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進來2個多月了,沒讓幹什麼事情,感覺很壓抑,是否應該離職?

偶有一面之緣


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兩個月都沒有什麼事情做。題主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


她也是從一家小公司進到了一個全球知名並且持續發展的公司,進去之後頭一兩個月也每天在說工作太輕鬆了,基本沒什麼事情做。並且他們公司是一個扁平式管理,在這邊中國這邊是沒有直屬上司。合作的同事都在總部,所以她在這邊就自由得很,跑出去了也沒人看到。錢多事少離家近,那時候把我們一眾朋友都羨慕的不行。每天10點鐘到公司,然後去外面晃晃就下班,錢多事少離家近,好工作的要求全都達到了。


但是好景不長,兩個月之後總部的設計師過來了,然後就沒日沒夜的加班,每天的工作都做不完,經常都到晚上十一二點了還在加班,或者是說剛剛下班才準備回家。每天跟七八家供應商開會連軸轉。在這個時候她才知道剛進來的那個時候因為是暑假,舊的開發季已經完成而新的開發還沒有開始,剛好是銜接過程中的空擋。但是當開發季來臨的時候,他們的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

從我朋友的故事裡面看題主的現在沒有什麼事情做,也有可能是因為任務還沒有下來,或者是項目還沒有開始的一個短暫的停歇,所以不用著急保持平常的心態。

另外不要被動等,而是可以主動出擊,從可這三個方面:


1、 跟你的直屬上司交談,請他給予支持。告訴他你現在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請他分配任務。


2、 主動去詢問同事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忙。既可以瞭解同事的工作情況,也可以拉近你和同事的距離。


3、 熟悉公司的規章制度,員工守則。看清楚自己的崗位要求和責任,並且從自己的崗位要求和責任出發主動找一些事情來做。

不過在有些公司,新人進去兩三個月都是熟悉環境的緩衝期,所以也不會分配太多太重的任務。題主完全可以放平心態主動跟領導溝通,認清自己的定位,並且主動承擔一些責任,幫助自己快速渡過新人的適應期。

我是@生涯笇姐,歡迎關注,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生涯笇姐


五六年前年前我招過一個軟件工程師,當時大概在20-30萬的薪資水平上吧。當時招他的目的是業務部門打算投入一個新的技術方向,等他來了,這個方向黃了。於是他剛入職就閒的要命。

如果我們是一個小公司,妥妥的就把他開了,大不了多給一個月工資補償金就是了。但我們不是小公司啊,作為大公司,來都來了,怎麼能讓你走呢。

先是業務部門,雖然那個技術方向不做了,那你可以做別的呀。咱部門四五個專業組,七八十號人,你說你想做啥吧。其實如果是工作兩三年的,隨便安插哪裡都能幹。但此人不是啊,他不願意,想走。

我作為招他進來的HR,不能眼睜睜看著我的勝利果實浪費掉啊。這裡不想做了是吧,沒問題,我給你推薦別的部門。於是很快,我跨公司跨部門(同一個集團公司內)給他推薦了出去,完美。

他感激於我的高質量招聘服務,一直和我保持聯繫。在以上第二個公司工作了兩三年後,他和我聊,還想換換。恰好,當年招他入職又依依不捨放他走了的老領導去了新公司開展新業務,又召喚他過去,他也看好那個發展方向,於是就又換到第三個公司了。

這就是大公司的好處了。


職場三原色


記得之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到了一家大公司,剛進去的時候都沒人來理我,自己每天都不知道要幹嘛。去找領導問說要做什麼事?領導總是說你先看看資料,後面會告訴你的,但是後面總是給一些雜事讓自己去做,要麼就是看一些資料的。

這樣經過一個多月在新公司里根本就沒做什麼事情,感覺非常的無聊。那時候自己就找事情做,比如說看一些資料,幫身邊的同事做了一些簡單的事情,漸漸的很快就跟身邊的同事搞好了關係。

後來領導開始把一些重要的事情慢慢的交給我做,就這樣開始進入的狀態。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領導會有這種做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1個原因就是領導確實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顧得上你,只會讓你去做一些基本的事情。這種情況下自己就要懂得去找事情做,多去看一些資料,瞭解自己的業務。然後適當的幫助身邊的同事做一些事情,這樣既能讓自己有事做,又能快速的跟同事搞好關係。

