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一首《春分》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将这一节气的诸多特性写得让许多人只能品鉴而难下笔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0 ℃,就到了春分节气。2020年春分时间为3月20日11时49分29秒(农历二月二十七)星期五。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故有“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的记载。这天又是真正的仲春之中,形成二十四节气之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古时候,春分之名未定前,也曾有日中、日夜分等名称。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这一节令与农耕农时密不可分。春分时节,神州大地一片繁忙,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关中大地严寒已逝,气温迅速回升,是植树建园封山育林的最佳时月,更是锄草施肥、春耕春灌的农田春管关键时期。渭河两岸柳色青青莺飞草长,渭北川原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放眼望去,农民在田里锄草、拉粪、施药、浇水,忙得热火朝天。在杨柳婀娜和畅惠风中,在春燕啄泥早莺争树中,他们头戴草帽,身穿布衣,一手扶犁,一手扬鞭,赶着牛马耕耘阡陌,间或“呼喊一声绑账外”吼一段秦腔,要么“那咿呀哎……那咿呀……”哼一阵儿阿宫调儿。他们春种一粒希望的粟种,期待着秋后收获万谷归仓。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民间还有竖鸡蛋的讲究,尤得少儿青睐。他们在鸡窝摸几个新生的鸡蛋,尝试着让它在桌面上竖立起来。虽然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然而失败气馁总是不少,偶尔成功了,一个个甭提有多高兴,便恨不得满巷里呐喊炫耀。有人再次要求他炫耀自己的能耐,又往往心里砰砰砰,脸上冒细汗,手中的鸡蛋无论怎样再也竖不起来。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娃娃们玩着竖鸡蛋,大人们趁着空闲,扮作春官挨家窜户送春牛图。在老百姓心中,这是比古代的皇帝春分祭日更重要的事。据说,参与送春牛图的春官都是乡间能言善唱爱耍笑的那种人,他们取出红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以及农夫耕田的图样,美其名曰“春牛图”。春官每到一家就即景生情,只要是关于春耕生产和不违农时的吉祥话,言词随口而出,句句有韵动听,见啥说啥图个快乐,直说得主人心悦诚服、慷慨舍钱为止。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前后,桃花红杏花白,落英纷纷染春泥,让人难免生出一些伤春之情,感落花溅泪,叹逝者如斯。这时候,放风筝成了最有寓意的解脱。大家借助放风筝,放飞积年晦气,让好运充盈周身,想必这就是春分放风筝的缘由。《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对春分放风筝有着浓浓的笔墨,他写得很细很微,大观园的小姐丫鬟们,还有男一号宝二爷,不同人物放不同的风筝,收获着不同的快意。只是,该是林黛玉放风筝了,葬花心思塞涌胸膛脑际的她却不舍得风筝飘摇而去。或许是人之常情罢?自己的东西,虽说是放了更好,但是真到了要放手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舍。丫鬟紫鹃猜着林小姐的心思,嬉笑着替她放了。大家看着那只风筝飘飘摇摇往后退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才笑着说:“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民以食为天,在充满希望的仲春时节,总抹不去青黄不接的背景下许多饥饿的记忆。大人碎娃男女老少,在饥不择食中却吃出了不少门道。春分吃春菜,每年这时节,主要以绿菜为主,野生的荠菜、刺蓟,种植的苜蓿、菜薹,树上的榆钱、柳芽,妇女娃娃们趁空儿到田间劁野菜掐春芽折嫩薹。采回的春菜水焯凉拌,做汤下粥,或者蒸菜团滋卷,想着法儿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吃得老老少少只吃不知饱,既美了口味,又养了身体,其情其形只能意会,不好言传。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人们甚至还把吃春升华到中医保健的高度。民间素有“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养生食疗顺口溜。这时节多吃一些红枣等养脾的甜食,还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每周至少补充三次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坚果类食品,有助于提神去燥除瘙痒。每日午餐适宜补充炖汤食品,如胡萝卜排骨汤、白果乌鸡汤等,既可补充人体在季节过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以后,虽然天气已暖和起来,但是昼夜温差很大,寒流不时会一路南下。暖冬必有倒春寒,知道的人不少,知道怕怕的却并不多。在告诫乡村农人做好农田果园春季预防霜冻的同时,也要注意添减衣服,做好春捂,平时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老人小孩普遍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适量多穿一些衣服,避免一时减衣减得太快。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妨借着欧阳修这首《踏莎行·春分》期待关于清明的文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