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本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与坏,这句话你怎么看,为什么?

笨鸟早飞哥


同样的烛光,为什么人的感受不一样?

  • 举个例子,如果我很喜欢点燃的蜡烛,看到蜡烛就觉得很温暖,内心会有一种愉悦感。
  • 并不是说,点燃的烛光一定能让每个人都产生温暖感,能让每个人开心。
  • 蜡烛本身没有好坏,烛光也没有魔力,但是如果我赋予烛光一种能够影响我情绪的力量,见到烛光这个信号,大脑开始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系统传递递质,分泌了多巴胺之后,我就有兴奋和开心的感觉。
  • 多次反复训练,可以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就能说清楚,以前吃了酸梅,会分泌口水,然后我想到酸梅,看到画上的梅子,也能联想到酸这个味道,也会分泌口水,所以能够止渴。

半杯水的好坏

  • 常听到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了,觉得好开心啊,我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看到半杯水,觉得很焦虑,我居然只有了半杯水。
  • 也就是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了好,悲观的人看到了坏。
  • 事情本身,是有阴阳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宇宙中,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来。

这个问题问的很妙

  •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客观现实”,一个是“主观判断。”
  • 事情本身,发生了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比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然后从西方落下,这就是客观现实。
  • 而事物的好坏,其实是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给事物贴上的标签。这属于“主观判断”。
  • 所以不一样的人,遇到同一件事情,就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 因为每个人对事情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主观判断模式。

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去看问题

  • 其实读《易经》也好,《道德经》也好,《心经》等经典,释道儒其实都是在教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高度,去看待我们遇到的事情。
  • 世间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儿形容的是方法特别多,不是真的指的有84000种方法。
  • 这些方法,都在让我明白,是我们的“分别心”,对事情的看法和判断模式,导致了一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 所以,佛教经典里才教我们:“无我”,去掉自己的“分别心”。这样才能看到事情原本的面目。
  • 圣人会怎么办呢?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其雄,守其雌。”

拈花小姐姐


你好,我是国风,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就是为自己某些卑劣行为的辩解!

什么事物没有好坏?天地有阴阳,朝晚有寒暑。有正的一面,必有反的一面,有好的一面,必有坏的一面。怎么可能没有好坏?有本事你找出来没有好坏的事物我看看!种上一粒稻米,会收获一包大米。种下一棵毒草,会接出无数毒瘤。事物的本相就是有好有坏。

所以才在这个世界上有正有邪,有鬼有神!我们才在这个世界上努力追求正义的活着,并小心翼翼的不使自己因为一时的失误跌入魔道!天地也因为一股浩然正气而悠远流传!

但看尊驾这句话是什么鬼?事物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坏。你这意思通俗点讲,好人犯了强奸罪不是罪,只有坏人犯了强奸罪才是罪么?

这是典型的唯心思想,背离客观事实!绝对要不得!事物本身就有好有坏,人努力加入好的事物就是好人,着意靠近坏的事物就是坏蛋!是事物决定的人,而不是人决定了事物!


国风1974


这句话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己经总结的很清楚,王阳明教育自己的学生时举了个例子,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也是王阳明心学关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经典描述!

事物的好坏本没有绝对的,只是所处环境不一样显现出在人心中相对的好坏!王阳明教育学生也做过此类的辩论,王阳明有个弟子,叫薛侃。有一天,他在花坛里除草,正所谓“锄草日当午,汗滴花下土;谁知花之美,朵朵皆辛苦”,因为花难养,草难除,他不禁开始抱怨:“天地之间,为什么好的东西难于培养,坏的东西又很难除去啊!”这话正好被路过的王阳明听到,就教育他说像花草这样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好坏之分?你想看花,就认为花是好的,草是坏的;如果你想利用草,又会认为草是好的了。这样的好和坏,都是从你心中的喜爱和厌恶所产生出来的。例如黄金是不是好东西人人喜爱,可如果吃到肚子里能说是好东西吗?

