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3月17日,“封城”的第55天,清晨时分脆亮的鸟叫声唤醒了武汉。

路边执勤的民警列队致敬,沿街一栋栋居民楼打开了窗户。“武汉感谢你们。”整个城市尚未解除封闭管理,市民们无法到街头送行,一声声感谢回响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一天,来自陕西、江苏、天津、山东等地41支医疗队的3675名医务人员,离开自己奋战了几十天的城市。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两个多月,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正在一点一点艰难地复苏。

坚守仍在继续。武汉市有约8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日常诊疗仍能发现零星的疑似病例;1000多万市民还封闭在家中。然而,春天已经来了。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等着大门打开的那一天

“谢谢你们,今天中午就能吃上鱼了。”3月16日临近中午,在江岸区省农资大院小区门口的值守点,52岁的胡桂荣阿姨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里,开心地接过了自己团购的一袋鱼。

从2月11日起,武汉市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花莲社区13个小区的6000多名市民开始“禁足”在家,通过社区团购和网购来解决日常生活物资的需求。这一天,花莲社区的工作人员为辖区内的居民团购了50多份活鱼,每份30元。

在花莲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上百平方米的活动室变成了临时物资集散地,堆放着调拨和募集来的大米、牛奶、鸡蛋等生活物资。王春姣今年52岁,是花莲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两个多月以来,她每天都要在社区里奔走。

在测过体温,做好出入登记后,70多岁的陈菊香婆婆手里攥着一个药盒,拉着小购物车走出了供电局宿舍大院。网格员给她打电话说,70岁以上的老人能到社区领一袋大米、一盒鸡蛋和一箱牛奶。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3月16日,武汉市江岸区,在省农资大院门口的值守点,志愿者刘建伟、杨秀琼正在发放社区居民团购的活鱼。健康报首席记者刘志勇摄

“王书记,你们辛苦喽。”陈婆婆老远就打着招呼。来到跟前,陈婆婆将手里的药盒递给了王春姣,“这个药吃完了,丫头用手机也买不到喽”。“别着急,您先拉东西回家,我安排人去买药,一会儿给你送到家里去。”王春姣把陈婆婆扶上台阶,安排志愿者帮她拿东西,去药店买药。

接收和分发物资,帮助社区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和药品,是现在王春姣每天的工作内容。“这是我得心应手的事,很累,但心里很踏实。”

1月底2月初,社区里有7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找不到床位。愤怒、埋怨,所有人的情绪都压在了王春姣身上。“一对退休教师,老头用轮椅推着婆婆过来,两个人都感染了,婆婆已经病重地抬不起头,可我能做的只有帮他登记。”看着两人斯斯文文地道谢离开,王春姣放声大哭。

“现在好多了,所有病人都去了医院或隔离点,我们只需要照顾好留守在家里的人们。”花莲社区有22名工作人员,附近机关单位派来了20多名下沉干部,几十名志愿者每天都来帮忙。王春姣说,所有人的齐心协力让她觉得自己浑身是劲。

刘建伟有一家小印刷厂,杨秀琼开了一家餐馆,他们现在共同的身份是花莲社区的志愿者。刘建伟开来了自己的面包车,每天为社区的居民发放生活物资。“这里是我们的家,武汉是我们的城市,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武汉,我们自己也要振作起来。”坐在有些鱼腥味的车里,刘建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生机,他也能跟厂里的兄弟们甩开膀子干起来。

陈腊娇养的几盆兰花开了,每天清晨她都要在阳台上“伺候”一阵子,然后到楼顶的小天台上活动一会儿,压压腿拍拍背。

“小区刚封闭的时候,家里为过年准备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不知道日常生活怎么办,当时大家都很焦虑。”临近中午,陈腊娇到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替母亲领了一份生活物资。“现在社区各方面的保障都比较到位,每天都会组织团购,统计老人的用药需求,人们心里踏实多了。”陈腊娇说,街坊邻里都理解了小区封闭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会照顾好老人,锻炼好身体,等着大门打开的那一天”。

隔离点“变身”康复驿站

武汉的风有了春天的气息,路边的花悄悄地开了。

3月14日下午,穿着防护服的徐宗毅从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上两袋药品,匆匆回到已经值守了28天的隔离点。这一天,湖北省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显示,全省在3月13日无新增疑似病例,武汉市终于守来了一个“零新增”的日子。

岳家嘴立交桥横跨武昌区、洪山区,立交桥旁的云鼎商务酒店在2月16日被征用为隔离点。临街的正门作为工作人员通道,院里的后门作为患者通道,腾出的80个房间用于疑似病例的隔离观察。

酒店院子里,临时调运来的一间简易工棚是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来自洪山区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4名医务人员在这里值守。“1名全科医生、2名中医医生、1名护士长,这是我们一个全科医师团队的标配。”全科医生徐宗毅是这个隔离点医疗工作的负责人,隔离点病例清零后,他原以为大家能休息两天,“没想到比之前更忙了”。

