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改正“习惯性犯错”?

金婷25


我家也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其实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甚至是高年级的孩子,在平时的考试或者是做作业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我们经常说的粗心的情况,很多的题目可能会做,但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做错了,我们就会归结为孩子不仔细,仔细点可能就能够做对了。

但当这样的情况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是以粗心的理由来给孩子开脱呢,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孩子所谓的粗心,其实就是自己的习惯没有养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粗心问题的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粗心的情况呢,我觉得关键还是三点。

01 注意力问题

很多孩子在上课或者是考试做作业,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家女儿就是这样,据老师反映,她上课就是感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在讲什么好像跟她没有关系,她就是自顾自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听讲。

在家里写作业看书也是如此,不仅自己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还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分心。

我想很多的孩子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孩子经常犯习惯性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理解力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接触的事物还是有限的,所以在理解力上还没有真正的发展成熟起来,比如说典型的就是看题目,有些孩子可能题目都没有真正的看懂,就马上去写答案了,她也是完全靠着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而没有认真的去读懂题目。

03 执行力问题

有的孩子做错的一道题目,然后她可能就会一直错,因为她没有对题目真正的理解,而且可能也是为了做完成任务而做题目,每次都是习惯性的去回答,且没有总结回顾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屡错屡犯的情况出现。

这其实就是孩子的执行能力还不够,没有自主学习或者是总结提炼的能力,只能从表面下功夫,无法实质性的理解。

对于孩子的习惯性犯错,其实也是习惯的问题,我觉得只要孩子养成两个个习惯,就可以较好的避免不必要的犯错。

01 学习习惯

这个可能说的有点宽泛,但这应该是孩子必须养成的好习惯,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细节和过程。



  1. 阅读习惯。这应该是孩子必须一生都要有的习惯,因为成绩是一时的,而阅读和知识是会跟着孩子一辈子的。
  2. 书写习惯,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学霸或者是学习的佼佼者,都会有一手好字,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多多练习。
  3. 计算习惯。这其实就是孩子的计算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这对她以后的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
  4. 总结习惯。这其实就是回顾总结,说的简单具体点就是做一个错题本,让孩子把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通过不断地练习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02 运动习惯

我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习惯是阅读和运动,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而运动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同时,如果一个孩子热爱一项运动,她就会付出加倍的努力,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培养注意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结束语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萌卉妈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的女儿也是刚上二年级,三岁前因为工作没有带在身边,外公外婆比较宠,所以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我带在身边后,每一次犯的时候,我会在她这个坏习惯做完后和她聊,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做?再教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然后再她下次有表现好时适时的奖励她,慢慢的她也意识到了这些坏习惯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最后也慢慢的改善了!每个孩子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耐心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良药!


宝妈随记


习惯性犯错误和错误是两回事,习惯性错误就是积累的错误。而错误是正常化的言行表现。一个非正常错误,一个是正常化的错误。

比如说:孩子本来不会骂人,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学会了第一次骂人,骂人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被家长认为是无关大碍,不去制止和在意,这种错误被孩子多次积累之后,就形成了孩子骂人的坏习惯,好像不骂人就不舒服一样。这种错误的坏习惯就是父母溺爱或者是娇纵的结果。习惯的形成是难以改变的,甚至家长要付出多倍的努力也很难改变。这是家庭的不幸。

正常化的错误就是,孩子第一次骂人,父母就马上意识到孩子的错误,并且引导和鼓励孩子承认错误,绝不迁就,孩子的错误得到及时改正。可以犯错误,但是不能一错再错,错了就改,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表现,这是家庭幸福的征兆。

所以,你说怎样让孩子改变习惯性错误,孩子的习惯性错误是家长造成的,可不是孩子生来就会的,所以家长要先改正错误,孩子的习惯性错误的养成不是孩子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家长的影响,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无知。家长不改变,想让孩子去改变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家长不要求自己改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只是要求孩子去改变,家长也太自以为是和霸道了吧!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就是错误的榜样,别人的帮助更是没有任何意义,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养成好习惯,首先就是父母要懂得家庭教育常识和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榜样,孩子还小,很容易纠错,很容易改变,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再想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就已经晚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



元之创客


记得女儿一年级的时候,老犯同样的错误,完全失去了知错改错的能力。

我挺纳闷,就询问女儿为何突然如此?

女儿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说的六岁以后改正错误就困难了?

我恍然大悟!

女儿六岁之前,我经常告诉她:小孩子犯错很正常,但知道是错的,就要努力改掉,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六岁之前你改正错误很简单,如果你大了,改正错误就困难了。一个人年龄越大,改正错误越困难。

我只好努力纠正自己给她带来的误会:妈说的改错困难,不是改不了啊,只要你愿意改,坚持努力,改正错误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如果你从现在就改不了自己的错误,你怎么可能进步?

