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為什麼被稱為“苦吟詩人”?

中學教師李長虹


賈島作為苦吟派詩人的代表,包括了其人生詩崖“身苦、心苦、苦思、求苦”的幾個境遇與追求。

身苦

賈島一生貧苦,生活無著,早年因窮困而當和尚,後雖返俗但依然窮困潦倒,孤苦一生。如其自己寫的詩中描述《朝飢》市中有樵山,此舍朝無煙。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見白日,雪來塞青天。 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絃飢莫詣他門,古人有拙言。一生的苦困生涯讓其的詩裡面自然充滿了“苦”的味道。所以從詩作內容來說,詩人所吟多為苦語苦境。歐陽修說:“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喜為窮苦之句”。《長江集》共收賈島詩404首,其詩作中“寒”字出現頻率為65次,“孤”字42次, “愁”19次,“殘”與“淚”各17次,苦、貧、窮、悲之語亦多次提及。

心苦

賈島屢試不第,懷才不遇。失敗的政治人生讓其的生命色彩中多了些灰暗的成分,早年的佛家生活更是為其添了些消極的因果。賈島生活在安史乏亂結束後的中唐時期, 皇室的力量大為消弱,藩鎮諸將擁兵割據,內戰瀕起,吐蕃也乘機入寇。朝廷養兵八十萬而揮霍無度,惡法連連、豪奪暴斂,讓人民生活日漸困苦。賈島以自己的慈悲心去心懷天下,奈何唯有詩作微薄之力,化作“苦吟”來承接自己政治理想與道德舒張。所以“苦吟”不僅是其個人的風格,也是那個時代有良心詩人的主張,這也是“苦吟派”形成的政治基礎。

苦思

賈島對詩句的苦思以追求煉字琢句、刻意為工尤甚。這一方面成就賈島的詩名,“妙之尤者,屬思五言,孤絕之句,記在人口”抒寫了許多膾灸人口的佳句:“秋風吹渭水,落日滿長安”“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等等。但另一方面則造成雕琢過度,生澀硬僻、氣韻低狹之弊,以致司空圖說:“大抵附寒澀方可置才’’嚴羽說:“直蟲吟草間耳”,直指其病。

求苦

苦吟代表了賈島的一生執著,特別是後期往往不自覺的就走向了“求苦”之路,刻意去營造苦境。“常恐滴淚多,自損兩目輝”這樣的詩句非常之多,賈島在苦口苦境的選取中自覺地構築了其濃重的淒寒蕭瑟氛圍,並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苦僻之風。而這種苦風,不是直白的苦,而是清淡、含蓄中的訴說,更能打動人心。

晚唐司空圖在《詩品· 清奇》中總結這個流派的特點時說“ 步履尋幽” 、“ 空碧悠悠” 、“ 神出古異,淡不可收, ” 指出了賈島詩風格的美學特色。賈島善寫眼前景,如“ 家辭臨水郡,雨到讀書山”善說易見事,用白描手法,表現“ 個奇特的意、境既寫景, 又敘事, 看來平易,實則寄崛。

賈島的“苦吟”詩作是其抑鬱不平畸變心理的寄託與渲洩。社會動盪、科舉不第、境遇貧窘都促使他既力詠窮苦之句,又大作憤激之說,以此痛陣自身之不幸坎坷,並對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提出控訴,同時,又在苦吟之中努力消解心靈的苦楚與傷悲,達到精神境界的釋然。

“詩人不幸詩家興,世間再無清苦人”!


雲隱


問題:賈島為何被稱為“苦吟詩人”?

前言

唐朝詩壇上,燦若星辰,明星薈萃。然而提到“詩囚”——賈島,無疑也是其中一顆。他雖算不上星光熠熠,但也算得上“奇葩”一枝。

“郊寒島瘦”的名頭,在全唐詩中也絕非浪得虛名,孟郊的一首《遊子吟》,千百年來讓他成為天下孝子的“代言人”,賈島的一個典故“推敲”,讓天下詩人不敢再妄言詩詞。與其說他是一個寫詩嚴謹的人,不如說他就是為詩歌而生,同時也是被詩歌斷送一生的“詩痴”。

我認為賈島迷戀寫詩近乎一種變態的心理,縱觀他的一生似乎除了寫詩,也不會再幹別的什麼?

