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鋅缺乏症臨床防治專家共識》發佈,預防治療看這裡

是一種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微量營養素,參與機體內許多生理生化過程。近年來,全球鋅缺乏症的趨勢和流行程度趨於穩定,但在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中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制定了《兒童鋅缺乏症臨床防治專家共識》,以期指導和規範鋅元素在兒科的臨床使用。

鋅缺乏症的預防

人體中的鋅元素主要通過膳食獲得。預防鋅缺乏,首先需要堅持均衡膳食,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進食一些鋅含量較豐富的紅肉(牛肉、瘦豬肉、肝臟等) 、部分海產品(如牡蠣,但不宜大量食用) 、魚類、禽類等。

對易患缺鋅的高危人群適當補充鋅的每日供給量,如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兒、慢性腹瀉和吸收不良綜合徵的患者、長期採用腸外營養的患者等。因母乳鋅含量不斷降低,出生6 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單純母乳餵養已無法滿足其營養性要求。

根據兒童鋅元素營養性需求,可量化地估計其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2017 年國家衛健委發佈行業標準《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對鋅元素的DRI 給予推薦,包括平均需要量(EAR) 、推薦攝入量(RNI) 、適宜攝入量(AI) 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 ,見表3。

《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发布,预防治疗看这里

由於居住環境、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鋅元素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含量不同,補鋅時還需參考本地區正常兒童鋅元素含量參考值。

出現鋅缺乏時,首先積極去除糾正缺鋅原因。鋅元素的補充應優先日常膳食補鋅。對於早產兒缺鋅,正常母乳餵養通常足以糾正。如果母體鋅儲備過度消耗或鋅缺乏,母乳可能會缺鋅。哺乳期成年婦女的每日推薦飲食鋅攝入量從每天11 mg 增加到每天12 mg。如果乳汁分泌低,嬰兒將需要補充替代。

人體對膳食中鋅元素的吸收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某些疾病狀態下,存在無法快速、準確扭轉鋅缺乏的問題,可使用多種鋅鹽及其複方藥物等補鋅藥物,如賴氨葡鋅顆粒。

WHO 急性腹瀉病指南中推薦選擇水溶性較好的鋅鹽便於口服,包括硫酸鋅、醋酸鋅和葡萄糖酸鋅。

對鋅元素縮短感冒病程及減輕病情的臨床作用目前還存在爭議,不推薦常規用於兒童普通感冒。

補鋅治療應口服給藥,宜選用易溶於水、易於吸收、口感較好、成本較低的補鋅藥物。相關藥物代謝研究顯示,單獨給藥後,葡萄糖酸鋅、硫酸鋅、醋酸鋅的吸收效率相近,均高於氧化鋅。常用補鋅藥物具體見表4。

《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发布,预防治疗看这里

過度補鋅的風險

日常膳食鋅充足時,加用補鋅藥物存在鋅元素攝入存在超UL 劑量的可能性。兒童最高攝入耐受量(UL) 以內補鋅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在兒科臨床中少見,但高劑量鋅會產生急性毒性,可能對免疫系統、鐵、銅和膽固醇的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可致噁心、嘔吐、食慾降低、腹瀉及頭痛、貧血、神經系統病變和脂代謝異常。

《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发布,预防治疗看这里

以上內容摘自:兒童鋅缺乏症臨床防治專家共識編寫專家組,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兒童鋅缺乏症臨床防治專家共識.兒科藥學雜誌.2020,26(3):46-50.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