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政策“打架”,购房者听谁的?

中央与地方政策“打架”,购房者听谁的?| 老哥直播

中央始终坚持“房住不炒”


周一的房产点评中,我们曾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不同步?


中央始终强调“房住不炒”,但疫情期间,已有30多个城市出台救市政策。以往都说买房跟着政策走,这样的情况下,跟中央政策走,还是跟地方政策走,无疑让投资者陷入迷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央是什么态度。


中央始终把控着房贷政策、房价涨幅,将房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


2月19日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称,

“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其中针对房地产领域明确,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从央行的会议精神看,中央仍然想保持房地产政策的稳定。


中央与地方政策“打架”,购房者听谁的?| 老哥直播

地方政府推行“因城施策”


而地方政府的立场观点就完全不一样,疫情期间,有41个城市出台了和房地产相关的救市政策,有的城市甚至还突破“四限政策”。


比如衡阳,出台新政对购房实行契税补贴,对大学生购房补贴5万元;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二线城市如苏州,也出台了比较激进的政策,简单说就是价格不封顶、不限价了,并“取消了执行42个月的强制性现房销售政策”。


苏州这样一个2019年房价大涨的城市,为什么会急于救市?其实,苏州政府的现状或许是多地政府现状的缩影:


第一,地方政府现在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度非常高,如果土地出让金跟不上,各地政府财政压力将会很大;


第二,地方基建规模大,政府债务沉重,不少中小城市地方政府财政都处于破产边缘;


第三,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减税压力大,再加上这些年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被抑制,又碰上疫情的影响,压力自然非常大。


地方政府的有压力,放松调控的要求就更加迫切。未来,经济压力、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大,进一步放松调控也是情理之中。


中央与地方政策“打架”,购房者听谁的?| 老哥直播

中央和地方,最终目的一致


但这几天中央的调子似乎也有所改变。2月23日中央召开的会议提出:


1、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


2、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


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4、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可见,中央已经开始担心“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地方债发行量会增加,国债也会增加。


中央说的第四点非常重要,现在中西部、东北,很多地级市、县和县级市已经面临“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巨大压力,衡阳、驻马店之所以出台楼市新政,就有这个因素。


因此,当经济出现趋势性变化之时,中央对地方的调控政策都会默许,甚至有可能出台更有力的刺激政策,从“因城施策”,演变为“因国施策”。所以购房者不必为表面上的不一致感到手足无措,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坚持“房住不炒”,但经济遇到困难,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房地产救市。因为救了房地产,才有可能保住经济,

必要时夜壶还是拿来要用的


至于夜壶的用有多大?能不能三番五次担当救经济的重任?各类刺激政策如果一齐出台,那么楼市会不会又是一轮大行情?低位救市和高位救市效果有什么不同?下次直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欢迎大家收看。




总编| 二叔 主编 | 曹李鹏 主笔 | 小雨

见习编辑 | 张兆强 运营 | 曹李鹏 出品 | 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