苦吟詩僧

他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力養活其成人,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在中國歷史上“和尚”可以做詩人,同樣“詩人”也可能是和尚,這樣的例證屢見不鮮。但他又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他是有出家為僧的人生經歷,但他修行的那個寺院的方丈慧眼識才,洞察出他並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規勸他還了俗,步入紅塵後通過自身的努力參加科舉,雖然屢試不中,最終如願以償,而且還做了官。總而言之,他是個身份特殊的詩人。

賈島其人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字浪仙,其中“浪”也可以寫作“閬”,“法號”無本,俗號“碣石山人”。賈島又名“瘦島”,所以後世人又叫他賈瘦島。

由於他不甘心古卷清燈,晨鐘暮鼓的僧侶生活,不願意一輩子做個普通的和尚,同時他胸藏錦繡,富有才情,於是四處雲遊,慶幸的是十九歲的時候他認識了孟郊,後來又認識了唐代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名流韓愈,使得他的人生有了一些起色。

“推敲”其事

賈島和韓愈之間關於“推敲”的典故,稍有點古詩文常識的朋友都知道。據記載當年賈島去長安城外拜訪朋友,時已夜深人靜,明月皎皎,他去敲朋友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的是朋友不在家,如此苦逼的事情並沒有讓他掃興,反而詩興大發,隨即吟詩一首,那首著名的《題李凝幽居》應運而生,順便交代一下,他的這位朋友叫李凝。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島騎著自己那頭和自己一樣瘦的驢回去。行至半途,他還在琢磨自己的那首詩,總覺得“僧敲月下門”的“敲”字不完美,他想用“推”換掉,但又覺得“推”也不太貼切,一時難以抉擇,於是便一路走一路思索,手裡還做著“推”、“敲”的動作。

走在長安城的街道上,一門心思沉浸在自己的詩歌世界中,他的毛驢不小心就闖進了迎面而來的韓愈的儀仗隊中,於是公人就把賈島帶到韓愈面前問罪。

問及緣由,如實相告,文豪來了興趣,認真思考過後,他對賈島說:“敲”好,並解釋了其中理由。賈島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推敲”的問題塵埃落定。

退去袈裟,重歸紅塵

賈島結識韓愈,也許文豪因其執著而感動,也許為了挖掘人才,或許因為賈島確有詩才,於是決心提攜他,於是小和尚成了韓愈的門生後,毅然決然還了俗,決定走仕途之路。於是他開始了科舉之旅,考取功名。

他擅長作詩,卻不擅長科舉。他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屢次名落孫山。賈島的仕途之路步履維艱,不僅屢試不第,而且因為自身的性情孤僻耿直,所以常受人排擠,甚至坊間還流傳說他曾經得罪過皇帝。

直到晚年,賈島才當上一個小官:長江縣的主簿。後來他又做了一個縣的參軍,可惜,三年後他就去世了。

苦吟詩人,瘦島詩奴

  • 賈島一生貧寒,歷經俗世、出家、還俗,從平民到詩僧到小吏,他的身份一變再變,但賈島始終未變的,是他執著於詩歌創作的初心。
  • 無獨有偶,他與孟郊同出韓愈門下,並稱“郊寒島瘦”,而且世人還稱賈島為“詩奴”,因為賈島作詩屬於苦吟風格,在字句上很下功夫。詩運落魄的苦吟者,這是對賈島詩歌風格的高度總結。
  •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便是他詩歌創作的自我寫照,雖然有些誇張,卻也反映了他苦心吟詩的事實。
  • 雖然“苦吟”,但賈島卻很有一些發語清新,意境自然的小詩,最為著名的摘錄如下: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題詩後》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如是說

  •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一道理放之於四海,放之於任何時代都成立。就如同詩人賈島,不僅詩中苦吟,生活中也在苦吟。他的詩喜歡描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
  • 蘇軾曾在《祭柳子玉文》中寫道:“元輕白俗,郊寒島瘦。”東坡先生的評價可謂中肯到位,賈島的詩作清峭瘦硬,愛作苦語之特色,這其實和他的人生遭遇息息相關,沒有苦難的人生,哪有深刻的文章?
  • 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這就是“詩囚”;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就是“詩奴”。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你好!很榮幸回答題主問題,與大家分享詩詞文化。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奇文共欣賞,疑意相與析。


兵法天下


賈島簡介: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閬)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

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苦吟詩人: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

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麼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又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還是推好。嘴裡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

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裡。韓愈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 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賈島早年貧寒,落髮為僧,法名無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庵。19歲雲遊,識孟郊、韓愈等。還俗後屢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於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悽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馮馮的小迷糊蛋


“苦吟”派是我國中晚唐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詩歌流派,代表詩人就是賈島、孟郊、姚合等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苦吟”二字不僅僅是指作詩方法而言的,更是代表著詩歌的內涵特色。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用這樣方法作詩的人都能算“苦吟派”,更多的還是詩歌裡所蘊藏的那種神韻。

