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学刚:读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有感


雷学刚:读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有感

《南京大屠杀》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撰写的一部聚焦式反映侵华日军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沦陷后的40多天里,在南京进行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屠杀我30多万中国同胞残酷暴行的一部书,1997年在北美地区出版,被美国《纽约时报》大量报道并成为年度最具有震撼力的畅销书,看这部用血与泪的巨著,令人窒息。那场大屠杀,侵华日军对南京进行疯狂地抢掠、虐待、烧杀、强奸、大规模屠杀平民百姓和战俘,其暴行令人发指,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中国人的耻辱,更是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十恶不赦、滔天大罪的真实写照和血泪控诉。同时,也是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能忘却侵华日军曾经的暴行,痛恨战争,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苦难和灾难绑来都不优雅,苦难和灾难往往与落后相伴。苦难和灾难不应该遗忘,更不应该淡忘。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国耻,不是牢记仇恨,而是要让我们的后辈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同时,也告诫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有血性的、有担当的、有使命感的、有责任感的中华儿女,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世上哪有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太多人为我们曾经付出和正在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宁、幸福美满。如果我们忘记历史,忘记屈辱,忘记伤痛,不珍惜现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坚持自强不息,开拓奋进,励精图治,那么,我们被帝国主义”分化”、“西化”、“和平演变”,甚至侵略霸占的危险依然存在,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夸大其词。

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不进则退,发展太慢也是落后,也会被淘汰。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我们没有理由等待和观望,更没有理由去幻想和祈求帝国主义对我们仁慈和仁爱。

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靠实力,才能屹立不倒。爱国不是喊口号,更不是天天对自己的国家和执政党横挑鼻子竖挑眼,而是应该多想想,你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干什么?你到底干了什么有益的事?你有多少贡献率?如果仅仅当批评家,不去把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我觉得这样的人真是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多难兴邦,历史和灾难是一面镜子。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务必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生活在埋怨、指责当中,我不是反对合理正当的批评与合理化意见建议,而是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搞文学艺术的人,要敢于直面人生,直面问题和矛盾,直面的问题和矛盾的目的,不是去发牢骚,关键是要坚持行动,拿起我们的笔面对现实,对那些共赴国难的英雄,多写点赞美的诗文;面对那些胆怯、懦弱、没有担当的人,多写点激发他们的热情、激情、豪情的诗文;面对那些发国难财,自私贪婪的人多写点战斗的檄文声讨;面对青年学生,多写点让他们从小坚定理想,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多做贡献的励志诗文,点燃他们的希望,照亮他们的人生,启迪他们的心智;面对那些在创造的工人、劳作的农民、耕耘的老师等,把我们的笔墨多聚焦他们,多写党委政府解决民生和抓生态文明等文章,克服低俗、庸俗和媚俗,多写点直抵人心、净化灵魂、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诗文,少点花儿草儿,少点风花雪月,多点正能量,多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文章,唱响正气歌,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我们的文学艺术更加激励人心,让我们的文化建设体现规律性、赋予时代性、彰显创造性,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提供更加更加丰富的心灵和精神滋养,这不仅是作家诗人的责任,其实,也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唯有如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不会重现落后挨打的历史悲剧!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我们学习历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不走失败的老路,少走发展的弯路,多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之路,特别是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一定要具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启迪教化更多的人,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方向,努力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文明进步,多出精品,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学艺术家的光荣使命,更是我们不能淡忘的初心和责任。在用文学作品启迪人、警醒人、教化人方面,特别是让我们如何思考人的本性,如何保持人类的良知,克制战胜人性的弱点,多一点理性和善良等方面,张纯如用她的行动和年轻美丽的生命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拷问自己的灵魂,值得我们更多的思考文学的责任,作家的使命与责任,对这个使命与责任的思考,实质就是我们必须多写为国家、人民、民族具备高度负责的精神,必须恪守底线,必须坚守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少一点献媚,多一点筋骨,多一点接地气,有温度,冒热气,带露珠,散花香的文字作品。只要我们的方向明确了,步伐坚定了,心里有数了,好的作品就会脱颖而出,广大人民和读者就会为我们点赞!

作者简介:雷学刚,土家族,湖北利川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重庆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政工师,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市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法人兼秘书长。座右铭,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好。



●中国网·新重庆——〖讲好重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