第二個原因是領導並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他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才知道該給你做什麼事。這個時候就要耐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主動去找領導要事情做。慢慢的讓領導知道你的能力如何,一旦他了解了之後,自然就會給你安排重要的事情做。

問題總結:碰到這種事情不要想著要辭職,而是要想的主動去解決問題,多找領導要一些事情來做,主動去幫同事做些事情。這樣就能讓領導知道你的主動性和態度,又能快速的跟同事搞好關係。


老茶說事


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沒讓你幹什麼事情覺得很壓抑,應不應該離職。

我前一家公司是3000人規模的上市公司,我現在的公司是一家有2萬人的上市公司,從公司規模來看,應該是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

我剛入職的時候可能和題主是一個思想,進來兩個多月什麼都沒有幹,我只幹一件事情就是核對數據字典。

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數據字典。

當我們需要獲取一個表格的數據,但表格裡面會有很多的字段名稱,而同一個字段名稱在不同的表格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定義或者計算邏輯,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需要使用正確的數據,那就必須所使用表格的字段包含的定義及計算邏輯要搞清楚。

這一項工作需要和其他城市的bi工程師聯繫,每天就是微信電話或者微信在線溝通。

說實話,曾經一度我想過辭職,我覺得這是一個文科生就可以乾的事情或者說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就能幹的事情,為什麼需要我一個數據分析師來幹呢?我不應該去幹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那這樣的心理路程是不是和題主是一樣的呢?

我從三個方面給你解答為什麼不應該離職:

01

永遠記住你跳槽進大公司的目的

我相信很多人在跳槽的時候選擇大公司,要麼是看中了公司的發展空間,要麼就是大公司有更高的薪資待遇。

那不管是從哪一點來看,當時你選擇跳槽其他公司一定是有某種目的,那在這種目的還沒有實現之前,我覺得你更應該踏實的執行現在的工作。

如果目的還沒有實現就打了退堂鼓,那即便給你換另外一份工作或者另外一家大公司,也很有可能在沒有實現目的之前就離職了,所以我們時刻要記住自己當時選擇大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發展空間,就評估一下自己是不是還沒有得到發展空間。

如果是薪資待遇,那麼就評估一下自己是不是甚至還有更高的發展空間呢?


02

工作無小事

很多人覺得進了大公司那就變成了螺絲釘,每天重複做很機械的工作,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來看,你只是沒有發現你做工作背後的意義。

說一個我最近的工作感悟,我目前的工作是審批全國每個城市的產品銷售價格。

我的工作流程就是由城市發郵件向我們申請產品銷售價格的變動或者新增某個產品價格,由我們審核完了之後發給其他部門的同事繼續審核。

整個流程中我們部門起到的作用就是將城市發過來的郵件表格進行格式的轉換,下一個部門審核就可以直接進行審核及操作。

是不是認為我每天的工作就可能只是操作表格的格式而已呢?

這一項工作會不會就是你認為的“沒讓幹什麼事情”?

事實上,在我接手這項工作三個月之後,我基本上可以理解這項工作的意義。

如果在我手裡審核產品的價格存在不合理現象,那麼就有可能造成市場的混亂以及很多經銷商有趁機牟取暴利的機會。同時什麼城市賣什麼產品以及什麼城市賣什麼價格,都是需要進行合理的評估,並不是簡單的進行表格格式的轉換。

就在上一週,我扒出了某一個城市存在價格不合理的情況,經過上級領導的審批,把這個城市的價格進行調整優化。

如果讓這個城市繼續保持原來的價格策略,那麼初步預算公司每年可能損失大概在300萬至500萬之間。

當你明白背後的意義之後,你就不會認為這只是一份很簡單的工作,就好像價格策略並不是拍腦袋決定,而是需要結合很多業務場景以及外部因素來進行審批,所以對於個人綜合能力要求是非常之高的。

看到了這裡,你還認為進大公司兩個月沒讓你幹什麼事情嗎?