賈島:“苦吟”中的煉字和對詩歌的痴迷

詩人賈島在唐朝的名氣並不大,其詩歌風格在中晚唐中其實也比較合群。

當時社會上早已經沒有了盛唐時期的豪放,多是一種逃世的哀嘆和對盛唐人物的懷念,連一代文宗韓愈都不例外,在寫《石鼓歌》的時候直接言明: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而賈島的詩作從藝術手法和作品內涵來說,整體上是不如韓愈等人的,這與其並沒有身居高位的經歷有關。人生閱歷不如當時的很多文人,所以在題材上就比較狹小。

賈島對詩歌有著很深的痴迷,並不亞於為詩歌嘔心瀝血的詩鬼李賀,有“詩囚”之稱。

他對於詩歌的熱忱其實有點狂熱,相比於大多數詩人因為政治、生活等等因素而寫詩,賈島寫了很多純粹的詩歌,他的很多詩歌並沒有什麼目的性,就是為寫詩而寫詩。

比如他的兩首非常著名的煉字詩。

第一首就是著名的“推敲”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賈島一直在考慮,到底是“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因此沒有躲避韓愈的隊伍,與韓愈有了一次交集,韓愈也非常賞識這位詩人作詩的態度。

我們來看這首名為《題李凝幽居》的全詩: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首詩歌其實沒有什麼深刻內涵在其中,就是描寫環境,並由此而產生了幽寂的氛圍。

同樣的,在《憶江上吳處士》一詩中,賈島對“春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一聯也是苦思良久,最終創作出了這一極為精彩的對句。

從這些故事裡就能知道,賈島的詩歌不以內容取勝,而是以氛圍營造為長,往往也會出現“有句無篇”的弊病。

即一篇作品中,只有一句極為出彩,其他內容並沒有太過優秀之處。這也是賈島一直無法躋身於頂級詩人行列的一處硬傷。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賈島的寫作方式是極為耗心血的,他對於字句的執著、對於意境的錘鍊,這些無疑極大地增加了其詩歌創作的難度。

所以他說: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賈島等苦吟派的“苦”,在創作方法上就是因為對於詩歌意境地過於追捧上,但取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有價值的。

苦吟:精神上的困頓,因“苦”而吟

賈島作為“苦吟”詩人,其在詩歌內涵上來說,同樣也有一些比較出色的作品存世,這與其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

賈島、孟郊等人在科舉上可以說是一敗塗地,即使如孟郊那樣最終高中,但最後也沒有什麼高位等待他,更別說賈島一生沉淪下僚了。

所以,賈島心中一直有著一種憤懣,我們來看他著名的《劍客》詩: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這首詩有人將其解釋為對於社會不平事的憤慨,其實是沒有讀懂這首詩。

這首詩的“不平”不在於沒有提及的“不平事”,賈島也沒有那個能力去幫別人解決不平事,而是在將自己“十年磨劍”卻未曾一試的艱辛,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困頓。

所以說,“苦吟”不僅僅在於對詩歌本身的錘鍊上,不是說寫得很辛苦,“兩句三年得”就能稱為“苦吟”,而是其作品中的氛圍往往是較為幽寂的,較為低沉的,抒發的是心中塊壘,表現的是精神上的窮途。

賈島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晚唐時期那些不得志文人的精神面貌。

這個時候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的摧殘,盛唐時期的氣魄早已不在,文人開始轉入對時事的失望和對心靈的封閉。

盛唐時期的開拓進取轉而變為了對於戍邊生活的同情,對山水田園的喜愛也變為了對時局失望的逃避。

賈島在這時候的詩歌風格其實也只是中晚唐時期的一種而已,但其對於詩歌意境的錘鍊卻更為出色,特徵也更為鮮明,其所營造出的幽寂氛圍更是契合了唐後很多文人的心境,尤其是朝代末期。

所以說,賈島的苦吟,不僅僅是在創作手法上的嘔心瀝血,更是“因苦而吟”的結果。

唯有一種憤懣、不平、失望的心境,才能寫出幽寂的意境來。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寫詩本來就是個清苦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史上,好像只有李白,蘇軾這樣的人物,寫詩寫詞可以一揮而就,可以略作思考就能夠吟唱出千古華章。其他絕大部分詩人詞人都是苦吟詩人,所以苦吟是詩人中的常態。只是賈島很突出很極端而已。

賈島 “苦吟詩人”,但“苦吟詩人”不只是賈島

苦吟詩人的先驅應該是杜甫,追求的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這是一種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是無可厚非的。

