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这些实践经验让云南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

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3月19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举行,会上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分享了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云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完全正确,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科学有效。

讲到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黄云波表示云南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攻坚工作格局。

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在于——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和政府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双责任、双推动、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通报、一年一约谈;行业部门层层定责任、定计划、定任务、定资金、定奖惩;全面落实“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措施。

36名省级领导分别挂联1个深度贫困县或1个贫困县,实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25509个部门挂包85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考核通报,74.83万名干部职工与187.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亲戚”;4888家民营企业、商会与526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经验在于——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推动巡视整改工作。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坚持“一领域一清单、一地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上下联动“实打实”解决难题,“精而精”指导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整改、一线问效”,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

经验在于——实行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和“红黑榜”通报制度。把监督资源和监督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把督促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2次召开88个贫困县纪委书记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分析、研判监督工作情况,对州(市)、县(市、区)纪委监委巡视整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以“红榜”“白榜”方式通报、亮相,对州市县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或提示预警,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经验在于——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坚持先难后易、先行攻坚,一族一策、一族一帮,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41%,除傈僳、怒族外,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

经验在于——脱贫措施“户户清”,推动“六清六定”工作机制的形成。以村为工作单元,以人、户为工作对象,坚持“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盘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量,一体规划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措施,统筹布局贫困县乡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累计入库项目15.2万个,完成项目13.5万个,覆盖98.9%的贫困人口,形成全省一盘棋、一本账。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指挥、精准组织、精准落实的攻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策措施“一刀切”、工作落实“大呼隆”等问题,为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验在于——围绕“建设”“搬迁”“拆旧”“帮扶”四大任务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实施了99.6万贫困人口、50万随迁人口易地搬迁建设工作,实现了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

经验在于——建立扶贫实训基地培训基层扶贫干部实战能力。全省分级分类采取实战实训等方式,全覆盖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5类干部,全省累计创建实战实训基地218个,举办培训班2.5万期,培训269.5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攻坚责任更紧、扶贫能力更强、决战决胜信心更足,精准扶贫理念已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

经验在于——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

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行“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公益岗位补贴,坚决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

此外,积极推行“爱心超市”“三讲三评”“五分钱”工程、“村史室”“小喇叭”工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具有较强启发性、示范性和借鉴价值的创新做法,强化价值引领,引导比学赶超,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