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過《山海經》這部書的朋友嗎?今天翻了幾頁,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本天書呀?

全村d希望


《山海經》,一本讓人慾罷不能的奇書。

對於《山海經》這本書,我是讀過的。當時讀的還是那種袖珍書,插圖不是很精緻,但好在文字印刷清晰。當然,對這本書我是當作神話玄幻奇書來讀的,只為追求那種思想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快感!

《山海經》作者不詳,成書於先秦之前,那可是神話故事層出不窮的夏商周時期啊,更有甚者,這本書還可能是上古先民創作的呢。反正不管《山海經》到底是那個時期寫成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部《山海經》,可以養活一本網文,尤其是玄幻、異世界、仙俠等等,都可以基於《山海經》的世界觀、生物構成、地理山川等等,來構建文章。

這本奇書,分成《山經》5卷:《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海經》13卷:《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海內東經》、《大荒東經》、《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海內經》。

內容包括地理知識、山川河流、物產資源、神獸異人、民俗風貌、神話故事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囊括世間萬物、宇宙洪荒……

有學者為了考究《山海經》,想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的實際來印證這本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但我並不認為這樣就能真正解讀《山海經》,因為就我個人而言,我是當作天馬行空的奇書去欣賞《山海經》整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的,不為追根溯源,只為在閒暇的時候,能夠手握一卷書,讓思想自由自在翱翔於天際,收穫一些現實生活中少有的奇妙。

拜讀《山海經》,用心去感受先民們探索世界的激情和艱難險阻,以及在這探索種激情下“山海皆可平”的豪邁。






陌上行人


《山海經》我已看過2遍了。條友既然問到這個問題,那我就為你簡單的介紹下這部奇書。

《山海經》作為一本講述遠古時代的海內外地理、異物和神話傳說的古代書籍,因地理變遷,物種消亡演化,地球環境及物種早已滄海桑田,面目全非了。大家看不明讀不懂而視為天書,這是必然的。

一、《山海經》的性質及內容

西漢末年劉秀(即劉歆)寫報告《上山海經表》給漢哀帝時,在報告中說: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乘四載,隨山刊本,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他認為《山海經》是大禹治水時,由大禹、伯益等人記錄的地形地質、山川河流勘探測繪報告。

所以劉秀(即劉歆)是將其看作是"地理書";東漢班固卻看作是"巫卜星相之書"; 明胡應麟認為其是"神怪之類的書";清《四庫全書》則認為是"最古老的小說";魯迅說是"古之巫書"。

我認為《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的地理和歷史書。因為全書80%以上的內容都是記錄山川河流,動植礦物分佈,各地風土人物和傳說,各國或氏族部落的世系。 只是在寫完每個山系後,做總結時,才附帶講下各山系的祭祀儀式,怎麼就被認為是"巫卜巫書神怪"之書呢? 比如《卷一·南山經》,共有3篇(南山經、南次二經、南次三經)約千多字,但巫祀之語總共只有42字,所佔百分率完全可省略不計。可見這些專家的話是不能相信的。

南山經: 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共22字。

南次二經: 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共10字。

南次三經: 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共10字。

二、《山海經》所記載的地理到底在哪裡?

《山海經》所記載論述的河流山川和國家,不僅僅只包括中國地理,應該描述的是全球的地理,也即地球大陸板塊沒有漂移之前的地理環境,那時大陸板塊聚攏在一起,大板塊四周是海洋,海洋中有部份島嶼,可從下文中推論得出(屬個人意見)。

網上有文章說,美國學者墨茲曾經按照《山海經》書中所記載的路線和方向,親自對美州進行實地的考察,最終他成功地發現了美國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等每個山脈的走勢,竟然都和書中的記載如出一轍高度吻合。如此事是真的,那《山海經》所述的地形山川河流就要從世界各國去尋找核實,才能還原它的本來面目。

《山海經》書中提到的國家有 (這裡只列出中國史冊上記載過的出名的國家):

東胡國~~東胡在大澤東。(海內西經)

犬戎國~~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犬封國亦曰犬戎國。(海內北經)

