九条命,人面鸟会撒谎骗人...而且里面动物都是吃人的。

可在读过《山海经》之后,里面不止写了动物,也写了有香味的薜荔草、有臭味的薰、可造船的沙棠木、黑色的迷毂树、可医耳聋的文茎...的植物;写了西王母、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神话传说;写了盛产金玉的招摇山、产黄金的堂庭山、多白玉的箕尾山、盛产黄金白银的杻山、盛产水晶石的东堂庭山...有翼面人的讙头国、鸡胸人的结胸国、全身黑色会吐火的厌火国、长生不死的交胫国...

另外,《山海经》还是一部关于吃的书,里面处处可见“食之”如何,现例举几个:开篇就是“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曰狌狌,食之善走”,“曰鯥(lù),食之无肿疾”,“曰类,自为牝牡,食之不妒。”...它就是一部利益人的古书。

里面很多生僻字,又难认,又难懂,看一部《山海经》,字典都翻烂了。如果想要畅通无阻的阅读,建议最好还是买翻译本及注解本。


阅书文化之观


我们今天来看这部天书,我觉得意义也不大。就算生僻字看得懂,它里面所注的地理位置也没有我们的百度地图精准精确。



《山海经》就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古老的地理书。

里面神神叨叨的记载着一些神话故事,和各种各样我们不理解的图。

有人说《山海经》是先有图后有文的一部奇书,他们以讹传讹画来画去,画着画着就跑偏了。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这也是难怪,那个时候又没有现在绘画工具,也没有现在人的绘画技巧,画的作品不逼真。

远古时代地多人少,远一点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



因为未知而更加神秘,所以当时的人们添加了各种各样的神兽在每个地区每个山头,那些鸟兽资源是凭空想象的还是存在的,也没有真实的考证。

其实《山海经》,并不是哪一个朝代或者哪一个作者著作的,书的内容大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最早的版本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后来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是一部,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川河流地理书。书中记载了远古地理风貌,古老中国的山川河流,走向丰富的鸟兽资源及各地风土民俗等。



里面还详细记载各种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医疗功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据说《西游记》里面的妖魔鬼怪,就是参照的《山海经》。以前的书少可参考的资源也少,逮到这么一本神乎其乎的参照物,还不得可劲的编故事。

像书中的九尾狐:山中有一种奇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如同婴儿在啼哭。

它很凶猛,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在中国古代,九尾狐同时又是祥瑞和子孙昌盛的征兆。



传说,禹治水直到30岁时,还没有娶妻。有一次他走过涂山,看见一只九尾白狐,不禁想起涂山当地流传的艺术民间歌谣。

大意是说:谁见了九尾狐,谁就可以为王;谁见了涂山的女儿,谁就可以是家道兴旺。

于是,禹便娶了涂山女子为妻,结果禹果然为王,而且子孙繁盛统治中国。

除此之外,传说当王者不好色,政治清明的时候,九尾狐就会出现。

九尾狐具有祥瑞的品格,它有个习性,死后一定要将头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古人认为它是不忘本。

九尾狐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寓意却不断的产生变化。

有祥瑞之兽演变成青丘山的食人兽,再到蛊惑人的妖兽。

如《封神演义》中,九尾狐就是妖精,控制妲己迷惑纣王,搞得殷商天下大乱,九尾狐又成了妖精乱世的象征。


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想看明白得带着字典仔细琢磨哈。


无悲去


《山海经》可读性太差,看不下去才正常

说实在没有通读过《山海经》,因为这本传承几千年的奇书实在是“不忍卒读”。这都写的啥啊,虽然看上去像是山川、地理、人文、动植物无所不包,但是《山经》全是流水账,《海经》全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神话怪兽。仿佛是经历几千年埋葬挖出来的丝绸布帛,全部稀烂粘一块了。

这到底是本啥书啊,查了几天资料,只有模糊的框架,决定分几次来写吧。希望能写出点东西来。首先来说下《山海经》是部啥书。

《山海经》首先是一部图书,形式类似小时候看的小人书。

所谓《山海经》应该叫《山海图经》。什么是图书,就是先有其图,后有其书,书为图的注解的书。

证据是在很多地方有精确的方向表述,或者正在干什么这样的表述。例如: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杯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海内北经第十二》

这里面的“方跪”的意思就是正在跪着的意思。再如:

