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准金庸先生的脉,估计十万个为什么也不足填牙缝的,你有同感吗?为什么?

手心我心bxl版


我大概理解你说的话的意思,但是“十万个为什么”还是觉得有点夸张了。满打满算就十六本小说,真的挑的出来那么多为什么吗?而且武侠小说本来就是“成人童话”。就算是成人的,那也只是童话啊。也就别说金庸了,就算是阿拉伯民间故事,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真较真的话,恐怕每一个故事都能挑出不合理的情节吧?所以我觉得,这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主要是你看的时候有阅读快感,而且那些大导演们知道,把这些故事拍成影视剧能只赚钱也就是了。其实,又何止是武侠小说,其实所有的通俗小说,甚至世界名著也会有设定不合理的成分。比方海明威的小说就有一个桥段,主角和当时的一个拳击运动员掰手腕。就让很多研究员表示不理解。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所以,故事里的不合理的设定真的不需要太认真,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换一本看。记得萧伯纳的剧作演出完了以后,有一个观众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作品简直烂透了。萧伯纳不以为意笑了笑:是啊,我也这样认为。说着指了指那些为作品欢呼的群众:但是,只有你和我这样认为有什么用呢?


听风听雨听惊雷


武侠小说是大人的童话,好的武侠小说更是许多大人的精神食粮。正如安徒生童话在丹麦无可替代的地位,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今天华人世界中拥有无数的拥趸者,实是一座仰而弥高的丰碑。

读书在于乐趣,在于能进入书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得共鸣或者宣泄。读金庸的小说,你可以天马行空,找到你曾幻想过的际遇,或悲或喜,或憎或怜。段誉、郭靖、令狐冲、韦小宝,这些人物可曾在现实中与你擦肩而过,既熟悉又陌生?

一直不喜欢读了某本书,然后被问得到什么样的人生道理。金庸先生的小说没有说教意味,纯粹开放的世界,故事情节摆在那里,人物站在你面前,你可以选择喜欢,也可以选择不喜欢。

我理解一些知名作家为何抨击金庸,如李敖,如王朔。自古文人相轻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你可以不喜欢吃鸡蛋,但不要禁止别人吃,更不要禁止鸡生蛋吧?

把准金庸先生的脉其实也不难,只要你喜欢就会认同。不存心抬杠,你就会获得读书的真正乐趣。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这个每个人的关注的东西不同,所以问题也不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75fb453cc2c4faa874ed4df30531261\

啰嗦婆


二十岁之前看金庸作品很神奇一一因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五十岁之后再看只当娱乐一一如果你几十年来用心浏览了《二十六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清通鉴》"中国古代小说、传奇","诸子百家“集,那么你可以给金庸作品挑挑谬误了。


咪来来


有丰富的知识,特别是有丰富的史学知识才能有金庸先生那样的文化底蕴,结合历史事件游刃有余的构思,将历史,但又不唯历史的安排进虚构的武侠小说中;有丰富的情感生活,才能在书中对诸如韦小宝等人物角色的刻画入木三分!使读者欲罢不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对角色人物心理,行为,过程,结果有合理合情的描写,和整体布局,安排!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只不过金庸先生借助手中的笔,借助虚构的人物、故事将自己展示了出来!

因此要想了解金庸先生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究,以此文与喜爱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共勉!


笑说奇谈


看看现在的网络经典小说不亚于金庸,那时网络不发达,现在百花争鸣,不是否定金庸,而是那时的小说单一留给我们的印象比较深刻。总之都是脑洞大开主角光环。


用户8570725923510


没有同感。金庸先生第一讲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他是历史、地里、民族融合、人情世故、缘份天空,武功倒是其次。


猫鼬丨


非常有同感!想像力超过常人,构思神奇,故事情节点晴,令人赞叹,我是他忠实的粉丝!


安逸大师


各有各的说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