大燕國~~鉅燕(鉅通巨、即大)在東北陬,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說的是日本嗎?倭國是戰國時代燕國的地盤嗎?)。(海內東經/北經)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海內經/北經)

大夏國,月支國~~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海內東經)

韓雁國~~在海中,都州南。(注: 今韓國,古代分為馬韓,辰韓,弁辰三部,其北為朝鮮)。(海內東經)

肅慎國~~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之國。(大荒北經)

交趾國~~交脛國在其東,其為人交脛(注: 即交趾,今越南)。(海外南經)


三、《山海經》的篇目及字數

西漢劉秀(即劉歆)校編時,《山海經》共計是三十二卷(篇),經他審編後改定十八卷(篇)。現流傳於世間的就是這十八卷(篇)。分為《山經》、《海經》、《大荒經》三部分。其中有十四卷(篇)是戰國時期以前寫的,有四卷(篇)是西漢初年的作品。全書總計約31000字左右。

《山經》共5卷(篇),按"南西北東中"方位順序寫,各一卷(篇),共分26章,約21000字,佔全書2/3的內容。

《海經》共9卷(篇),分外內按"南西北東"方位順序寫,各二卷(篇,內外各一),共約4200字。

《大荒經》共4卷(篇),按"東南西北"方位順序寫,各一卷(篇),共約5300字。


步雲御風


多數古書在現代人看來就像天書,它認識你,你不認識它。《山海經》就是這樣的純古文書籍,不僅生僻字多得很,還難以讀懂。不過其中很多有趣的插畫可以幫助理解,不用看書,只看圖片也能懂得三四成了。

《山海經》共十八卷,三萬一千多字,是一部包含奇花異草、藥物礦產、奇蟲異獸、神話宗教、天文地理...的古代百科傳記。約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盛行了,逃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獄,不能不說是一部保存較完好的一部古籍。

然而本人在看《山海經》之前是這樣的:《山海經》一定是一本只描述一些九頭蟲、人面鳥、九尾狐、鸞鳳、青龍...奇蟲異獸的古代奇書。裡面的九頭蟲會說話,鸞鳳會噴火,青龍能吐水成海,九尾狐有九條命,人面鳥會撒謊騙人...而且裡面動物都是吃人的。

可在讀過《山海經》之後,裡面不止寫了動物,也寫了有香味的薜荔草、有臭味的薰、可造船的沙棠木、黑色的迷轂樹、可醫耳聾的文莖...的植物;寫了西王母、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神話傳說;寫了盛產金玉的招搖山、產黃金的堂庭山、多白玉的箕尾山、盛產黃金白銀的杻山、盛產水晶石的東堂庭山...有翼麵人的讙頭國、雞胸人的結胸國、全身黑色會吐火的厭火國、長生不死的交脛國...

另外,《山海經》還是一部關於吃的書,裡面處處可見“食之”如何,現例舉幾個:開篇就是“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曰狌狌,食之善走”,“曰鯥(lù),食之無腫疾”,“曰類,自為牝牡,食之不妒。”...它就是一部利益人的古書。

裡面很多生僻字,又難認,又難懂,看一部《山海經》,字典都翻爛了。如果想要暢通無阻的閱讀,建議最好還是買翻譯本及註解本。


閱書文化之觀


我們今天來看這部天書,我覺得意義也不大。就算生僻字看得懂,它裡面所注的地理位置也沒有我們的百度地圖精準精確。



《山海經》就是一部具有神話色彩的古老的地理書。

裡面神神叨叨的記載著一些神話故事,和各種各樣我們不理解的圖。

有人說《山海經》是先有圖後有文的一部奇書,他們以訛傳訛畫來畫去,畫著畫著就跑偏了。就出現了不同的版本。

這也是難怪,那個時候又沒有現在繪畫工具,也沒有現在人的繪畫技巧,畫的作品不逼真。

遠古時代地多人少,遠一點的地方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的領域。



因為未知而更加神秘,所以當時的人們添加了各種各樣的神獸在每個地區每個山頭,那些鳥獸資源是憑空想象的還是存在的,也沒有真實的考證。

其實《山海經》,並不是哪一個朝代或者哪一個作者著作的,書的內容大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最早的版本是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後來考證註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