所以事物本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不同的人心中才有了相对的好坏!


审细


哲学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无关对错。

至于“好与坏”实际上是有参照方的,是相对于而言的。比如:老鼠偷吃粮食,相对人类来讲是“坏”;但是田鼠却可以帮助庄稼吃害虫,又是“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好、坏判定也是相对的。

所以,事物好坏是相对而言的。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总结评判,赋予事物主观情感的结果。


诗酒逍遥客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好”与“坏”。什么叫事物的好与坏?在一特定的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主要的推动作用,就是好事物。反之,主要起阻碍作用的就是坏事物。比如,人生病了,吃药虽然痛苦,但能治病,那么吃药就是好事,不吃药就会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当然就是坏事。

"好“与"坏“是一对矛盾,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这个场合是好事,换个条件就可能是坏事。事物的好与坏的变化,很容易误解为"事物本身没有好坏"。好与坏当然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同样以吃药为例,我们的限制条件是生病,如果不生病,吃药肯定就是"吃错了药"[捂脸]。不能说好与坏能相化转化就是"事物本没有好坏"。

如果事物的好坏是人赋予的。那么就是说,人们以为是坏的事物,再好的事物也是坏的。同样以生病吃药为例,巫医们认为吃药是有害的,能改变吃药治病这一客观属性吗?同样的道理,坏的,不科学的事,大家都以为好也是没用的。大练钢铁,超英赶美,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人们良好的愿望,教训是惨痛!

事物的好与坏是有其客观标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喜欢、憎恶,他都客观存在。清洁的水对于口渴的人就是好的。这是不需要谁认同的。


不着急爱国学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这个问题。希望看到这个回到的能耐心看完:

  • 大智若愚,知无所知

妙智慧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智慧的世间智,也不是外道有漏法修得的智慧,而是含有无漏法之圣意的无上妙智,是宇宙间真正的大智慧。此乃是大智若愚,知无所知,是真心实相的妙用。

  • 分别是最坏的妄心

世间智的世智才聪是有所知,是分别,分别是最坏的妄心。知无所知,不是象傻瓜、呆子一样,也不是象木头、石头一样,凡事无动于衷,而是不加分别、不加取舍,好坏、长短、是非还是了了分明,但好的不爱不取,坏的不憎不舍。

  • 好坏才是你的妄心分别

因为好坏无非是你的妄心分别,均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又何必痴迷地被假相所惑,跟着外境转动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讲个故事。

  • 卖猪肉的老板

从前有一个禅师四处云游参禅。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个肉铺里避雨。一会儿,来了一个买肉的人,对老板说:“给我割一斤好肉,我全要瘦肉,不要肥的。”老板说:“好呵!我这一刀切给你的都是瘦肉。”买主称心如意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买一斤肥肉,炼油用,不要瘦肉。”老板说:“好!给你一刀肥肉。”这人也称心而去了。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又肥又瘦的五花肉。”老板说:“好,我给你切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买主也称心而去。老板说:“看呵!我这里块块都是好肉。”啊!这个禅师听了,当下大悟。

  • 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

的确,这个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呢?完全是买肉人的心在分别。而这分别心又是多年养成的习气所产生的知见。你养成喜欢吃瘦肉的习惯,就讨厌肥肉,于是说瘦肉好,肥肉不好;他的习惯是喜欢吃肥肉,就认为瘦肉不好,肥肉好。就象人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倘若习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阳明悟行学宫


  • “事物本没有好坏”,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管万事万物存在是个什么状态,比如说石头,大山,水等没有生命的事物。又比如说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有生命的事物。还有比如光影,声音,时间等抽象的事物。它们互相作用,相生相克,只要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合理的,符合自然规律。
  • “是人赋予事物的好与坏”,这是唯心主义观点。这是通过主观臆断,以自我为中心来判断事物的好与坏,这是片面的观点。比如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站在人类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人类的敌人。
  •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站在新冠肺炎病毒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体就是病毒的温床,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站在更高层次看,每一次的灾难,都是因为万事万物具有的能量不平衡导致, 为了达到这种平衡,自然的力量,会让一种事物去压制另外一种事物的发展,来重新达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平衡。
  • 因此,人类做任何事情,需要提前考虑是否伤害到宇宙大自然中其它的事物,需要考虑如何避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才能更好地发展人类文明,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源远流长。


