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新大风歌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从题目中就可以了解到,撒秧播种的时间要在二月清明后、三月清明前,具体的意思应该是这样,但什么是二月清明和三月清明呢?种地的早晚与清明的月份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1.所谓清明的月份,自然指的是农历,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如果清明的日子落在了农历二月份,那么种地就要晚种;如果落在了农历三月份,那么种地就需要早种。今年的清明节是在阳历4月4号,农历3月12,所以今年种地的日子要早一些。


2.与之同样的说法也有这样的一句,“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上秧”、“二月清明花开白,三月清明花不开”等,这些农谚说的都是气候的问题,最早是在南方开始流传的,也就是说可能比较适宜南方的气候条件。

3.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节点分别有四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其余的节气也是均匀分在这两分两至之中。但作物种植所需要的温度环境是一定的,地球气候的上升也不只是根据这节气控制,所以说阴历清明节的时间早晚不能代表着春季温度的高低,也就不能直接指导作物播种的早晚。



4.除此之外,现实也证明清明节的前后与种植作物的早晚不成正相关。今年因为是闰四月,春季温度回升的迟,现在播种刚好,虽然符合谚语所说的,但不能代表所有。


对此,你们有什么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经验!


冒蓝火的小农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眼瞅着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起来,母亲叮嘱:这几天把菜种给拾(种)上吧,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早早把菜种撒上,过了清明可就有些迟了。

我这样的马大哈种庄稼也好,种蔬菜也罢,总是需要年迈的母亲或者婆婆来提醒和督促,去年种菜应该是清明节前一两天,去年的清明是农历三月初一,而前年的时候也就是18年清明节,是农历二月二十,所以前年种菜拖后了十几天。

也就是说虽然农谚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但还是得根据农历来种菜,否则种早了容易冻坏种子,种晚了耽误生长,因此农谚又有了这样: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农谚如果不是种地的农民,猛的一看是很难理解透其中的意思,但等农民一指点,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了。

农村有很多老话形容清明节:清明断雪不断雪。这句老话是指农历二月份过清明时,天气还是阴冷不定,气温忽高忽低,导致在清明节时期有可能清雪飘飘。所以这时候就是二月清明不在前,是告诉大家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份的话,种蔬菜最好不要在清明节前面,此时气温没有稳定下来,撒下的种子有可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被冻坏。


另外一句老话是: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咱今天不解释这句老话的含义了,我只是借用老话清明节下雨这几个字来分析清明节大概在农历几月份,下雨的清明节多在三月份,三月份气温上升,温度基本上稳定下来,因此我们种地最好能够在清明之前,尽量不要在清明之后,于是三月清明不在后的真正意思出来了。

所以我们根据老话再来深层次剖析,清明节是每年的阳历4月4日,或者4月5日,阴历和阳历总是时间有差距,因此赶来赶去,清明节有时候是在农历2月份,有时候就到了农历3月份,于是农民们的种菜还是根据阴历月份来种植的,也就是说三月初种菜地,清明是个好记的日子而已,于是就用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来提醒大家种菜时节,这样的提醒是比较适合我这样的马大哈。

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十二日,根据农谚三月不在后的说法,自然我们是要在清明前把地种上了,也就是说还是三月初种瓜果蔬菜最适宜。


悠然见东山


明日春分,接下来的这个节气就是清明了,四月份清明节是农村都比较注重的一个节日,不仅仅因为这是祭奠先人的节日,也是因为在清明节前后是很多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老农们还根据种植经验,归纳出来“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老话,以提醒人们注意选择最佳耕种时间。

清明节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4号,但阴历就不一定是几月份了,“二月清明不在前”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份,那么这一年种植农作物最好是在清明节过后。因为在我们北方有一句关于种植的农谚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至于究竟是在清明节前种瓜,还是在清明节之后点豆,要看气候情况。

农历2月份是清明节的话,证明气温还比较低,比较冷,这个时候地温低,不适宜过早种植,在很多年份到了清明节的时候还会下雪,如果农作物中的过早,就容易被冻坏,所以二月清明节,不能“在前”种。

三月清明不在后,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赶在农历3月份的话,那这个时候要耕种作物就不要再拖了,至少要提前着手育苗了,不然种啥都晚别人一步。去年我们家种葫芦,就是过了清明节之后才育的苗,结果等到种下了看别人家葫芦苗都长老高了,虽然最后也结了不少葫芦,但是很多不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的太晚,生长期短了的缘故。但至少提醒我们,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份,要种植水果蔬菜、庄稼的就不要拖拉,即使不用提前很久,但也别拖到四五月份种。



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农历3月12,通过老话来推断,今年种瓜果蔬菜应该要及时,别拖到清明节以后,像最近这两天,我们北方最高气温都能达到零上20度左右,这温度已经很高了,接下来这一个周气温都在零上7度到20度之间,大家可以准备好育苗,还有正好半个月的时间,可以挑选个合适的时候种植了。


一品小十六


农村关于春种的谚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年的春种农忙是早种好还是晚种好?

