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复工后,工资该涨还是该跌?

独乐鸟


个人见解:工资是涨是跌,这个不是疫情事件来决定,对于我来讲,在任何时间想要自己的薪资待遇高,取决于自己是否把自己当下的工作给做好,帮助公司增长业绩,这样才能让公司决定给自己涨工资的幅度,而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的同时,抱怨的同时,自己还要要求公司给自己涨工资。


辉辉潼


今年复工后,大家实际上对工资并没有什么期待,有工作就可以了。我的理由是这样的:

1、相当多的行业第一季颗粒无收

受全球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完全是收益为0,,甚至是亏损的,比如航运,就算没有旅客,你都要空载,全球大多数航运企业只能支持半年,半年内无改善,基本命运就是破产。旅游,人都不出门了,整个产业完全陷于空转状态,而旅游产业的动作成本较高,能不能撑下去都是难题。还有就是影视行业,春节档已经报废,全年三分之一的业绩没了,而且现在还没有营业,收基本也是0,能撑多久不知道。

2、工人基本月光族,无存款

现在很多打工的朋友都是月光族,有钱就花,完全没有存款的观念。受本次疫情影响呆在家里二个月零收入,早就花光积蓄,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外出上班,真的是坐吃山空。从主观上,打工的基本也没有指望工资怎样,先维持到生计是第一任务。

3、部分大公司出现降薪潮度难关

对标非典,不少大公司已经做出现金流模型紧缩现金流,最直接的方案就是降薪降低运营成本,这个趋势正在蔓延。实际上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对这场疫情的影响判断依然是迷茫的,活下去比活得精彩更为重要。

总结: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恶化,员工要求涨薪的,企业不支持甚至是换人,你还别说,现在的情况是你不干,大把人想顶替你的岗位。员工方面也是这样,想提薪又怕被拒换人,把自己的经济来源搞没雪上加霜,在动态的博弈中维持现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风雨顺德人


有能力的人,不管什么时候该给他涨工资的时候还是会涨,除非公司老板不想让公司撑下去,公司在遇到经济困难是给员工跌工资或者裁员,都是裁哪种老油条、没有转正的员工或者是可以替代的员工——工资该不该涨实力说了算。


好消息,我们国家的疫情得到了缓解,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拖下口罩了。现在绝大部分公司、工厂都复工了。只可惜有一部分公司还没有来得及复工就已经走在了复工的前面。这种结果自然会导致一大部分人没有工作,要在艰难的时候找工作。而那些复工的公司其中就有很多公司要开始裁员,有的要给员工降薪,就是希望公司能够度过这个“寒冬”。我们看到的这是一种现象,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人依然会辞职,依然有人跳槽,依然有人涨薪,依然有人加薪。


为什么复工有些人还是不开心?

一年一年有一年,新年新的开始,其实很多人春节过后都期待工资给涨工资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疫情突然来临,让这次涨薪的机会又泡汤了,甚至有的人年终奖都没有拿到或者大打折扣,都是因为这次疫情。工资没办法涨,又不干辞职,很是纠结,上面领导一遍又一遍的跟我们开会,做思想工作,希望员工能和公司一起共患难,每天的让你打着鸡血干,就是不说疫情过后给你们涨薪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担心,公司明天在不在还是另外一回事。

复工之后,怎样让自己涨工资?

既然复工了,更应该好好抓住机会,努力工作,提升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有实力跟老板谈工资,或者是跳槽涨工资。以下五点都可以让你涨工资。

1,认真对待工作,对工作更加的积极。不要因为疫情影响到自己,更不要因为别人的消极心情影响到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为公司考虑,在工作中保持清晰。

2,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不管是个人技术,还是管理能力,远见等等各方免都要学会提升。

3,学会抓住机会,在困难的时候机会依然会在,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总之要做到五个“维度”,敏锐度, 用心度,执行度,多维度,清晰度。我相信你在这五个维度上坚持三个月,那么就要恭喜你,你要涨工资了。


阿智生活记


疫情将过,复工后的工资是涨是跌。还是要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供需关系的走向,以及哪些行业和人群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今年疫情停工到目前已将近两个月。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经此一疫已元气大伤。还能不能复工都成了未知数。一旦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失业率也将大幅飙升。

相对于企业主,普通老百姓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弱一些,相信很多年轻人现在存款余额都已归零了。复工找工作的愿望更迫切一些。

所以我预测疫情过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将发生重大改变。找工作的人将明显多于用工需求。特别是那些靠出卖体力劳动的就业人群,找工作短期内会变得困难。

