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但是前行的人们还需要留心:要知道,春天的老路依然充满了泥泞……

”这是《平凡的世界》中改革后作者说的一句话。

而那条前行的泥泞的道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改革的艰辛。什么是改革?改革是在大时代浪潮中人的思想得到的变化,改革并不是改变我们的物质世界,他真正的意义,便是改变人。

人往往会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心平气和的去回顾自己这一生走过的生命历程,洞若观火的去审视自己这半辈子以来的失误和不当,与此同时,我们透彻了人生的意义。

改革也是如此。改革开放是现在人们常常能够听见的词语,它也从整个近代传递下来的,而全世界,皆是因为这个词而走向更宽阔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各个环节存在着讯多令人忧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在直接威胁和瓦解改革本身。今天我们不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暂且来谈谈日本的崛起。日本是亚洲发达国家之一,日本从一个封建闭关的小岛国家,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究竟是因何而崛起?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

一、日本国体、政体=英国国体、政体,是模仿还是凑巧?

1.日本的最后一个幕府时代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最后的一个幕府时代——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幕府时代统治了日本二百多年,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便是“闭关锁国”。

从1616年起,便规定一切的船只除了在长崎和平户两地之外不能在任何地方通商,同时加强了对一切船只的掌控,不能允许有载重超过500石以上的船只。这一切都是因为统治者害怕日本一些大名和商人私下通商,在武力和经济上都超越幕府。

值得一提的是,到这个时候,日本幕府还提倡“武士”,以宣传武术为重,对武器、枪支等认识非常少。而德川幕府的衰落也正因国家的“闭关锁国”。

1853年,美国闯进日本,强迫日本开通港口通商,在武力压力下,日本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导致民不聊生,人们本就困苦的生活受到了双重的压迫,于是他们意识到只有推翻了幕府统治,日本才能真正的走向富强,这也就是倒幕运动的开始,也是改革的开始。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最后一个幕府时代

2.德川幕府的国政体

在德川幕府时代主要实行的是士、农、工、商四民等级制度,以此来巩固封建统治,保护国内的自然经济不遭受破坏。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德川幕府的政治体系。

当时的德川幕府最高统治者是天皇。天皇享有最高的名誉,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权利幕府的实权都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里,幕府将军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皇帝,直接掌控土地和城市,全国两百多个“”首领都是世袭制,直接听命于幕府将军。

日本幕府当时的政治划分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些类似,君主都是处于一种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的时候,英国国王还有实权,能够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一些势利亲近来保证自己部分的权利.

但是到了19世纪中,王权便开始衰退,其中制定了一些例如《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等法律,而这些法律就彻底将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状态进一步坐稳。

在英国,君王主要起到一个国家的象征意义,而议会则成为国家的权利中心。这和日本幕府当时的情况不谋而合。

两个国家除了在国体政治体制相似以外,两者还都是海权国家,而当时的英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霸主的存在,那么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为何不学习英国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反而学习德国的二元君主立宪制?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仿德国,不仿英国的背后,是日本改革的重要基石

1.“英式”、德式“立宪之争

明治维新中,日本人在立宪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激进派”“保守派”,在“明治十四年政变”中,也将立宪政体分为“英式”“德式”两个部分,他们认为“英式”政体中国王的位置是徒有虚名的,只是一个傀儡,这个和以前的幕府统治没有什么区别.

而“德式”中的国王却能够拥有实权,虽然是将一部分的立法权分到了议院手上,但是重要的王权还是保留在国王身上。保守派对于当时的“幕府统治”深恶痛绝,于是才有了推崇“德式”立宪的思想。这也是日本学习德国的第一步。

说到这里,有一个名为伊藤博文的人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他是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也是日本有名的政治家。他在立宪之争中却是一个“激进派“,那时候”保守派“的人占大多数.

为了能让伊藤博文不成为“绊脚石”,“保守派”建议让伊藤博文前往德国,仔细了解德国国体制度。而这更是明治维新学习德国的一个重要基石。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伊藤博文

2.走向第三条道路的日本

伊藤博文带着外交官们去往德国学习宪法的理论,那时候德国还没有统一,还被成为德意志国家,伊藤博文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在德意志国家每个国家宪法都有不同之处。

比如当时的普鲁士和德意志第二国家。普鲁士为了平衡议会和国王权利,实行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权,并且根据财产划分“限制选举”,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是联邦国家,在议会方面只有一院制,议会不能有提案,只能审理。

可以看出普鲁士和德意志在君主、议会、政府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怎么学习成为了伊藤博文最为苦恼的地方。于是日本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在议会层面,日本放弃了德意志帝国的男子普选,坚定了普鲁士的“限制选举”,这就代表了公民必须具有一定的财产才能进入“

被选举”,在主权上也效仿了普鲁士和英国,让君主拥有最高的统治权,但是却要求天皇遵守特定的帝国宪法,只有遵守了规定,天皇才能享有自己的统治权。

宪法规定,天皇如果想要参与政治,必须要得到国务大臣的允许,在实行宪法的同时,日本还专门效仿德国整理了一本《皇室典范》,进一步规范了天皇的德行和权利。

除此以外,日本还废除了“太政官制”,让“内阁总理大臣”统一其他大臣的意见,伊藤博文自然而然成为了日本的第一代首相。首相不仅具有最高国务的决策权,还可以直接面见天皇,可以说是和天皇“平起平坐”。

这虽然是和普鲁士国家学的,但是和英国的“宰相制”十分相似,“宰相制”的出现也是为了平衡王权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普鲁士在这方面和英国的治理线路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德国改革

三、从“闭关锁国”到“革新”,日本打得什么算盘?

1.军队宪法体系的定制

日本在推倒幕府统治以后,军权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日本宪法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军队主流的官僚们却不愿意让国会有如此大的权利,而当时德意志帝国是将军队管理权利下发到每个地方政府上,但是当时的日本推崇的是集权主义,于是普鲁士对军队的管理政策便再一次派上用场。

在普鲁士王国中,军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独立于议会,直接受命于君主,于是日本则将军队的统治权给到了天皇,这很好的解决了军权问题。

2.日本军队编制体系学习德国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斗力是各国有目共睹的。

日本的海军更是击败了当时的美国。相比于海军,日本的陆军要逊色很多。问题不仅仅出在武器装备上,还有军事战略思想上。当时的日本在陆军的学习上主要向法国看齐。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首次创建了先进的海军和陆军,海军向英国学习,陆军则向法国学习,甚至花费巨资在法国引进了最先进的武器——大炮。在一战后更是开始仿制大炮。还聘请了很多法国的教官来日本指导。

但是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差距便一目了然,甚至是法国也因为落后的武器和战略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日本开始朝着德国看齐。日本陆军甚至直接照搬德国陆军的编制体系,日本最早的镇台制度也是效仿的当时德国的军区制度。

生活带来了繁荣,同时也把原有的秩序打破了。而这就是革命。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小岛国发展到亚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靠的就是革新。

奇怪!日本幕府政体与英国相似,为何明治维新却效仿德国?

总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从古至今都在上演,日本在革新中最为强大最值得学习的便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日本的大部分都是从别的国家学习过来的。

它学习中国的建筑、学习德国的政法、学习英国的海军……他们不但善于学习,他们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了解自己国家所欠缺的地方,根据这些找到自己最合适的改革,他们从学习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最后将这些知识归为自己所有,改变自己的思想,帮助国家变得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