首先在回答今天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为踏青节,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中,每逢清明节这天人们都有外出踏青、扫墓祭祖的习惯。在我们民间清明节这天还有包粽子、打蒿子粑粑的习俗。其实不仅仅如此,清明节在我们农动人民的眼里它不只是个简单的节日,更重要的是关于节气的故事。

清明节是我国古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概在阳历的4月5号左右。每年的清明节一过大地的气温开始逐渐上升,降雨也随之增加,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因此这也是我们劳动人民安排春种农忙最好的时节,清明节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讯息,仿佛再告诉人们是时候下地播种了。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上文我们说到,每年的清明节大概在阳历的4月5号左右,如果换算成农历的话,大概是每年的2月26号左右。我不知道这几天大家都有没有发现,2020年的清明节是竟然是农历的3月12号,怎么今年的清明节好像和往年的清明节不一样呢?时间往后推迟了将近半个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今年是四年一遇的闰年,由于时间上的偏差,清明节也相应的往后推迟了不少。


再次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其实它所反应的是一个规律性问题,同时也是对我们农民春种农忙时节一个很好的把握。平年的清明节大概在每年的二月份的下旬,那么我们安排春种的时间不可以在清明的之前,否则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比如说温度、降雨等,都可能成为春种农忙的一大阻碍。闰年的清明节大概在每年的三月份中上旬,那么我们安排春种的时间不可以在清明节之后,否则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过短,在产量上和品质上可能会有很大的欠缺。



温馨提示:农谚: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毕竟这只是农谚而已,因此我们在安排春种农事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天气状况来定,切不可一味地复古,做事做人一定都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小编这厢有礼了!


职业农民的故事


问:"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很多人都答错了,"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并不是清明在二月里就应该是在清之后种地,清明在三月里就在清明之前种地。

季节每年都是固定的,只是农历的天数不固定,农历里的节气也前后不固定,有早有晚,所以,播种对于节气来说也是相对固定,每年该节前就节前,该节后就节后。

播种只对阴历来说可以提前和错后,对节气来说没有提前和错后,常年该什么节气播种,今年还什么节气播种。

那两句话是说清如在二月里,一定就不在二月上半月,播种也应在二月后期;清明如在三月里,一定不在三月后期,播种也应在三月前期。

总之,播种的日期就应在清明之后,不管是二月里的清明还是三月里的清明,都不应在清明之前土壤温度太低时播种,都应在土壤温度提高到清明之后的十二度以上播种。

土壤温度低于十二度,一般的豆类种子都不会发芽,在土壤里长期不发芽,种子就会烂掉。

除去地膜覆盖,谷雨前后也是清明之后是播种的最佳时节。


生产队长老杨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气,农民伯伯都利用清明前后播种,今年地是早种还是晚种呢,由于今年润农历四月,三月份下种偏早,晚上气温低不易发芽,应放在四月份下种为好,晚种为好,早种要做好保温设备。


自由人军哥


这句俗语讲的是种地时间上的学问,根据清明的时间来判断种地的时机,实际上属于一种经验,对我们的春耕时间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前后进行春耕播种已经是很多地区延续多年的习俗和经验了,而到底是清明前还是清明后呢?很明显这句话要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这句话想要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讲的是如果清明的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那么播种的时间就不能在清明之前,也就是二月清明需要在清明之后进行播种;相反的,如果清明出现在农历的三月,则应该在清明之前就进行播种。

今年清明在几月?

今年的清明节是公历的4月4日,农历三月十二,很明显,今年的清明节出现在三月,属于“三月清明”。

而之所以出现“二月清明”和“三月清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农历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就要出现一个闰月,由于闰月的存在,也导致了清明在农历上出现时间的不确定。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是,俗语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任何关于农耕时节的俗语都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

地域性差异:我国南北横跨维度将近五十度,距离一万一千多里,而农事俗语一般都是某个地区的人们总结出来,只符合当地的气候,所以只能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就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山东等地,所以说,清明前后进行耕种也最适合这些区域,向小编的家乡在东北,每年耕种都要等到谷雨前后,足足晚了一个节气。

平衡思想:我觉得这句话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农历纪年以及公历纪年的一个平衡。清明如果出现在二月,在农历年中则属于比较“早”的,自然应该再等一等才进行播种;而相反的,清明如果出现在三月,则属于比较“晚”了,就应该再提早一些进行种植。

我们该不该遵守呢?

