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水果“麻窝渣”的甜言蜜语

释迦果,又叫番荔枝,而我们老家方言都叫“麻窝渣”(音译)。小时候大多是傣族人家种,也不太明白是为什么,我自己猜测可能是因为在我们老家傣族作为土著民族对这个果树也拥有先来后到的优先权?

小众水果“麻窝渣”的甜言蜜语

那时候没到春末夏初,我们的小学门口就会有两三个用竹篮装了“麻窝渣”来卖的傣族老奶奶,小点的两毛钱一个,大点的五毛钱一个,这对于那时候每天最多五毛钱吃早点的我们来说,算是比较奢侈的一种水果了,远远超过了一毛钱一个琵琶叶子的酸辣渣子果和拌木瓜片。

小众水果“麻窝渣”的甜言蜜语

所以每年也就吃那么两三次“麻窝渣”,但是果子那种甜如蜜的味道,却能让你记住很久很久。所以后来长大离家,到了远方,每次看到这种水果,总会产生别样的情愫来。“你不知道这种水果呀?哎,我们小时候经常吃呢。”然后跟人家说“麻窝渣”,人家也听不懂,就去百度,哦,原来学名是叫番荔枝和释迦果呀!

小众水果“麻窝渣”的甜言蜜语

但也有的人不喜欢果子里过多的种子,总感觉咬下去一口,没多少果肉,倒是吃了一嘴的核需要吐出来。“肉都没多少,有啥可吃的!”怎么也体会不到喜好者对那如蜜搬齁甜的果肉的眷恋。

现在不管是网购还是代购都极为便利了,所以即使远离家乡,也能轻易买到想吃的味道。但是不管怎么挑选,近来买到的番荔枝怎么都不是小时候吃的那种“麻窝渣”了。现在的果皮不再是凹凸不平的一个个“小瘤子”,而是变得更为光滑。不知道是不是新改良了的品种了。

小众水果“麻窝渣”的甜言蜜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