《山海經》是一部,堪稱我國最早的山川河流地理書。書中記載了遠古地理風貌,古老中國的山川河流,走向豐富的鳥獸資源及各地風土民俗等。



裡面還詳細記載各種動植物形態、性能和醫療功能。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古人是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

據說《西遊記》裡面的妖魔鬼怪,就是參照的《山海經》。以前的書少可參考的資源也少,逮到這麼一本神乎其乎的參照物,還不得可勁的編故事。

像書中的九尾狐:山中有一種奇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如同嬰兒在啼哭。

它很兇猛,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在中國古代,九尾狐同時又是祥瑞和子孫昌盛的徵兆。



傳說,禹治水直到30歲時,還沒有娶妻。有一次他走過塗山,看見一隻九尾白狐,不禁想起塗山當地流傳的藝術民間歌謠。

大意是說:誰見了九尾狐,誰就可以為王;誰見了塗山的女兒,誰就可以是家道興旺。

於是,禹便娶了塗山女子為妻,結果禹果然為王,而且子孫繁盛統治中國。

除此之外,傳說當王者不好色,政治清明的時候,九尾狐就會出現。

九尾狐具有祥瑞的品格,它有個習性,死後一定要將頭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古人認為它是不忘本。

九尾狐作為古代神話中的重要角色,寓意卻不斷的產生變化。

有祥瑞之獸演變成青丘山的食人獸,再到蠱惑人的妖獸。

如《封神演義》中,九尾狐就是妖精,控制妲己迷惑紂王,搞得殷商天下大亂,九尾狐又成了妖精亂世的象徵。


裡面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想看明白得帶著字典仔細琢磨哈。


無悲去


《山海經》可讀性太差,看不下去才正常

說實在沒有通讀過《山海經》,因為這本傳承幾千年的奇書實在是“不忍卒讀”。這都寫的啥啊,雖然看上去像是山川、地理、人文、動植物無所不包,但是《山經》全是流水賬,《海經》全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神話怪獸。彷彿是經歷幾千年埋葬挖出來的絲綢布帛,全部稀爛粘一塊了。

這到底是本啥書啊,查了幾天資料,只有模糊的框架,決定分幾次來寫吧。希望能寫出點東西來。首先來說下《山海經》是部啥書。

《山海經》首先是一部圖書,形式類似小時候看的小人書。

所謂《山海經》應該叫《山海圖經》。什麼是圖書,就是先有其圖,後有其書,書為圖的註解的書。

證據是在很多地方有精確的方向表述,或者正在幹什麼這樣的表述。例如:

犬封國曰犬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進杯食。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海內北經第十二》

這裡面的“方跪”的意思就是正在跪著的意思。再如:

帝命堅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堅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堅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海外東經第九》

看堅亥的描述,完全就是對圖畫解釋的感覺。所以朱熹老人家都寫了篇《記山海經》的文章懷疑這個事情。晉代的郭璞是最早為《山海經》做注的人,他還寫了《山海經圖贊》,凡200多篇,詳細描述山海圖的形貌,所以先有圖恐怕是靠譜的,而且這個圖還不少。

那麼這個圖怎麼來的呢?傳說是大禹他老人家治水以後,勘定天下山川地理、人文風貌,就將這些繪製在九州之鼎上,後人根據這個寫了《山海經》。這個圖不僅郭璞看過,陶淵明也看過,看完還寫詩說:“流觀山海經”。那會,老祖宗們研究《山海經》還是很方便的,所謂有圖有真像嘛。所以編訂《山海經》的劉歆就很相信這圖書的真實性,認為全是大禹治水見聞實錄。

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傳著傳著,圖沒了,只剩下文字(現在的我們看到的圖都是後來的才子們根據《山海經圖贊》畫的)讓我們這些後輩完全靠想象琢磨。

其次《山海經》恐怕是個不同朝代拼湊的大雜燴,本來面貌不可考。

這一點我個人非常認同。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就質疑到

“觀書中載夏後啟、周文王及秦、漢長沙、象郡、餘暨、下嵩諸地名,斷不作於三代以上,殆周秦間人所述,而後來好異者又附益之歟?”