帝命坚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坚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坚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海外东经第九》

看坚亥的描述,完全就是对图画解释的感觉。所以朱熹老人家都写了篇《记山海经》的文章怀疑这个事情。晋代的郭璞是最早为《山海经》做注的人,他还写了《山海经图赞》,凡200多篇,详细描述山海图的形貌,所以先有图恐怕是靠谱的,而且这个图还不少。

那么这个图怎么来的呢?传说是大禹他老人家治水以后,勘定天下山川地理、人文风貌,就将这些绘制在九州之鼎上,后人根据这个写了《山海经》。这个图不仅郭璞看过,陶渊明也看过,看完还写诗说:“流观山海经”。那会,老祖宗们研究《山海经》还是很方便的,所谓有图有真像嘛。所以编订《山海经》的刘歆就很相信这图书的真实性,认为全是大禹治水见闻实录。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传着传着,图没了,只剩下文字(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图都是后来的才子们根据《山海经图赞》画的)让我们这些后辈完全靠想象琢磨。

其次《山海经》恐怕是个不同朝代拼凑的大杂烩,本来面貌不可考。

这一点我个人非常认同。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就质疑到

“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余暨、下嵩诸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

这说得非常有道理,《山海经》中的许多地名和词汇,都是秦朝以后的事情。而《山海经》为什么被认为价值大,还不是因为历代先贤夫子认为这里面记载的是大禹甚至大禹之前的时代的事情,是上古时候的山川地理人文图志。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后人自以为是往里面添加私货,也不知道是为了啥,弄得那些个老夫子脑细胞死了很多都弄不明白。流传到今天,这本书虽然文化价值很大,但是史料价值恐怕已经很难说了。

所以,《山海经》的本来面目已经不可考,或许就混淆在这18个篇目当中,或许已经散逸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这都需要学者们的进一步厘定考据。


江南莫气


对于《山海经》,本人认为是一部记录真实历史地理的古代书籍。

中国是一个神话的国度,在先秦时期有着无数神奇而壮美的古老神话传说,其中上古奇书《山海经》可谓是无数神话的开山鼻祖,虽然几经沧海桑田,但是里面的故事,始终在激发着我们的探索求知欲。到了21世纪后,山海经中的离奇记载或许将不断被证实,很多以前弄不懂的谜题都将被迎刃而解。

《山海经》首先可以肯定至少是产生于先秦时期的一本古籍,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多人连续不断写作、不断充实丰富集体创作的结晶。里边主要记述了上古时期的各种神话故事、地理条件、物产、宗教、古史、民俗和医药等内容。可是,从古到今,不少人认为《山海经》是一本荒诞不经的奇书,因为里面记载的人物、动植物太过神奇难以理解,里面的山脉很多地方在中国都找不到。当然,也有人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书。

不过,我个人认为《山海经》里记载的内容大多真实可信。下面,我来列举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下《山海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①美国作家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在自己著作《几近褪色的记录》这本书里,考证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徒慧深和尚以及夏朝时期大禹派出的人员,分别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和四千年以前,到达美洲探险的历史。

公元五世纪,慧深和尚向朝廷报告,他到过极其遥远的扶桑国。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令人称奇的史前遗迹,他们在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的发现,证实了慧深和尚关于扶桑的扣人心弦发现的若干真实细节。

②美国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认为《山海经》最初由大禹派人考察全世界而记录下来,是目击者的真实记录。大荒东经,中国许多学者在国内考察,找不到大禹所记载的那些山脉。美国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按照大荒东经记载,在怀俄明州沿着书中记录的走向,发现里面记载的山脉走向几乎一致。连里程、距离都惊人接近。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对中国先民的杰出贡献,说了句话:对于4000年前,就为皑皑白雪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顶礼膜拜。

③《南山经》从非洲说起,当然是面向大西洋,即“临于西海之上”,其首个地域就是“招摇之山”,现在的刚果,古称“招摇之山”,即刚果河流域;扎伊尔就是“招摇”的古读。接着有“堂庭之山”,即坦噶尼喀;猿翼之山即今索马里,由于多猿猴而得名;现在中美洲的萨尔瓦多,也是多猿猴的意思;多半是从非洲迁徙去的。