03

工作更需要主動積極,而不是坐以待斃

我記得我剛進現在公司的時候,每天到點就下班,也沒有領導說不加班或者其他的什麼情況。

所以一度我認為大公司原來不需要加班,每天到點就可以走,而白天的工作就是簡單的做表格,轉換一下格式就可以了,原來這樣的工作也可以拿到1萬塊錢一個月。

在我度過了一個月的新人期之後,我才逐漸發現原來其他同事也可以到點下班,但是他們都在為明天的工作做進一步的規劃或者資源的協調,而這樣的工作形式更容易得到工作成果。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公司都會定期述職,述職的結果就決定你的職級或者薪資的增長。

我在上一週回想了一下,如果我還按照剛進公司的狀態繼續工作的話,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被辭退,另外一種是述職的時候沒有工作成果可以講,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被辭退。

所以在大公司,看似好像沒有人盯著你工作,實際上是有相應的制度是需要你展現自己的工作成果,而這個工作成果大部分並不是領導交代給你的,而是由你自主自發進行的工作,同時需要你跨部門協作,獲取其他部門的支持來完成這項工作從而獲得工作成果。

這樣在述職的時候才有東西可以講,才能體現你近半年或者近一個季度工作的價值體現。


講完了這麼多,我相信從我個人的經歷,你應該是可以瞭解大公司的工作形式和小公司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你也可以從我的經歷,來評估一下你現在所做的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真的沒讓你幹什麼?


歡迎關注【職場萬事屋銀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

銀桑筆記


不用跳槽,小公司和大公司的模式不大一樣。

比如我是做工程師的,小公司的時候,從詢價,報價,設計圖紙,出部件清單,採購,籤合同,到指導生產,驗收發貨,售後服務,包括交水電房租費都是我一個人搞定。

現在的公司,我這攤事至少分七八個部門,一套流程下來都不知道要多少天了。

現在就只負責設計部分了。

你剛到新公司,對新工作肯定不熟悉,公司給你一個緩衝的過程沒什麼好壓抑的。放鬆心情,等工作來了有你忙的。

公司不可能招你來玩的,所以耐心等等,工作不會少了你的。

祝你在新公司工作愉快哦!


青花藍布幽


一、一個類似案例分享

我的情況,跟題主有點類似,在兩年前,我還在一家小公司擔任技術經理,手下的人不多,就五六個,但是,我們技術部每年都達到公司的任務指標,有時候甚至超指標完成,所以,每年,我們部門都被評為優秀部門。

後來,一個獵頭找到我,說對方願意以兩倍工資,邀請我過去擔任技術經理,而且,在面試的時候,對方老總對我也挺滿意,希望我能儘快過去上班。

後來,我跟同行打聽了公司情況,花了幾天時間,對公司的企業文化,主營產品類型,老闆人品,公司名聲等等,綜合各方面考慮,我最終跳槽了。

公司很大,200多號人,但是,我負責的項目,是公司的新項目,在前面兩個月,我都沒幹出什麼業績,而是做這新項目的準備,包括組建銷售團隊,技術團隊,生產規範資料等等。

在這段時間,我並沒有感覺很壓抑,取而代之的是衝勁。如果一切都在你的計劃中,如期進行,你應該感覺到的是,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二、為什麼會感到壓抑?

1、是否工作環境變了,感到壓抑?

其實,跳槽和賭博好像,你不知道你將要去的公司是如何,你不知道你面對的將 是什麼,你不知道你是否能適應那裡的環境,等等。

在一個公司待久了,會慢慢的被公司文化受影響,會依賴同事之間的友誼,會習慣於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這一切,你都很熟悉,你都有把握,自己只要花小小力氣,就能做得很好。

但是,一旦跳槽了,要適應新的公司文化,適應新的同事,適應新的人際關係,一切都變得很陌生,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重新去適應這樣的新環境,要重新去經營同事之間關係,所以,你會感到壓抑。

2、是否感覺自己沒受到重用,感到壓抑?

跳槽到新公司,是否有成就感,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自己是否被重用。

跳槽到新公司,你面對的是新的老闆,新的領導,你一時不會還不知道他們的工作習慣,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喜好,剛開始,可能會比較吃力,完成一項任務,你會很在意對方對你的評價,如果對方沒有表現出滿意的表情,你可能就會有點失望,所以,你會感到壓抑。

3、是否感覺能力達不到對方要求,感到壓抑?