這說得非常有道理,《山海經》中的許多地名和詞彙,都是秦朝以後的事情。而《山海經》為什麼被認為價值大,還不是因為歷代先賢夫子認為這裡面記載的是大禹甚至大禹之前的時代的事情,是上古時候的山川地理人文圖志。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後人自以為是往裡面添加私貨,也不知道是為了啥,弄得那些個老夫子腦細胞死了很多都弄不明白。流傳到今天,這本書雖然文化價值很大,但是史料價值恐怕已經很難說了。

所以,《山海經》的本來面目已經不可考,或許就混淆在這18個篇目當中,或許已經散逸在歷史的煙塵之中,這都需要學者們的進一步釐定考據。


江南莫氣


對於《山海經》,本人認為是一部記錄真實歷史地理的古代書籍。

中國是一個神話的國度,在先秦時期有著無數神奇而壯美的古老神話傳說,其中上古奇書《山海經》可謂是無數神話的開山鼻祖,雖然幾經滄海桑田,但是裡面的故事,始終在激發著我們的探索求知慾。到了21世紀後,山海經中的離奇記載或許將不斷被證實,很多以前弄不懂的謎題都將被迎刃而解。

《山海經》首先可以肯定至少是產生於先秦時期的一本古籍,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多人連續不斷寫作、不斷充實豐富集體創作的結晶。裡邊主要記述了上古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地理條件、物產、宗教、古史、民俗和醫藥等內容。可是,從古到今,不少人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荒誕不經的奇書,因為裡面記載的人物、動植物太過神奇難以理解,裡面的山脈很多地方在中國都找不到。當然,也有人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書。

不過,我個人認為《山海經》裡記載的內容大多真實可信。下面,我來列舉幾個事例,簡單分析下《山海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①美國作家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在自己著作《幾近褪色的記錄》這本書裡,考證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徒慧深和尚以及夏朝時期大禹派出的人員,分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和四千年以前,到達美洲探險的歷史。

公元五世紀,慧深和尚向朝廷報告,他到過極其遙遠的扶桑國。最近幾十年,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令人稱奇的史前遺蹟,他們在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的發現,證實了慧深和尚關於扶桑的扣人心絃發現的若干真實細節。

②美國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認為《山海經》最初由大禹派人考察全世界而記錄下來,是目擊者的真實記錄。大荒東經,中國許多學者在國內考察,找不到大禹所記載的那些山脈。美國作家亨利埃 默茨博士按照大荒東經記載,在懷俄明州沿著書中記錄的走向,發現裡面記載的山脈走向幾乎一致。連里程、距離都驚人接近。亨利埃特 默茨博士對中國先民的傑出貢獻,說了句話:對於4000年前,就為皚皚白雪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頂禮膜拜。

③《南山經》從非洲說起,當然是面向大西洋,即“臨於西海之上”,其首個地域就是“招搖之山”,現在的剛果,古稱“招搖之山”,即剛果河流域;扎伊爾就是“招搖”的古讀。接著有“堂庭之山”,即坦噶尼喀;猿翼之山即今索馬里,由於多猿猴而得名;現在中美洲的薩爾瓦多,也是多猿猴的意思;多半是從非洲遷徙去的。

④已經被證實的動物有:人舌——鸚鵡,犰狳——犰狳,狌狌——猩猩,九尾狐——大鯢或小熊貓【俗稱九節狼】,玄武——鱷龜,狸力——鼴鼠,肥鮒——鯽魚,驩頭——企鵝,鴞——貓頭鷹,蛟龍——鱷魚,蠱雕——笠頭螈或角雕,太歲——肉靈芝【真菌】,鹿蜀——霍加狓,伯奇——伯勞鳥,赤鱬——儒艮