接下來表現突出的就是和賈島齊名的孟郊,作詩也是以"苦吟"著名,孟郊之後有賈島,賈島之後有姚合,與賈島齊名,稱為"姚賈"。而這裡只是需要說一說賈島。

賈島(779~843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貧寒,落髮為僧,法名無本。19歲雲遊,識孟郊、韓愈等,還俗後屢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於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悽苦情味,被稱“詩囚”,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有《長江集》10卷,錄詩370餘首。

賈島以“推敲”成就“苦吟詩人”美名

賈島“苦吟詩人”的名號的得來,主要來自於他兩次或許存在的關於“推敲”的故事。

第一次記載在後蜀何光遠的《鑑戒錄》中。一天,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街上琢磨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覆思考沒法決定,便反覆吟誦,還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完全陶醉其中。不知覺中衝撞了代理京兆尹韓愈的車隊,賈島告訴韓愈他在醞釀的詩句,大文學家韓愈停下車馬,對賈島說:用“敲”字好。

後來,韓愈說,你這樣有才,當什麼和尚有什麼前途,去參加科舉考試吧。

韓愈一直不喜歡佛教,其實當時和尚的地位還比較高,又自由。賈島聽了,很高興,就去考試,結果不僅沒有高中,還得個“舉場十惡”的名聲。

由於和當時的文壇泰斗韓愈有關,賈島苦吟的名聲一時響遍長安。這首詩就是很有名的《題李凝幽居》中這四句流傳較廣: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第二次記載在王定保的《唐摭言》中。賈島看到長安街上秋風正緊,黃葉滿地,突然想到一句“落葉滿長安”,一時又找不到聯句,又在沉吟中衝撞了一個京兆尹劉棲楚,結果,這次一點一點不浪漫,關了一個晚上才放出來。

這首詩就是《憶江上吳處士》: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兩個故事太巧合,巧合到近乎杜撰。不過,倒是可以折射出賈島“推敲”的痴迷境界。

賈島視作詩如生命,長於苦吟

賈島曾自言“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即使“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也樂在其中。由於生活經歷平淡,官也當得不咋樣,沒有得到認可,與社會較為隔閡,賈島的詩,較少反映現實生活之作,更多的則是寫禪院生活和寂寞的遭遇。

不過,賈島留下了一些清新富有哲理的名句名篇,如《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還有《劍客》,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再後來,為求生新造奇,賈島甚至將注意力集中到“螢火”“蟻穴”“行蛇”“怪禽”上,題材狹隘、格局窄,就很少有佳句了。

總結:

賈島一生,可謂是為詩灑盡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錘鍊出了許多精品。

賈島在世時,貧困潦倒,死之日,家無一錢,只有一頭病驢、一張古琴,幾疊詩篇。

賈島死後,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很有影響。如晚唐的李洞、南唐的孫晟賈島,把賈島的像掛在壁上,朝夕禮拜。信佛的賈島,如果知道後世還有人把他當佛一樣的的膜拜,也會老臉一紅的。


武哥說文


一、因為賈島在煉意煉句煉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功夫;而這些又都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時代性分不開的。

二、苦吟詩人:

原指中唐和晚唐詩壇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殫精竭慮的態度進行創作,對每個字詞進行仔細推敲錘鍊的詩人。現在,人們也經常把勤於創作潛心創作的詩人稱為苦吟詩人。

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751?——814?)、賈島(779~843)和姚合(775?~855?)。

他們在創作態度上的共同表現是苦吟,即著意於音律、對偶、字句的推敲錘鍊。其詩多寫瑣細的日常生活情景,內容比較狹窄,有佳句少佳篇。

三、賈島·《題詩後》: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後加的注詩。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後世頗有影響,如方幹:“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

四、人物簡介:

賈島(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閬先),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賈島被稱為“苦吟詩人”的主要原因是推敲的故事。

相傳賈島曾作詩:“僧推月下門”,後覺不妥,想改為“敲”。但發現兩個詞各有千秋,在馬上捉摸不定,不慎撞入了做大官同時也是詩人的韓愈的車隊裡,大失禮節。最後在韓愈的點撥下,確定改為“僧敲月下門”。他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典故,指的是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的經歷。

他較為擅長五言律詩,意境多孤苦荒涼,司空圖說賈島:“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輕白俗,郊寒島瘦。”評價他和同時代的詩人孟郊,遂成千古定評。