當初面試的時候,或許,你得到領導的認可,你得償所願,進來公司了。

但是,當你真正融入那個工作環境,跟著領導去做項目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以前的項目經驗,好像不夠用了,每天跟著領導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自己感覺越來越吃力,這時候,你會開始懷疑自己能力,怕自己能力上的缺陷,被領導發現,達不到對方要求,所以,你會感到壓抑。

總之,跳槽到一個新公司,不管是工作環境,還是同事之間的關係,都會有一個磨合期,這都是屬於正常現象,沒必要焦慮,你需要做的是,儘快融入新的工作環境,儘快跟上同事的工作節奏,儘快讓自己的能力跟上去,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了。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溫少爺


先說結論:跳槽簡單,離職也簡單,核心是背後的原因和道理。

真人真事,我的故事。

也說一個自己的故事,我畢業到第一家公司是一個1000人的公司,應該是當地比較大的公司了,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更沒有什麼事情做,也沒有人來教你怎麼做,不過當時公司有一個制度叫做師徒制,會給你雙選的機會,找一個部門裡面的人當你的師傅,你做他的徒弟,然後你和師傅都能得到公司的積分,這個積分能幫助雙方晉升工資使用,在這種制度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度過了那段特別難熬,又無所事事的階段。

現在回頭梳理下和分享下那段時間的一些思考。

【一】心態上:感謝空閒,感謝所謂的無所事事。

這一段是針對你說的,你沒有事情,很壓抑想辭職說的。


記得有一本書叫《稀缺》,其中的觀點是: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窮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麼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帶寬。反過來,帶寬負擔會致使他們的智力下降。很多窮人,不是因為他們笨,他們不勤奮,是因為他們完全沒有空閒去思考為什麼窮,認知帶寬全部被佔滿了,如果我們和他們遇到的起點背景一樣,照樣會「窮」得想不了其他事情。

按照上面的理論,你應該感謝這段時間所謂的空間,正是因為有個所謂的空閒,沒什麼事情可以做,反而可以抽離當下,可以去思考問題,有時間去思考看到的問題,而不是所謂的無價值「假忙」,也不要輕易把離職兩個字隨時掛載到腦袋中,思維認知裡面。

所以,希望你好好珍惜這來自不易的空閒,沒事做,把這段時間變成重新起飛的緩衝和助力劑,未來你會感謝這段空閒的時間,讓你選擇了正確的事情,這比具體做事本事更有價值。

【二】工作上:起步低調模仿,乘勢勇敢創新。

這一段也是針對你說的“沒有事情做”來闡述的,不是沒什事情做,是你沒有發現有什麼能做,也不知道去做。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模式是不一樣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發郵件、走流程、簽報彙報等等,相對小公司顯得死板和拖沓,但是這些看似慢的蠢的東西,也是保證大公司穩定運行的前提,保證大公司不會一下因為某事就死透。

在這種大前提下面,對每一個崗位要求和邊界都相對很清晰,有時大家形容大公司的崗位是三個字“螺絲釘”就是道理,所以有兩種情況。

  • 第一種情況是招聘老崗位人,是做現有崗位一樣事情的人,如果不是因為前面同崗位的人離職,你都會遇到一模一樣的螺絲釘,你要相信,這些老同事,老螺絲釘,他們看到的人肯定比你多,這個時候最佳的策略是低調模仿,沒有思考清楚就不要表現,不要妄言。模仿一句話,古時候不恥下問,現在也需要有這種心態,如果真的是落後,需要學習,就要有點學生樣子,為什麼別人能很快出活,為什麼xx特別受到大家的待見,為什麼xx總是不願意搭理xxx,為什麼每次領導下去調研都要叫xx一路,這都需要去思考才行。

  • 第二種情況是招聘的人,以前沒有人幹過,是新的崗位,更容易出現你說的情況,可能公司和直管領導都沒有想清楚你該幹什麼,這時就應該主動去把模糊的崗位和邊界定義清楚,探一探路,給領導一個主動思考,積極行動的初始印象是很不錯的,對後期的發展有事很有幫助的,甚至會成為這個崗位的元老,專家,對應來講你會獲得更多,如果你不安排自己,就會被人安排。

