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海、贛、沭、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淮口巨鎮”、“東海名郡”、“淮海東來第一城”的美稱。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內的一條小街

據清《康熙海州志·輿圖·城池》記載,海州古城始建於梁天監十一年(512年),原為土城,由南梁著名將領馬仙琕所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修繕,至永樂十六年(1418年)改以磚砌,設東西南北四座城門,西門“通淮”、南門“朐陽”、北門“臨洪”,東門即為“望孔”。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鐘鼓樓

東門:鎮海門。

1808年編寫的《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建置·城池》記載,當時的海州城東門名曰“鎮海”,說明此時“望孔門”石匾已丟失。

清史記載,康熙七年農曆六月十七日(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發生里氏8.5級大地震,當時懸掛在海州古城,東門之上的“望孔門”石匾,因地震導致脫落損壞,震後在重修東門時,將其重新命名為“鎮海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東門--鎮海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縣,並立石闕,作為“秦東門”。

2016年,秦東門石雕搬遷至秦代時期秦東門所在孔望山山腳下的秦東門廣場。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秦東門雕塑

西門:鐘鼓樓,又稱鎮遠樓。

鼓樓城門高約4米,內徑3.15米,長10.38米,磚石結構,石高1.9米,上以磚作券形拱門,城門上原有鐘鼓樓建築,久圯無存。

此門原為秦漢朐縣城和南北朝朐山縣城西門,目前是僅存的海州城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西門--鐘鼓樓

1991年海州區政府修復了,城門上的鐘鼓樓建築—鎮遠樓。2014年10月修繕後,恢復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炸燬前鐘鼓樓的八角風鈴。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西門--鼓樓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西門--鼓樓

1991年海州區政府修復了城門上的鐘鼓樓建築—鎮遠樓。2014年10月修繕後,恢復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炸燬前鐘鼓樓的八角風鈴。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1991年海州區政府修復了城門上的鐘鼓樓建築—鎮遠樓。

南門:朐陽門。

朐陽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海州古城之南門,後毀於戰亂,1991年重建。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南門--朐陽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南門--朐陽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南門--朐陽門

1991年重建朐陽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1991年重建的朐陽門

北門:臨洪門。

臨洪門為海州古城之北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北古城牆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北門--國民黨時期改中正門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古海州城北門--國民黨時期改中正門

2017年重建,城樓總建築面積288.6平方米,城樓高19.9米。

連雲港海州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

2017年重建,城樓總建築面積288.6平方米,城樓高19.9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