代表作品《尋隱者不遇》。






中學教師李長虹


“苦吟詩人”指中、晚唐詩壇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殫精竭慮的態度,著意於音律、對偶、字句的推敲錘鍊,力求達到字斟句酌的詩人。其詩多寫瑣細的日常生活情景,內容比較狹窄,有佳句少佳篇。賈島是中唐“苦吟詩人”代表人物之一。

賈島(779年~843年),字浪(閬)仙,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擅長五言律詩,意境多孤苦荒涼。宋代著名詞人、文學家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寫道:“郊寒島瘦”,意指孟郊、賈島的詩風清奇悲悽,幽峭枯寂,蘊含狹隘的格局,窮愁的情緒和苦吟的精神。賈島被稱為“苦吟詩人”源於“推”、“敲”的故事。

有一天,詩人城郊月夜訪友,朋友李凝不在家,敲門聲卻驚醒了樹上棲息的鳥兒。賈島詩興大發,創作了《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次日,詩人老街閒遊,仍反覆琢磨“僧※月下門”一句,是用“推”字好呢,還是用“敲”字好呢?神遊中誤入韓愈的車隊,尷尬失禮。最後在韓愈的點撥下,確定為“僧敲月下門”。這也是現代“推敲”一詞的典故由來。

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推敲錘鍊出許多名詩佳句。一如其對歷來傳誦的名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的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漫閱書語


苦吟,是對詩人賈島認真作詩、仔細推敲的創作心態的描述。

賈島其人

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有詩文集《長江集》。

郊寒島瘦

孟郊賈島合稱“郊寒島瘦”。賈島被稱為“詩奴”。孟郊比賈島大28歲,是賈島的前輩詩人。但他們都是遭際不遇,官職卑微,一生窮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送盧郎中汀》);賈島“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賈島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元稹和白居易的詩崇尚輕淺,賈島獨自追求詩的變化和冷僻,以矯正詩歌輕豔的風氣。

詩奴的“苦吟”,以“推敲”為代表。

《題李凝幽居》作者:賈島 (唐)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僧敲月下門”以前寫作“僧推月下門”,後來改成了“敲”,一字之改,顯得靈動了不少。於是“推敲”便成了遣詞酌句的代名詞。

一吟雙淚流

“詩奴”賈島寫詩,以刻苦認真著稱。孟郊乃"五古"大家,而賈島為"五律"的領袖。《唐才子傳》稱賈島“所交悉塵外之士”。

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韓愈評價賈島

中唐文壇領袖韓愈十分欣賞孟郊和賈島。說賈島詩“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

韓愈:《贈賈島》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慈善文化研究


唐詩的星空中繁星燦爛風采各異,不同的境遇與個性,造就了不少風格迥異的詩人。而這些詩人,為中華古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致後人竟有"詩必盛唐"之識見。在這些燦若群星的詩

人中。詩仙詩聖詩鬼詩佛等等大相異趣各自風流。

若說起詩人賈島,人們大多會不約而同的想起“郊寒島瘦"這個唐代詩壇風格現象之一的說法。往往在人們的腦海裡,會浮現一個在灞橋風雪或終南山麓等她一個低徊吟哦的詩人清瘦的身影。不是嗎,不妨聽詩人這樣地向人們的訴說吧:“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若不賞,歸臥故山秋。"其為詩痴情如此,在世人看來何嘗不苦。

"鳥歇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因緣際會的典故成就了一箇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佳話。詩人賈島在一個清冷的月夜苦吟而行,不料衝撞了當時朝廷命官韓愈,而韓愈雖供奉在朝卻亦若文曲星下凡的大文人一個。在其與賈島因詩相會後,還就賈島正吟詠的一詩句是"推"還是"敲“好相互切磋之。"推敲"之典故亦應由而生了。

詩人賈島以其勤奮嚴謹的創作,為唐詩的輝煌做出了自已不凡的貢獻,人們在欣賞他的詩作時,往往會聯想到他行吟之苦。然而,苦耶樂耶,其箇中況味,唯詩人自知之。


牧思孤騎


一、因為賈島在煉意煉句煉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功夫;而這些又都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時代性分不開的。

二、苦吟詩人:

原指中唐和晚唐詩壇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殫精竭慮的態度進行創作,對每個字詞進行仔細推敲錘鍊的詩人。現在,人們也經常把勤於創作潛心創作的詩人稱為苦吟詩人。

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751?——814?)、賈島(779~843)和姚合(775?~855?)。

他們在創作態度上的共同表現是苦吟,即著意於音律、對偶、字句的推敲錘鍊。其詩多寫瑣細的日常生活情景,內容比較狹窄,有佳句少佳篇。

三、賈島·《題詩後》: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後加的注詩。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後世頗有影響,如方幹:“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