所以,還是第一個角度說的,得通過思考,去發現自己的處境,環境,針對性的去破局。

【三】成熟度上:成年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因為你沒有說年齡,這一段是針對你提問中反饋出來的態度說的,貌似你遇到困難或者其他原因就要辭職和準備閃了,其實裡面的問題更大,第一段點了下,這裡特別拿出來再說下。

以前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機會都是偽裝成困難,困難時成長的階梯等等各種很老,很土的話,今年30歲,才對這些語言有了新的感覺,年輕人的時候是不知道其中深意的,以為那時這些句子就好像是密度很大,很堅硬的羅漢果,沒有用時間和經歷是沖泡不開的。


如果職場這一輩子,沒有最終培養出一種認認真真分析問題的能力,踏踏實實去死磕的一種精神,就算跳再多的槽,其實都是低水平奮鬥。

最後,跳槽只是職務上,而認知有沒有同步「跳槽」才是關鍵。

不要刻意去說我們的公司大小,其實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認知是不是一個大廠人,level是大廠,這才是核心。慢慢來比較快,不要輕言放棄,認知和能力一起同步跳槽才是關鍵!

現在有句話說得比較多,叫“學歷決定你的下限,能力決定你的上限”,用到這個問題裡面來看,可以改編成為“公司決定你的下限,能力決定你的上限”。

自己不會因為跳到大單位自己的能力和本事也自動升級了,還需要自己不斷的去思考,不斷的去學習,讓自己真正去把遇到的困難去戰勝,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繞過,跳過,pass了,這是對自己的放過,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所以總結上面的三個點,心態能力,協作能力,成熟度等幾個維度,都還沒展開去說,但希望你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其實並不是沒有事情做,是你沒有發現事情,也不知道怎麼去破解這種困局的能力。

祝好!
我是「譚說」,@500強企業、中層幹部、211研究生、85後、男!年齡越大,越覺自己淺薄,越發不敢說話。以前年少輕狂,什麼事情都敢指點。「譚說」就當是網絡空間的一個鏡像虛擬窗口,低調的說點真誠的話,真誠的分享下自己的理解,慰籍自己的同時,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譚說」的原創內容,禁止轉發!

智變思維


其實很正常,入職大公司,至少前面半個月都在學習一些公司制度,參加培訓等等。需要去適應從小公司大公司的這種變化。有時候在小公司一個人做的事情在大公司可能分給2-3人做都有可能。

之前我也有入職過一家幾千人的大公司,剛開始一週也感覺到挺格格不入的,沒什麼事情,辦公電腦又還沒申請下來,只能做著看資料,但其實資料也學習不了啥。所以剛開始那幾天日子挺難過的。也挺想離開。後來慢慢才調整過來那種心理的落差。

感覺到壓抑也是多方面的,不單純因為沒事情做。所以做多方面的評估之後,才做決定比較好。

01對於環境的不熟悉,大公司辦公室的人際冷漠

小公司裡面同事之間的關係會更加容易親近一些,大公司一般都是幾十個人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面辦公,相對比之下會覺得壓抑。有時候想說話的時候也覺得沒人可以說。剛進去的那種的陌生感需要自己去排解。

02大公司崗位職責分得很細,實際上沒有太多的事情做

這點是需要適應的,不能按照在小公司那樣的做事方式,到了大公司,會有小公司沒有的一些流程。做什麼事實都需要到OA系統申請,每個事情如果不按照流程來辦,是不會有人理你的。

03瞭解自己的崗位職責,主動,積極

2個多月了沒什麼事情做,有幾種可能。公司現在處於淡季。沒有什麼業務量。自然就沒什麼事情做。自己沒有主動積極跟直屬領導溝通,領導也沒有在意你。這樣下去也會導致自己更加沒有事情做。

要知道在大公司的員工都養成了一個很慢性子的做事風格,一般上一個流程沒批,就是等待。

所以你說的該不該辭職,其實還是要綜合考慮,自己是不是在情緒上沒有合理調節,沒有積極主動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溝通上出現什麼問題。還是公司本身發展的問題。



小媛筆記


小公司和大公司是有區別的,小公司靈活,效率高,沒有很多的條條框框;大公司注重程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控制,效率沒有小公司高。另外,大公司分工更細,不像小公司一個人做幾個人的活,看起來沒有小公司那麼緊張。

