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


河南大學大一學生楊千藝至今仍在回味幾天前的一場疫情防控網上思政大課。“宅”在家中快50天了,每天讀著疫情相關的信息,她有些焦躁、困惑。直到看到主講教師、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馮秀軍放出的這樣兩張照片:一張是17年前父親抗擊非典的影像,一張是17年後長大的孩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身影。在馮秀軍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楊千藝紅了眼眶:“我突然感覺青春是可以延伸的。我覺得無聊時,我的同齡人們正成為這一代最勇敢的人。我能為國家、為自己的青春做些什麼呢?”……這是一場“現象級”的思政大課,全國千萬大學生“擠”進直播間,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也由此打上了與國家同向同行的烙印。

用好思政的“鹽”,才能講出真理的“味”。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年來,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思政課建設保障,為青年人打好精神底色、夯實人生根基。

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蹚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研究了一輩子的能源與動力,3月9日,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變身為思政課教師,向全國青年學子講起“戰疫中的科學精神”。

在這段20分鐘的視頻中,81歲的老人講述了在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一批批共和國建設者攻堅克難、逆行而上的勵志故事,勉勵廣大青年面臨困難時堅韌不拔、從容不迫,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拍攝“疫情中的家國情懷”微視頻、開設“青年說·戰疫情”微信欄目……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陝西不少高校制定了思政課線上教學方案,充分挖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生動豐富的思政育人元素,高質量、多形式、全方位開展疫情防控期間思政課教學,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從“雲端”講到學子心底。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一堂好的思政課,要直面問題講,更要貼著人心講。一年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密集出臺,全國各地思政課教師深刻把握“八個相統一”要求,在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的技術和藝術上不斷探索,蹚出思政課教學改革新路徑。

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入腦入心的思政課,要學理透徹。2019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精心部署、周密備課,高質量地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基本主線,共八個專題,老師們以廣闊的視野、深厚的理論功底、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歷史緣分”“近代結合”和“當代飛躍”,引導學生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博大精深。學子們紛紛反映這門課如“及時雨”,解疑釋惑、“非常解渴”。

入腦入心的思政課,要因材施教。2019年冬季,在北京體育大學冰上氣膜館,思政課教師陳世陽和著名花樣滑冰選手、北體大競技體育學院教師張昊聯袂,從“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價值觀、“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的體育地位觀和“改革創新、建設體育強國”的體育發展觀三個方面,挖掘體育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堂與眾不同的“冰上思政課”。

入腦入心的思政課,更要因地制宜。一年來,教育部積極實施“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推動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思政課品牌項目,浙江的“課說浙江”思政課教學集體大備課、安徽的“勞動模範和工匠大師進校園”、廣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精品思政課、四川的“‘精準思政’教學模式”等,廣受師生好評。

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按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加速鍵”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熊曉琳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準思政課教師”的教師。

她主持的“熊曉琳名師工作室”,承擔著每年培訓高校思政課新上崗教師的任務。針對新上崗教師的需求和特點,熊曉琳設計了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思政課建設和師德教育、教學法和基本技能訓練、科研基礎能力訓練、異地教學等五大模塊培訓內容。

在教學法和基本技能訓練方面的“微格訓練”中,她把幾個學員分為一組,每個學員上15分鐘的課,其他學員聽課後,對比自己互評。“我們也會把這15分鐘錄成視頻,讓學員自看自評,還把視頻發給專家,由專家進行診斷點評。”熊曉琳說。有學員感慨,“微格訓練”彷彿是給自己的教學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授課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一年來,《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等文件相繼出臺,為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按下了“加速鍵”。

加速配齊配強隊伍。長久以來,師資短缺、班容量過大等一直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來,全國新增專兼職高校思政課教師1.8萬名,其中專職思政課教師6000多名:“我們還在積極推動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管理專家、社科理論界專家、各行業先進模範以及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等上講臺講思政課。”

加速提升隊伍素質。本科與碩士攻讀政治學專業的楊小斌,曾認為自己在高中政治課上是絕對的引領者。但一次因為一個問題沒講解清楚,學生課下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本領恐慌”。“教學是相長的過程,也是學無止境的藝術。”這位北京市十一學校的政治教師申請了清華大學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項目,開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學習。

加速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如今,很多思政課教師都愛登錄新建的“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我們在平臺創新設立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週末理論大講堂’,邀請社科領域權威專家,指導大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在《求是》發表的重要文章共26篇,全年瀏覽量達90餘萬次,累計培訓150萬人次。”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年來全國各地思政課改革創新紀實: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築牢思政課堅實發展的根基


去年出臺的《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讓吉林省高中政治教師劉雪玲激動不已。在這份文件中,要求突出課堂教學質量和育人實效的導向,還要求制定與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崗位特點相匹配的評價標準。

“原來政治課經常被當作副課、無關緊要的課程,經常有老師‘借’我的課補課。現在各級領導都很重視思政課建設,我期待更多的細則落地。”劉雪玲說。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一年來,各地積極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為思政課改革創新、堅實發展築牢根基。

“編外教師”多了——各地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數據顯示,2019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領導共講課、聽課、調研思政課200餘次。有些省委領導為上好課,還專門調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案、講義以及大學生課堂筆記,並與學生座談,瞭解學生思想狀況,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為授課作充分準備。

支持力度大了——教育部會同中宣部在國家社科基金設立“思政課研究專項”,精心研究設計選題指南,首批設立151個項目、支持經費3000餘萬元。在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中設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從2020年起,年度支持經費達到1億元左右。

“指揮棒”開始轉向了——教育部還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和教學研究佔比,將教學效果作為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的根本標準。

“我們有底氣、有能力開好、講好思政課。”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教育部將實施攻堅行動,切實推動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辦出思政課特色品牌:“我們將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工作狀態,深入推動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