3月10日,云鼎商务酒店送走了最后一批隔离观察的疑似病例,并在第二天做了全面消杀,开始接收从定点医院出院的康复患者进行隔离观察。隔离点开始改叫“康复驿站”。作为隔离点运行期间,这里一共接收了200多人。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3月14日,武汉市武昌区的一处疑似病例隔离点改为康复驿站,值守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分发康复期中药汤剂。健康报首席记者刘志勇摄

“之前的主要工作是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为接受隔离观察的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徐宗毅说,疑似病例或确诊后转运到方舱医院、定点医院,或观察期满后解除隔离回家,照顾起来相对轻松一点。现在,住进康复驿站的62名出院患者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很多人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这两天新接收了一批出院患者,徐宗毅回站里给有需要的患者拿来了药。中医医生李伊梦把徐宗毅拿来的药品按照类别整理好,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下楼取药。68岁的胡阿姨领走了一盒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盒胰岛素和一盒注射笔针头,对医生连连道谢。

“徐医生,我体温36度9,为什么又有点发烧了?耳朵和脸一阵阵地发烫。”下楼拿药的谭女士言语间有些焦虑。徐宗毅笑笑说:“这个体温可不算发烧,很多人在更年期都会有这种情况,放松一点,精神不要太紧张。”

为了尽量满足出院患者的常规用药需求,值守医生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收集用药信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比较大,配的药也比较全。”徐宗毅说,给大家免费发放的药品,都是从社区药房领出来的,“先让大家吃上药,还没有考虑最后结算的问题”。

刚开始,微信群里有人抱怨,“说这里吃得不好,医疗条件也跟不上”。徐宗毅说,他能理解这些出院患者的情绪,“住院治疗那么长时间,出院了也暂时不能见到家人,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一位婆婆站出来说公道话,“咱们都是为人父母的,将心比心,医生们也很不容易。”这让徐宗毅感到很温暖。

在这里值守的,还有来自社区的4名工作人员。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洪山区梨园街道共有4个这样的隔离点,疑似病例都已陆续“清零”,转成了康复驿站。“再过十几天,楼里的绝大部分人会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徐宗毅说,大家苦点累点都没啥,一切都在好起来。

2/3的专科有序开放门诊

3月12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等10家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其他定点医院进行修复后逐步恢复日常诊疗。

3月17日天气很好,廖芳吃过早饭,安顿好丈夫何帆和孩子,带上何帆的透析通知单和病历下了楼。向小区值守点工作人员说明事由,出示了自己的健康码后,廖芳骑电瓶车从硚口区赶往江汉区。

这几天,何帆的睡眠不太好,有时会整夜睡不着觉,廖芳一直想帮他开点安眠药,但小区周围的医院都不能解决问题。前一天,廖芳通过微信得知,武汉协和医院正在逐步恢复常规门诊,她决定去试试。廖芳顺利挂到了肾内科上午的第29号,站进了候诊的队伍,她前面还有两个人,大家彼此隔了大约2米的距离。

疫情期间,武汉协和医院急诊一直没有停诊,开放了内外妇儿及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8个专科,每天的接诊量平均在350人次左右。2月25日,根据主管部门统一部署,武汉协和医院针对重点人群开放门诊,肿瘤、血液、心血管、肾病透析4个专科的日门诊量在150人次~180人次。

“疫情还没有结束,但很多患者的病情等不了。”武汉协和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内分泌专家袁莉教授说,3月11日,医院再次开放了14个专科的门诊,“到现在为止,门诊、急诊一共开放了26个专科,占全院所有专科数量的2/3,每天的门诊量已经超过800人次”。为避免患者扎堆就诊,该院将2/3的号源投入分时段网络预约,1/3的号源用于现场挂号,满足现场就诊患者的需求。

武汉协和医院的年轻医护人员,几乎全部参与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战斗,很多人还处在休整隔离期间,每天到诊室出诊的医生都是医院的高年资专家。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3月17日,武汉协和医院本部院区,医务人员在帮助前来就诊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通过自助机缴纳诊疗费用。健康报记者王乐民摄

大年夜,武汉协和医院开通了互联网线上发热门诊,免费为发热患者提供咨询和指导。现在,互联网门诊的服务对象已经转变成了复诊的慢病患者。“医生完成线上问诊,可以直接开具最长一个月的慢病处方,由医院药房把药品直接快递到患者家里。”袁莉说,医院的线上诊疗已经达到了日均1500多人次,“线上线下一天的门诊量已经超过2300人次”。