④已经被证实的动物有:人舌——鹦鹉,犰狳——犰狳,狌狌——猩猩,九尾狐——大鲵或小熊猫【俗称九节狼】,玄武——鳄龟,狸力——鼹鼠,肥鲋——鲫鱼,驩头——企鹅,鸮——猫头鹰,蛟龙——鳄鱼,蛊雕——笠头螈或角雕,太岁——肉灵芝【真菌】,鹿蜀——霍加狓,伯奇——伯劳鸟,赤鱬——儒艮

综上所述,奇书《山海经》,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会发现,《山海经》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先民探索世界,对世界历史地理真实记录的一本古代书籍。





花落满肩A


因为据说华为注册了一整本山海经,我就好奇的买了二斤山海经,顺带买了一斤新华字典[笑哭][笑哭][笑哭]半年了刚看了二两[捂脸]字典快翻烂了。后来有人告诉我头条可以当字典用,OMG,我连山海经都不翻了,天天看头条[泪奔][泪奔]



鄂尔古那


《山海经》所描写的地名,有些虽后世仍在用,但总感到有名是地非之感,而且整个叙述笼罩着神秘之感,那禽鸟,那动物,那人类,感觉不是地球上的世界。作个大胆推测,地球可能是宇宙间高级智慧生物的动植物实验场,所以从茫茫太古起,即有多次不同特征的动植物出现和生灭。也许是实验者隔一个周期,就调整气候,氧气浓度等,从而产生不同的动植物,如恐龙时期,如《山海经》时期,都可能是其某个气候周期,从而留下了差异巨大的动植物特征。中国从汉代以来所传说的《山海经》出自大禹时代,也不过是后人缺乏想像力,他们所认为的远古,仍然只是这一文明周期的早期。也许随着地球的气候周期的变迁,它已经历过多个不同特征的动植物时代及与之匹配的文明。《山海经》所描写的许多怪异动物,甚至人头兽身、兽首人身或集合几种动物特征的动物生物,也许就是茫茫太古期的真实存在。这个茫茫太古期,在时间上也许要远远早干所谓的大禹时期,甚至三皇五帝时期。不过由于该书流传太久,后世文明又续进去了自己的理解和内容,从而使内容更为扑朔迷离,难以辨别罢了。另外,还可认为,也许是做实验的那个高级文明,在地球上试验了多种动植物,甚至从巨人到矮子,从单一人种到人兽杂交的灵长类,最后才选定了现代人类,淘汰了其他人类或准人类。聊发奇想,以供谈资。


仇池散人3


相传山海经是夏族所留,华夏儿女,在蛮荒时代应该分为华族和夏族,华族为人类,夏族属于高科技某人种,后来飞升了,遗留下来一些典故,如各路神仙大大,华族就记载了部分事项。权当神话故事听吧。


当如一介草民


《山海经》是本好书。看《山海经》肯定会有收获。关键是你想收获啥?想看《山海经》里的怪兽,就找一本带图的现代白话版本。想看《山海经》里的动人故事和传说,也有现代人整理的版本。想了解古人奇异瑰丽的想象力,看图文版的也能满足。

如果想做个研究,可以看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如果你连袁珂也质疑,那你就看郭璞的注本《山海经校注》。不过郭璞注得死板。你想呀,一个研究小学(训诂)的,研究什么都喜欢刨根

究底。出于何书,见于何典。扎的太深,会限制郭璞的想象力。

如果这两位大咖你都不相信,不喜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扒坟掘墓。

你想呀,日月神教的曲洋为了本《广陵散》的谱子,把东晋以前的名家墓葬挖的不计其数,终于得逞所愿。他和刘正风合作的《笑傲江湖》成了神曲。所以,这个方法值得借鉴,郭璞发现古本《山海经》并做了注解,现在的版本都是来自郭璞的《山海经校注》。既然在晋时出现了,那么,晋以前应该有流传。刘歆不是在《汉书.艺文志》里留了个目录吗?说明当时还是比较常见的。重点扒西汉时期的墓葬就行。不过,友情提示,注意安全。

《山海经》的记载五花八门,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地矿资源。风土人情。啥啥都有。关键是你想要啥,没有目标,可能会进宝山而空回。

如果是休闲娱乐,就别难为自己。如果是和自己较劲,那就看原版吧。多准备些工具书。比如王力古的汉语词典(王力的《古汉语字典》),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或许能用上。

就到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