綜上所述,奇書《山海經》,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會發現,《山海經》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先民探索世界,對世界歷史地理真實記錄的一本古代書籍。





花落滿肩A


因為據說華為註冊了一整本山海經,我就好奇的買了二斤山海經,順帶買了一斤新華字典[笑哭][笑哭][笑哭]半年了剛看了二兩[捂臉]字典快翻爛了。後來有人告訴我頭條可以當字典用,OMG,我連山海經都不翻了,天天看頭條[淚奔][淚奔]



鄂爾古那


《山海經》所描寫的地名,有些雖後世仍在用,但總感到有名是地非之感,而且整個敘述籠罩著神秘之感,那禽鳥,那動物,那人類,感覺不是地球上的世界。作個大膽推測,地球可能是宇宙間高級智慧生物的動植物實驗場,所以從茫茫太古起,即有多次不同特徵的動植物出現和生滅。也許是實驗者隔一個週期,就調整氣候,氧氣濃度等,從而產生不同的動植物,如恐龍時期,如《山海經》時期,都可能是其某個氣候週期,從而留下了差異巨大的動植物特徵。中國從漢代以來所傳說的《山海經》出自大禹時代,也不過是後人缺乏想像力,他們所認為的遠古,仍然只是這一文明週期的早期。也許隨著地球的氣候週期的變遷,它已經歷過多個不同特徵的動植物時代及與之匹配的文明。《山海經》所描寫的許多怪異動物,甚至人頭獸身、獸首人身或集合幾種動物特徵的動物生物,也許就是茫茫太古期的真實存在。這個茫茫太古期,在時間上也許要遠遠早幹所謂的大禹時期,甚至三皇五帝時期。不過由於該書流傳太久,後世文明又續進去了自己的理解和內容,從而使內容更為撲朔迷離,難以辨別罷了。另外,還可認為,也許是做實驗的那個高級文明,在地球上試驗了多種動植物,甚至從巨人到矮子,從單一人種到人獸雜交的靈長類,最後才選定了現代人類,淘汰了其他人類或準人類。聊發奇想,以供談資。


仇池散人3


相傳山海經是夏族所留,華夏兒女,在蠻荒時代應該分為華族和夏族,華族為人類,夏族屬於高科技某人種,後來飛昇了,遺留下來一些典故,如各路神仙大大,華族就記載了部分事項。權當神話故事聽吧。


當如一介草民


《山海經》是本好書。看《山海經》肯定會有收穫。關鍵是你想收穫啥?想看《山海經》裡的怪獸,就找一本帶圖的現代白話版本。想看《山海經》裡的動人故事和傳說,也有現代人整理的版本。想了解古人奇異瑰麗的想象力,看圖文版的也能滿足。

如果想做個研究,可以看袁珂的《山海經校注》。如果你連袁珂也質疑,那你就看郭璞的注本《山海經校注》。不過郭璞注得死板。你想呀,一個研究小學(訓詁)的,研究什麼都喜歡刨根

究底。出於何書,見於何典。扎的太深,會限制郭璞的想象力。

如果這兩位大咖你都不相信,不喜歡。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扒墳掘墓。

你想呀,日月神教的曲洋為了本《廣陵散》的譜子,把東晉以前的名家墓葬挖的不計其數,終於得逞所願。他和劉正風合作的《笑傲江湖》成了神曲。所以,這個方法值得借鑑,郭璞發現古本《山海經》並做了註解,現在的版本都是來自郭璞的《山海經校注》。既然在晉時出現了,那麼,晉以前應該有流傳。劉歆不是在《漢書.藝文志》裡留了個目錄嗎?說明當時還是比較常見的。重點扒西漢時期的墓葬就行。不過,友情提示,注意安全。

《山海經》的記載五花八門,神話傳說、天文地理、地礦資源。風土人情。啥啥都有。關鍵是你想要啥,沒有目標,可能會進寶山而空回。

如果是休閒娛樂,就別難為自己。如果是和自己較勁,那就看原版吧。多準備些工具書。比如王力古的漢語詞典(王力的《古漢語字典》),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或許能用上。

就到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