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佳人轻舞《白纻曲》

——余越园作品赏析


东南日报副刊《金石书画》特刊合订本第一册的首页很有意思,是一则启事——《介绍余越园先生书画》。启事开头简略介绍越园先生的个人简历,后面则是其作品的润笔清单,如画例:“中堂,三尺十二元,四尺十六元……”;如书例:“楹联,视中堂之半,题跋加半……”;如寿屏:“以五行每行二十五字为限,字多另议,劣文不书”;越园先生在润笔上还注明:“先润后写,随封加二”等等。应该说,此等润笔标准,在那个时代的书画家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越园先生的润笔费虽不低,但从留传下来的作品看,却件件不含糊,大多物超所值。

这幅行书立轴《白纻曲》或许就是这类作品。此作书于乙亥年夏。乙亥年是1935年,越园先生寓于杭州菩提寺路萓寿里二号时。萓寿里二号是一栋二层青砖洋楼,如今,它挂着的门牌号为“萓寿里16号”。实际上,“萓寿里”之名也与越园有关。1928年7月,越园先生自天津来杭州,在北山街原82号赁屋而居。1930年,他在此买下1亩2分土地开始兴建。1931年,这栋西式别墅建成后,越园先生为其名曰“寒柯堂”。后来,何柱国、宋延华等名人也来此买地盖房,不久便形成了里弄,但并无里弄名。当年,杭州市的建设部门请越园先生拟定里弄名,恰遇其母亲70大寿,越园先生便起名为“萓寿里”。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这幅作品尺寸117×39,三尺有余,上海文物公司出库,原裱,纸本,品相完好。立轴右上钤印:龙丘丛桂里旧家(朱)。这枚印平常较为少见,信息量也大。龙丘是龙游古县名;丛桂里,在龙游城河西街,南宋状元刘章《丛桂坊记》有记,吕氏一门五进士,皇帝特赐立“丛桂坊”以资旌表,一时“郡邑荣之”之事。越园先生故居在丛桂里,现已列入县级文保单位。

越园先生在《春晖堂日记》记:“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晴,作书复桥时雄,允为其改纂提要。热甚似不能作事,卧读《姑溪集》遣之。登安又为刻两石如次。”其中首枚便是此印。他在两枚印下方注:此胜络园所刻。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韩登安,祖籍萧山,1932年加入杭州西泠印社,曾任该社总干事、兼龙渊印社常务监事。解放后,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他平生以篆刻一门最为人所称道,从艺时间垂50年,作印二万余方。韩登安和他师承的前辈、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有着相同的篆刻立场,如“印从书出”,重视篆书和写篆的功底,重视金石意趣的表达,在务求工稳一点上亦颇为接近。由此可知越园先生喜欢此印之因。

立轴内容摘自刘铄的《白纻曲》: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白纻曲》作者刘铄,南朝宋宗室,诗人。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弑文帝自立,刘骏起兵讨伐,铄归顺较晚。同年五月,刘骏称帝,铄进司空,赐药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铄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余首。《隋书·经籍志》载刘铄集五卷,《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以《寿阳乐》九曲为刘铄之作,收入《清商曲辞》。这首《白纻曲》为乐府吴舞曲名。白纻指白紵所织的夏布,曹魏以后合并杂舞,白纻舞并入巾舞,几乎成为巾舞的代名词。诗描写的就是一幅佳人轻舞白纻图。

立轴左上落款:一亚仁兄先生属,乙亥年夏余绍宋。时间上与“龙丘丛桂里旧家”印相符。左下有二方钤印:龙游余绍宋印信长寿(白),越园别号寒柯(朱)。其中“龙游余绍宋印信长寿”印在《春晖堂日记》卷四十八中有介绍:“民国二十三年一一月卅日,阴。余所蓄印泥有十数种,究不知所印之件历久能不变色否,兹各钤一印,记明其盒之形式,待明年今日验之,以觇其优劣也。以购置先后为序。”其中所用的全是此印。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我小心地将此立轴挂于壁上,默念,静赏,玄想佳人仙仙徐动,举袖轻舞,若来一杯酒,岂不妙哉?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1934年《东南日报》刊载一则龙游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