相信大家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了,其实这个也很简单,这些俗语都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来,而我们如今有了更先进更科学的检测方法,自然不用拘泥于这些俗语了。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监测雨量、监测温度等,这可比俗语精准多了,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当地的主要农作物种类,选择温度适宜、降水适宜的时期进行播种。举个例子:当地下5cm处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玉米,低洼、冷浆地一般比平地晚播7天左右。

结语:任何俗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参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科技农场


这是一句关于清明的农谚,和“二月清明花谢,三月清明花不开”是一个意思,清明节一般都是阳历4月5日,阴历2月26日左右,而今年的清明节却在农历3月12日,因为今年是闰月,所以才会出现清明往后延迟半个月的现象,那么为什么说“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呢?听完下面的解释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月清明不在前”

头半句的意思是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份内,就不适合在清明节前种植进行播种,因为农历的二月份就是阳历的三月份,这时候很多地方的气温还没有回暖,冻土的深度还很厚,如果这时候进行播种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种子受到冻害,影响其生长。如果是一个暖冬的话很容易出现冷暖交替的现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倒春寒,不仅对农作物有伤害,同时也会使我们徒劳伤财,所以不建议在农历二月份种植农作物。

“三月清明不在后”

今年的清明就是农历3月12日,这主要就是今年闰月的原因,这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如果在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份,那就不适合在清明节后进行播种。因为农历3月也就是阳历5月份,这时候的气温会升高很多,温度过高会使得种子的生长受到限制,而且生长周期短,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不适宜在这个时候播种。

其实农民种植农作物多数都看得是温度,对于这些农谚只能说有指导意义,但真正种地的时候多数都会考量最近一段时间的温度、湿度、日照条件等,因此我们对于这句俗语只需要了解即可。


一起种植


首先,应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清明节在农历的二月份,那么就不应该在清明节前播种;如果清明节在农历的三月份,就不应该在清明节后播种。

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的3月份,是不是应该提前播种呢?

其实,应该不应该提前播种,一定要根据地温来决定。倘若地温适宜,就应该适时播种;倘若地温还没有达到农作物发芽的要求,就不能进行播种。依据相关资料介绍,对于大部分农作物来说,其发芽所需要的地温一般为12 ℃以上;倘若地温太低,就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如果种子长期“窝”在土壤中不能发芽,就有可能导致种子霉变。所以,地温的高低才能决定是不是能够播种。仅靠这句农谚是无法决定能否播种的。

在好几年之前,我就干过一件很傻的事情。在那一年的时候,农历二月中旬的温度就有二十七八度了。于是,我播种了豆角种子。可谁知到了下旬的时候,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倒春寒的天气状况,从而导致土壤中刚刚萌发的豆角种子因寒冷而萎缩,最后,全部发生了霉变。使我损失了许多豆角种子。

因此,在春季播种时,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情况下,应在农历的三月初时播种为宜。因为到了三月初的时候,冷空气会逐渐退居西伯利亚,暖湿气流会逐渐北上,发生倒春寒的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在种子播种的问题上不能光看农谚,应该依据地温的情况来决定。倘若地温太低,是不能够播种的;倘若地温尚可,就应该进行播种。


老胡说三农


古代的人们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耕种的,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马上就要清明节了,很多农村老人就开始念叨“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年的地是该早种还是晚种呢?


清明节一般在阳历的4月4日或者4月5日,但是农村人都喜欢用阴历来计算,清明节可能在2月,也可以在3月。人们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种植豆,清明节前后也是农忙时节,但是俗语中说清明节赶在2月,种庄稼就要在清明之后,不能太早。如果清明节在3月,种庄稼要在清明前,不能太晚。


阴历2月气温还比较低,昼夜温差大,天气忽冷忽热,有时候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如果2月过清明节,大家就不要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了,因为气温较低种子不易发芽,即使发芽了,也会被冻死。3月份的时候气温已经升到15度以上,天气也比较暖和,出现倒春寒的几率也不大了,所以农民朋友们尽量在清明节前种植,不要耽误了农时,影响产量。

刚才我看了一下日历,今年的清明节在阳历的4月4日,阴历的3月12,按照俗语中所说,种地应该易早不易迟,虽然这句俗语也不完全准确,但是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

感谢阅读,我是豫南小平,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