因此预计工资会有所下调但幅度较小。而且行业仅限于用工门槛很低的企业或行业。比如一些中小餐馆或酒店服务员、商店售货员、快递业从业者等。

以上是我的个人判断。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认可我观点的请给我点赞。



沙滩晒暖


该涨还是该跌,要看什么类型的单位,国企类单位按实际效益去调整涨幅,尤其一些垄断性企业,毕竟这两年市场消费疲软,老百姓手头也紧,服务行业也需要依靠这些主力消费群体。

私营单位,80%以上都面临困境,自身难保,理论该涨,但实际上能按时足额发都属于优秀企业了,也希望民营企业和个体能撑过这两年的低谷期,做到积极转型与时俱进甚至及时止损。

所以工资该涨,但是还要依据企业情况,不然是纸上谈兵。



卖精酿的大叔


复工后工资下降,岗位紧缩是必然趋势。

一、疫情影响

疫情几乎遍及全球,对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石油降价、股市下跌,已经给出明确答案。未来经济一定处于低迷期一段时间,势必加剧人员与岗位之间的供需矛盾。

二、疫情造成的变化

1、疫情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了消费习惯。这些变化将减少岗位,企业经营困难必将压缩成本降低工资。

2、疫情激活了远程办公系统,加快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5G时代提前到来。被迫体验5G时代的应用,改不了经营管理思维,接下来会加快发展5G应用,即降低成本、又提起布局。

面对复工工资下调、岗位紧缩,面对5g产品提前应用,惟一应对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做好迎接5G时代爆发的准备。抓住短视频线上红利,抓住在流行中作出精品(商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时机一定大有可为!


豹哥创业路


今年疫情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受到影响,各行业都经历经济寒冬,复工后为了企业恢复元气,拓宽现金流,激发企业活力,员工工资归类处理:高管类可以整体降薪,因为这类群体经济实力雄厚,降薪不会影响他的家庭整体生活和工作质量!中层干部可以取消部分福利,比如超产奖,出差补贴,绩效工资,这样不会太大影响这类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家庭开出,待到疫情过后企业恢复生机盈利能力提高后再以年终奖等的方式再回报给他们,这样企业和他们都可接受。第三类是基层员工包含一线员工,这类群体受疫情影响,已经经济环境近乎崩溃,亟待拿钱救家,绝对不可以降薪,反之,企业条件许可,可以适当经济援助,让员工感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他定会知恩图报,更好的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忠贞于他是!!


灰太狼138870866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今年开年就不是很顺利,因为新冠肺炎,整个中国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停就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很多企业因为不能开工,造成资金断裂,很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囤了货确卖不出去,交着房租,还得发工资,这真是很大的压力,虽然国家现在积极的复工复产,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但是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恢复元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为了生存,会选择裁员降薪以求自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随着生活恢复正常,企业运转起来了,慢慢的一切都会好的,所以复工后企业降薪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是只要我们和公司度过这段时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


过往消逝未来可期


不跌就是涨了,老板们更不容易,压力比我们要大。

1、仓储费估计不会有人给老板免。

2、房租(个人住房的房贷,车贷,人员工资,商铺费用等等,虽然社保等减免了,但是这个并没有多少钱)

3、共渡难关吧……




妮妮妈妈214


个人感觉:这个要区分行业、公司了,没有什么笼统的该涨还是该跌。

今天上班的路上看新闻,报道说美团数据显示,自1月23日疫情爆发至2月23日,美团骑手新增7.5万人,其中小微创业者占比13.8%,超过1万人。

这些小微创业者大多身处旅游、餐饮、制造业中,正是今年疫情的重灾区,生产进度拖延,门店直接关店。

年初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先生的一篇采访,直言以西贝的现金流规模,最多支持三个月。这篇报道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在疫情影响下,身处这些行业的员工,根本不考虑说工资涨还是跌,而是活下来,活过今年。

题主会问这个问题,很大概率题主身处一个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吧。

这种情况下,工资的涨跌更多受公司自身的影响较大。但是现如今这种情况,如果我是老板,公司受疫情影响小,大概率不会降低工资,但是可能也不会涨工资了,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从大的方面说,现在国内疫情控制效果很好,但是国外疫情还没有到达高峰,经贸往来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停掉航班,所以中国现在重中之重变成了防输入。

2、如果公司账面上有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可能延长现金流的使用时间,以备后续突发情况。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虽然国内的疫情正在被慢慢击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但是打个比喻,活下来的企业很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就像人的身体病了,虽然医治成功了,但是后续的休养、恢复还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有过这样一个观点:疫情后期才是各中小企业的生死劫。

所以为了应对接下来的状况,就像入冬要存储粮食一样,要尽一切可能留足后续资金。因为对于老板来讲,除了员工工资,他们还要考虑租金、税费等其他成本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期盼,三四五月份形式能越来越好,可以给他们带来进益,为一季度的损失争取时间,稍微缓口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