題主進大公司兩個月了,感覺沒活幹,對大公司來說,這很正常,因為大公司對新人是要進行培訓的,開始是熟悉階段,不會讓你幹具體的活。不像小公司,進廠就讓你頂崗,基本培訓都沒有。我在大學畢業後,在大企業先實習了一年,什麼具體工作都沒有,一年後,又跟師傅學習了三個月,然後才做工藝員。

題主現在需要做的有:

1.先學習公司的規章制度,一般進大公司後,相關領導會發給你一些規章制度的資料,你可以從中瞭解公司的文化、風格,可以和之前的小公司對比一下,看看有什麼區別。一般大公司做事嚴謹,不像小公司那麼隨意,如果做事隨意的話,在大公司是不受歡迎的,這點要記住。

2.要了解你所在的部門每個人是幹什麼的,他們每個人的工作是怎樣銜接的,本部門工作流程是什麼。如果你不熟悉的話,以後做起工作來會處處受限,會得罪人,工作很難開展,人際關係不像小企業那麼單純。

3.熟悉本部門各工序的操作法。與各工序人員關係處好,儘量會操作,以後不一定讓你做,但要學會。

4.注意謙虛禮貌。大企業有論資排輩的思想,你是新人,要擺正心態,即使有能力也要謙虛,雜活多做一些,比如:掃地、提水等。大公司人際關係比較複雜,這一點要注意。

從小公司到大公司來有個適應的過程,開始會有些壓抑,慢慢熟悉規則了就好了,大公司有它的優勢,管理規範,工藝科學嚴謹,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另外大公司有各項福利待遇,管理比較人性化,勞動保護好。這些是小企業無法比擬的。

所以,能夠在大公司工作,是一種機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形式下,大企業抗風險性強,工作穩定,有這樣的優勢,就好好工作吧!





日出1218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模式有差別,你一時無法適應是正常的。我之前剛到一家集團公司做的時候也是很茫然,第一天上班,領導帶我在辦公室,逛街一圈,也沒說有啥事,就說讓我自己看下體系文件,熟悉下流程。

我看了下文件櫃裡,體系文件有一層書架多,我要從哪裡看?怎麼看?以前都是邊學邊做,現在讓看這麼多東西再做事,真的有用嗎?

儘管疑問多多,我還是大概花了一下午把文件目錄都看了一遍。之後開始做事,我才知道,公司有專門從事體系認證的專員,每個部門的工作內容和責任範圍都在文件中有詳細的說明,這些有什麼好處呢?

等我工作了兩個月後才發現,這些太有用了。大公司不同於小公司,一個人能幹幾個人的活。大公司一個蘿蔔一個坑,個人做好自己的事就能保證公司正常運行,所以,新人需要知道,你做的項目需要與哪些部門合作,溝通,需要將郵件抄送給哪些部門領導,出了問題要找誰一起解決等等。

回到題主問題,感覺跳槽到大公司沒事做,可能你進入了這兩個思維誤區:

不是沒事做,而是你發現不了事在哪裡

就我所瞭解的一些集團公司,剛入職的員工,如果不是體系內調用來的,一般都不會馬上安排具體的項目來做,而是讓他有一段時間來熟悉工作流程和系統。

這段時間,因為沒有任務,所以新人會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但其實,這段時間是你學習和了解公司的時間,也是領導瞭解你的時間。自己找一些事做,或者實在找不到就主動問一下領導,有什麼項目可以讓自己跟進的嗎?這樣會讓你在領導面前有個好的評分。

不是沒事做,而是做的事情深入,專一了。

我知道,有的小公司為了節省成本,許多時候是一人身兼數職。

我有一朋友,在設計公司就是做前臺+人事+財務+後勤的工作。這樣的 工作讓人覺得總是很忙,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情。

而當你來到大公司的時候,發現每個人負責的事情都很具體很細了,就像流水線上的一個工位,只重複的做一項工作,這樣的落差讓你誤以為太閒了!

其實,當你靜下心來深入的做一件事時,你才發現,自己可以學的東西還很多,理清頭緒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朝著專家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我覺得從小公司到大公司後,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和思維方式以適應身份的轉變。同時學會自己學習提升,才能在公司中長久的站穩腳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