为何孩子会习惯性犯错?一方面是不良习惯不好改变,另一方面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没有正确认知,不知道这种错误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严重影响。

建议家长试试这样引导孩子:

1、和孩子一起分析这种行为给自己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2、引导孩子正视问题,认识到改错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能。

3、树立改错决心,制订改错计划。

我当初是帮助女儿制订了一张成长进步表格,把她自己意识到的问题和我们感觉她需要进步的地方写下来,贴在墙上。然后每周统计一次,将改掉的错误、进步的地方打勾,其他方面继续努力。

效果挺好,家长可以试一试。

4、当孩子再犯的时候,少批评指责,多鼓励暗示。

给孩子以信任和信心,他们才有改错的勇气和毅力。

结束语:改错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给孩子时间,督促、帮助他不断纠正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改掉“习惯性犯错”的行为。


妈咪老师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的表现很重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作出改正呢?家长学好这三个举动,就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让孩子写错误原因,对抗顽疾错误

有的孩子出现错误是因为孩子的思想根源比较严重——孩子反复犯错,这个时候小学生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写“心理病历”,里面包括了一些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所需疗程,都让孩子自己来写。

这个办法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去分析自己的出现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制定对策,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减少犯错。

用心理说明书代替写检讨书

小学生犯错误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家长批评打骂让孩子写检讨,都常常么有什么效果。这其实还是因为,孩子还没有了解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动机。

小学生家长想要帮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让孩子写犯错说明书,并且要求孩子认真详细的写一下:基本上,使用的是心理描写的办法——需要孩子描写一下自己犯错误前、犯错误时的想法。

这种办法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错误的原因,因为通过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孩子才可以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进行正确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方式弥补犯错

小学生家长可以尝试着告诉犯错误的孩子,采用适合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犯的错,比如唱歌或者用劳动的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太大的压力,出现逆反心理;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小错误,那么这样也不会让他产生“荣耀感”、“骄傲感”;还有就是这样做还能保证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容易破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

那么,各位家长朋友们应该知道您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如何教育孩子了吧,合适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以后少犯很多错误,这样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加省心



切克夫斯基


习惯性犯错也就是孩子也知道是不对的,但是根本板不住,就像已经形成了习惯,想条件够了想不范都不行。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建议家长不要死盯孩子犯过的错误,因为越是盯住孩子犯过的错误,不断提醒,更正甚至惩罚,在在孩子大脑中越形成强联系,孩子这个错误月很难改变。

那么,如何可以有效的改变孩子习惯性犯错的现象呢?

我给大家支一招,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很快改掉孩子习惯性犯错的现象,还可以培养出你希望的优秀孩子具有的好多的好习惯。也可以说,你想要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孩子就可以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

这一招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为之,当你发现孩子经常范某个错误,你试图改变孩子这种现象的时候,或者说,你发现孩子有了不好的习惯,你试图改变孩子这个不好的习惯的时候。不去指责,也不要强化孩子所犯的错误或者不好的习惯,而是反过来去找孩子与此不好的习惯相反的好习惯,然后不断肯定与强化,不断扩大孩子好的习惯,随着好的习惯不断扩大,与之相反的坏习惯就会不断被挤压,不断的减少,当好习惯完全覆盖了坏习惯的时候,你要解决的孩子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是改变孩子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变孩子习惯性问题出现的有效方法,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我的专题里,可以关注一下。


高效学习刘老师


考虑的面不够全面


小红爱跑步


老师帮助改正可能是瞎子点灯。这个必须父母引导。


令狐青云89088282


既然是习惯性犯错,就是问题明显摆在那,孩子也有初步认识,就是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性格、习惯使然。我认为最根本的帮助方法:下点猛药,多管齐下。

考虑到孩子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习惯性犯错”还是初露迹象,这个“猛药”不宜过猛,恰到好处为佳。猛药是什么?就是罚。其实教育中的罚,对于犯错,特别是习惯性犯错是一种最起作用、最有实效的教育方法。但是如果是老师,站在老师目前身份尴尬的角度,要罚,要么征得家长同意,要么建议家长去执行。

我们就以语文孩子总是写错别字,常常缺胳膊断腿的;数字加减总是错误结果,即使很容易,由于粗心,甚至把已算出的正确结果却写出一个错误答案为例,选择语文谈谈“怎样帮助”。

试想呀,为啥孩子习惯性犯错:写出错别字,或者缺胳膊断腿的?无外乎1,字词的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2,习惯不好,粗心大意;3,写完了事,万事大吉不检查,毛毛糙糙。怎么办?

对孩子提出正面要求一定说过很多遍,意义已不大,和孩子一起分折一下犯错原因和危害还是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选罚教育我认为最有效。所谓猛药、所谓罚,就是把所有错別字收集、归纳起来罚遍数。让孩子吃点苦头,既可让孩子记牢这些字,又可让孩子在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毛糙性格方面有所醒悟,甚至还会明白有错就得纠、常错就得罚的一些做人道理。当然,罚要讲究尺寸。

还要多管齐下:

1,作业前,让孩子先静下心来。

2,默念先入为主的意念:我不要写错。

3,写完之后仔细检查。

4,先保证一次写对无错误,给予肯定小奖励;而后二次、三次、多次连成一片无错误,大肯定大奖励。

不知这样的帮助会不会有实效、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