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唐塔傳說,李靖降服哪吒所用寶塔

在黃河下游的鄆城縣城內,矗立著一座巍峨古樸的古塔,當地人稱為唐塔,也有人叫它荒塔、觀音寺塔或幞頭塔。塔上自古以來居有數千只獨特的燕子,冬夏季蟄眠,春秋季繞塔飛鳴,翅膀似燕,頭及腳腿似蝙蝠,靠滑翔起飛。

鄆城唐塔傳說,李靖降服哪吒所用寶塔

鄆城唐塔


  千百年來,鄆城唐塔以它的悲壯和神秘,縈繞著無數動人的傳說,成為鄆城古老文明的象徵。

  傳說這座古塔,是當年玉皇大帝賜給托塔天王李靖用來降服兒子哪吒的寶塔,由於李靖與哪吒父子感情的日益加深,終於有一天,托塔天王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棄下天門,霎時狂風四起,直颳得天昏地暗,三截斷塔,塔基降於鄆城,塔身落在鉅野,塔頂飄往汶上,故此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只有汶上古塔細而有剎。

  據《鄆城縣誌》記載,“觀音寺塔”因坐落在觀音寺內而得名。原高七級,建於五代·後唐長興二年,故人們稱作“唐塔”。由於地震等原因塔頂倒塌,荒廢已久,至清朝末年,塔頂殘破呈官帽狀,所以也有人叫它“荒塔”或“幞頭塔”。

鄆城唐塔傳說,李靖降服哪吒所用寶塔

鄆城唐塔古建築


  現存觀音寺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券頂乾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假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迥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遊人由北門登臨,穿過塔心室直達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後通過塔心柱轉折上升直達塔頂。殘塔高約32米,周長44米,雖歷經風雨,剝蝕亦甚,然其巍峨古樸,仍不失為一方勝景。塔四周碧水環繞,夏日晨昏,上千只“雲燕”繞塔飛鳴,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為壯觀。

鄆城唐塔傳說,李靖降服哪吒所用寶塔

鄆城唐塔·蟲鳥飛集


  據說唐塔燕子與眾不同,一年四季在塔內築巢,且從不落地,因此,吸引了許多鳥類學家探究其中奧妙。春夏之交,無數昆蟲飛集塔頂,遠看如縷縷青煙,裊裊上升,成為雲燕啄殺的對象。若此時登上塔頂,向西眺望,便可以看到廩丘古城和孫龐大戰的幻影,這便是古代鄆城的又一景觀——廩丘霧市。

  《鄆城縣誌》對這一“千年猶多瑞靄凝”的海市蜃樓有諸多記載,清代鄆城知縣陳良謨也留下“無蜃如何有海市,遙瞻疑是彩雲蒸”的觀感。

  據傳,1993年的盛夏,一個巨大的火球繞塔一週後沿塔身急速落水,隨著一聲巨響,形成了一個近30米高的蒸汽柱,火球在塔身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然而,青煙般的昆蟲卻從此不見了蹤影。只有荒塔燕子,仍然年復一年忠實地繞塔飛鳴。好奇的遊人無數次登塔搜尋,卻只聞燕語聲聲,始終不見燕巢蹤跡。這些現象和傳說給觀音寺塔蒙上了一層濃郁的神秘色彩。

鄆城唐塔傳說,李靖降服哪吒所用寶塔

鄆城唐塔微觀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唐塔和鄆城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歲月的沖刷,洪水的襲擊,千餘年來,人們繁衍更替,不止一次地在兵害洪荒的威懾下背井離鄉,唯有唐塔,始終不渝地屹立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成為鄆城古老文明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