疫情警报尚未解除,特殊时期的常规诊疗要循序渐进地恢复。记者在武汉协和医院看到,3楼原神经内科的8间诊室,已经变成了消化内科、风湿科、内分泌科等多个专科的诊室,每一间诊室都打开了窗户,并加装了一台空气消毒机。“疫情防控的弦还是不能松,我们一直坚持给急诊患者做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或CT筛查。”袁莉说,从3月11日扩大门诊以来,医院几乎每天都能发现相关检测阳性结果的患者,在第一时间联系所属社区,将患者送往定点医院进行筛查或治疗。

从3月16日开始,武汉协和医院加开了1间肿瘤科门诊。“肿瘤患者的治疗不能等,我们有了一定的床位储备,就要加快对肿瘤患者的常规治疗。”袁莉说,目前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都是单人单间收治。

武汉儿童医院是武汉市唯一一家儿童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1月13日开设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1月27日推出线上问诊,2月8日停掉所有普诊和专科专家门诊,3月1日逐步恢复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口腔科等普通门诊。

3月17日,记者在武汉儿童医院走访时发现,虽然普通门诊自开放至今已经有半个多月了,门诊大厅依然显得有些空荡。据医务人员介绍,这段时间,前来就诊的患者已经逐渐多了些。

“儿童常见病以内科病为主,对于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疾病,一般综合性医院可能解决不了儿童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首先开通这几个专科的普通门诊。”该院门诊部办公室主任花芸说。

目前,该院开通了儿童发热、咳嗽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线上咨询,医生工作时间为早8时到晚8时,患者问题都在24小时内回复。为满足肾脏、神经、呼吸(哮喘)、血液、内分泌等慢性病复诊患儿、手术后病情稳定复诊患儿的需要,专科慢病及术后问询即将上线,每天由一名专科医生进行回复,后期将视咨询量大小增加医生。

“与之前相比,大家的就医观念和原来不一样了。家长会评估感染风险,要是能在线上解决问题,就不会带孩子来医院了。”在花芸看来,经过这次疫情,分级诊疗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大医院就诊总量会降,常见病患者减少,专科病比例上升,救治的技术含量往上升。”

患者救治进入最后冲刺

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进入了冲刺阶段。

3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院区将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转至该院西院区,退出了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战斗序列”。这一天,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现有重症病例2878例;大约一个月前的2月17日,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600例、9222例。

“一个月前的累计治愈率只有9.9%,现在已经达到了75.3%,武汉的患者救治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也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现存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说,武汉保卫战在不同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困难,度过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艰难时期,在院危重患者的救治已经成为目前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武汉市的10家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中,80%以上患者是老年人,而且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这些患者除了新冠病毒造成的肺脏损害外,还有心脏、肾脏、脾脏、肝脏等多脏器损害;而且由于住院时间较长,很多患者免疫力低下,合并有细菌、真菌感染,有一些还出现感染性休克。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3月17日,武汉协和医院本部院区,就诊患者从门诊楼前经过。健康报记者王乐民摄

随着出院患者越来越多,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空出的床位也越来越多,武汉市现存的患者正在向这些高水平医院集中。原有的46家定点医院中,已有部分区属、市属定点医院清空了患者,在完成终末期消毒后,逐步有序投入常规诊疗工作。

“3月20日之前,计划将武汉市的所有危重患者全部转院至10家危重症定点医院,但这个过程也不能为了腾空医院、不顾患者安危而转院。”焦雅辉说,中央指导组已经在3月17日派出专家组,到各家定点医院对现有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集中转运完成后,国家专家组成员将分成几组,进驻危重症定点医院”。

焦雅辉说,定点医院腾退清空后,投入常规诊疗服务,仍要将院感防控放在第一位,病区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要进行有效分割,设立清洁区和缓冲区,设立缓冲单间病房。“从一线退下来的医务人员,要完成14天的隔离休整,在上岗前进行健康体检。”

近几天,武汉市仍能发现来自社区的零星病例。焦雅辉表示,这是正常的传染病疫情发展状态,大家不必恐慌。“最重要的是尽早发现这些患者,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加强院感防控,防止医院成为疫源地。”

3月16日,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队撤离方案。“从承担方舱医院任务的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在定点医院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的医疗队,在原地休整几天后也将安排有序撤离。”焦雅辉说,武汉当地医疗力量可以满足正常医疗需求的时候,就是最后一支医疗队撤离的时候。

链接

3月武汉大事记

●3月1日,武汉市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成为第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至此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3月11日,武汉新增病例数首次降为个位数,当日新增确诊病例8例。

●3月12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保留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等10家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其他定点医院进行修复后逐步恢复日常诊疗。

●3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成为第一家停止运行的危重症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关闭后,即刻进行彻底消杀,预计开放500张病床收治肿瘤患者。

●3月17日,首批41支援鄂医疗队3675人离汉返程。

●3月18日,湖北省发布3月17日0~24时疫情数据,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武汉市1例);现有疑似病例数为0,当日新增数为0,集中隔离人数为0。

“封城”两月,武汉正在复苏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刘志勇 记者 徐秉楠

图:马杨 鲍捷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