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農村文化禮堂作為村民的“精神家園”,可以是傳承文脈記憶的“鄉愁基地”,可以是凝心聚力的“紅色殿堂”,更可以是特色經濟的“孵化器”。

近年來,富陽區靈橋鎮持續打好文化禮堂“建管用育融”組合拳,於2019年8月完成全鎮13個行政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將群眾喜聞樂見的鄉風物產、民俗文化、產業基因和旅遊資源植入其中,做好“文化禮堂+”文章,實現禮堂門常開、有人用、增內涵、出效益,以禮堂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文化禮堂+非遺文化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靈橋禮源片造紙歷史悠久,生產的元書紙薄如蟬翼,潔如玉,韌如綢,歷來為人們稱道,擁有蔡倫遺風的蔡家塢村,更被譽為富陽活的造紙文化博物館。2014年底,蔡家塢村完成了對原新民大會堂(始建於1962年)的全體修復工程,建成集健身休閒、文化娛樂、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660平方米的文化禮堂。在此基礎上,聯合省級非遺傳承人蔡玉華打造蔡氏紙坊元書紙製作技藝傳習基地作為文化禮堂特色館,基地佔地1738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841平方米,融元書紙生產、展覽、DIY為一體,可體驗打漿、操紙、曬紙等主要工序,參觀學習“一棵竹到一張紙”的全過程,現已成為區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基地。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2019年,蔡氏紙坊共接待遊客5000餘人次,增收10餘萬元,目前已與文旅品牌“野生君”達成合作協議,作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與村共享收益。王家宕村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木船製造技藝”展陳館每年也接待參觀遊客1000餘人次。“文化禮堂+非遺文化”的模式,不僅傳承和傳播傳統工藝和傳統文化,讓非遺真正見人見物見生活,更通過體驗、研學的形式將其轉化為經濟效益,帶動鄉村振興。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文化禮堂+紅色研學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靈橋鎮新華村文化禮堂2019年榮獲五星級文化禮堂及杭州“雙十佳”文化禮堂,其特色館紅色展覽館佔地2萬多平方米,共設8個展廳一個初心講堂,館內藏有大量中國共產黨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珍貴實物及作品,另有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戶外素質拓展場地。2019年與千拓戶外、國旅杭州分公司聯手打造千拓·新華紅色基地,推出“黨建+文旅+農戶”特色品牌,每年可帶入人流4萬人次以上,民宿、採摘、農事體驗隨之興起,集體資產有效盤活,新華村文化禮堂500元/場、文化講堂800元/場對外租賃。2019年,新華村通過特色館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農戶通過農事採摘、民宿餐飲增收萬餘元。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富陽為黨捐軀第一人蔡九華烈士是山基村人,2018年,山基村在原大禮堂基礎上完成文化禮堂修建後,進一步深挖紅色文化,著手建設蔡九華烈士故居。同時,靈橋鎮利用紅色基地、蔡九華烈士墓,結合山基古道、蕭富古道等林道資源,串珠成鏈,推出紅色徒步路線,打通大安頂,振興鄉村旅遊。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文化禮堂+鄉村旅遊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靈橋鎮外沙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新沙島1200畝土地,引進玫瑰園項目,不僅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的問題,每年也給村裡帶來了80萬的集體收益。新沙島玫瑰園作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玫瑰園,佔地1500餘畝,已投入7000餘萬元,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鄉村旅遊的“網紅打卡點”。每年兩季花期吸引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遊客50000+,僅門票收入達100萬元。2020年4月,隨著外沙渡口的開放,將有效破解企業發展、遊客上島難的瓶頸。接下來,外沙村也將依託玫瑰園,打造特色館,進一步豐富文化禮堂內涵和外延,提升禮堂星級。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文化禮堂+電商經濟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2019年底,蔡家塢村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以村經濟合作社的名義註冊“愛心購”消薄網購平臺,併入駐文化禮堂。目前這一平臺主要由村級提供商品和服務,所獲得的收入作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是探索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愛心購”消薄網購平臺出售農戶自產的筍乾、番薯粉、茶葉、手工紙等特產,獲得了上千元收入。接下來,蔡家塢村將採取集中收購、集中辦證、統一包裝、網上售賣、收益共享,實現農民、集體雙增收。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下一步,靈橋鎮還將探索“文化禮堂+文創產業”模式,立足集設計、培訓、藝術品製作於一體浙美•富春江岸藝術區項目,借新沙島南岸碼頭,與玫瑰園遙相呼應,將江鮮、羊肉、茶葉、小源山豆製品、書畫文化等靈橋元素與文化創意相融合,打造濱富特別合作區文創旅遊集散地。


禮堂建設 | 富陽區靈橋鎮“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鄉村振興,文化是魂,富陽區靈橋鎮通過做好“文化禮堂+”文章,不斷豐富文化禮堂內涵和外延,豐富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時,更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實現禮堂增色、企業增效、集體增收、農民增富四贏,讓文化禮堂成為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人文“三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