锦霖若翔


这好像是个辩证法的问题。好与坏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一个动态转化的问题。比如说阴晴冷暖,人们从内心讲总是希望晴空万里,风平浪静说是天气好,可是总过这样的日子可以吗?答案肯定是不可以,因为万物就无法孕育了,只能像沙漠一样死寂。人们说寒冷总是不好的,但是在六月三伏天烈日炎炎的情况下,吃上一块雪糕或冰淇淋顿感精神爽朗祛除了暑热,你看这时候寒冷就是好的了。说人为界定有什么不可以。


流星286715711


万物本无好坏!是我们置于其上的价值观,赋予其评判的标准。

简单的举例:智慧本身是否具有好坏?好坏的结果是人们如何去运用他。阴天下雨是否具有好坏,滋润万物是好,遮蔽阳光就是坏吗?苍蝇是好是坏?以人类角度出发都觉得他无比讨厌,换做造物主视角呢?难道就应该不允许苍蝇、毒蜘蛛、毒蘑菇的存在了?

事物本身哪有什么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坏,和我们身为人类的价值观,评判标准,生活习惯,个人喜恶密不可分!就好比生活中,我们去买一块猪肉,肥的好还是瘦的好?要炼油的觉得越肥越好,要炒菜的觉得瘦的好,要包饺子的觉得五花肥瘦相间最好。

上升一下高度,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调皮任性还打架,是好是坏?我们依据他的一些行为定性他为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好坏是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有的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有的认为不淘气就是好孩子,等等。但是我们别忘了,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可能都不同,哪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又哪有不出问题的家长?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本身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他可以有一个意义,也可以有更多意义!试想,用一块石头去捶打一根钉子,这个石头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石头本身还是石头,没人理,放在那,有什么好坏而言,相反,你出门被他绊了一跤,弄脏了新买的连衣裙,这块石头就变成了一块坏石头。

那么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和事物本身,如果我们改变事物以及事情的意义,那我们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态度改变,思想也会改变,进而行为会发生改变,结果也许就跟着变了!

最后以一个著名的情绪小故事收尾:一个单身女子刚搬完家,晚上突然停电,刚点上一根蜡烛,听见了敲门声,她打开门,是隔壁的小女孩,小女孩问:“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单身女子马上就想,我刚来就这样,以后会怎么样!于是冷冰冰的说:“没有”小女孩笑了:“妈妈怕你害怕,知道你家肯定没有,让我给你送来了。。。”这就是情绪调节中的著名理论,想法影响情绪,决定了行为。


陶陶陪你研究事儿


事物客观存在,好坏只是人主观的认定

人对于好坏的认定,是基于自身利益。

一个东西对我们有利,我们会认为它好;

反之若它对我们不利,我们会觉得它坏;

那些对我们无利无害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坏的区分。

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是变化的

人对好坏的认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认为坏的东西竟然对我们有益处,我们也就不认为它坏了;

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原来认为好的东西,它竟不利于我们,也就不会再认为它好了。

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并不简单

其实人对事物好坏的认定,并不是那么清晰简单。

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通常被认为坏的东西,还有好的价值,似乎是个混合体,所以我们会讲它可以怎样,但要小心它亦会如何;

同理,那些被认为好的东西,我们也会发现它有不利于我们的地方。

可谓事物对人有利有弊,人便有可好可坏的认定了。

人对事物的好坏之分,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切记不要盲目极端的认定,事物都是有好有坏的,我们要用一阴一阳的思想去看待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