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ESI全球前1‰ 南開材料一流學科建設穩步推進

日前,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最新數據顯示,南開大學材料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在941個上榜機構中位列94,篇均被引次數29.74(2020年3月數據),位列國內高校第3。2017年以來,作為南開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以下簡稱“材料學科”)在學校統籌推動,多個相關學院學科共同支持下,取得了長足發展。

本科生培養方面,材料學科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初步形成了理論與實踐並舉、基礎與應用並重的理工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新材料“雙一流”實驗班,定位卓越材料人才培養;天津市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教學成果獎等其它教學類獎項5項,建設慕課2門,建設由外籍教授授課的全英文課程2門。

研究生培養方面,材料學科已建立導師主導的培養小組,根據研究生類別實施分類培養;建立了獎學金評定製度和良好的學術論壇、學術沙龍和學術報告制度;優化了研究生培養方案,向學校提出了“本碩連讀”及“本碩博一體培養”的建議;連續3年開展“博士生科研創新計劃”,參與人數逐年增長;研究生推免比例逐年增長,來自一流大學的碩博新生比例逐年增加;大幅提高了研究生畢業標準,突出代表性成果作用。

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實施新材料人才特區的創新機制,堅持外引內培並重,佈局人才梯隊;以學校“百名高端人才支持計劃”“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等人才改革項目為依託,聘任講席教授1名,引進和培養國家級和省部級青年人才15人。招收博士後助理研究員30餘人;聘任企業專家16人任專業碩士導師。

科學研究方面,材料學科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ESI排名94,新增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或課題4項,在研科研經費約1.14億元,新增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4項,其中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新增天津市稀土材料與應用重點實驗室1個,積極參與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籌建跨學院協同研究平臺“智能傳感材料與器件交叉科學中心”。同時,藉助南開大學百年校慶重要契機,積極與國內外本領域著名期刊合作,推出系列紀念專刊,包括“Advanced Material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SCIENCE CHINA-Materials”、“SCIENCE CHINA-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以第一通訊單位發表文章(IF>3)130餘篇。

服務社會方面,材料學科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為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積極為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社會服務;與中石化、中石油、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建立了5個企業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以及一條小型電池裝配線;投入近億元購買儀器設備,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材料學科大型儀器平臺,並對外提供測試服務;成立了院級成果轉化中心,成功轉化科研項目5項,轉讓經費超400萬元;承擔企業委託項目28項,到賬經費約770萬元。

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方面,材料學科始終強化思想引領,努力營造科學與人文並重的育人環境,通過創新主題教育模式,深入挖掘校史、學科史的教育資源,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科學與創新精神,學生在全國周恩來班“讀原著 寫體會”徵文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同時,豐富繁榮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寒暑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計劃、科技文體藝術活動等,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營造全面育人文化氛圍。

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材料學科整合現有資源與學科優勢,建設省部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市“新材料和清潔能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舉辦“中美功能材料前沿論壇”和“2018南開先進材料國際研討會”等一系列國際會議。近兩年來,共有超過100名外國專家來校交流訪問。與劍橋等世界頂級高校建立聯合工作室,籌建聯合研究中心,舉辦“2019南開-劍橋先進材料學術研討會”。已經聘用兩位外籍專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課程;每年派出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短期和長期國際交流。本科生國際化培養比例逐年提高。同時,以南開大學百年校慶為契機,在Nature等頂級期刊上介紹南開材料學科,併成功承辦了Nature Conference等國際會議,學科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當前,南開材料學科正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重要講話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爭做標杆,以建設國際一流學科為目標,以高素質“人才培養”為核心,積極調整學科結構,完善專業佈局,培養具有紮實理科功底、卓越工科技能、出眾創新能力的理工融合型新工科人才,持續建設引領學科前沿、支撐國家發展、服務社會進步的高水平教學與科研隊伍,為把南開大學材料學科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新材料/新工科人才培養基地和新材料產學研示範基地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