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歐陽修反對,王安石為何不下手打擊報復他?

紅雲文化社


宋代文人之間,比較講究君子之交。王安石和歐陽修雖然在政見上有不和的地方,但是彼此是交心的朋友,這倒是真的。

王安石比歐陽修小了14歲,在那個時期,已經屬於兩代人了。和蘇軾一樣,見了歐陽修,王安石也是晚輩。

可是王安石的官是越做越大,而歐陽修的官是越做越小。以至於後來王安石升任了宰相,可歐陽修卻不得不辭官回鄉。

01王安石與歐陽修互贈詩篇,表達彼此的好感。

王安石作為後生,本應該拍上級領導的馬屁,以求留在京城任職。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即使到外地做官,在京城也保留了相應的職位。

可是王安石反其道而為之,他偏偏就是不願意入朝為官。即使朝廷提拔他,他也表示拒絕。他認為在地方上做個縣官挺不錯的。

這樣一來王安石的名聲就比較大了,當時歐陽修是文壇領袖,也是北宋的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在曾鞏的推薦下,歐陽修對王安石的作品產生了興趣。他為了表達自己對王安石的欣賞,甚至寫了一首詩給王安石: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試拂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樽酒盍留連。

詩的大致意思就是,小王你的文章寫得好,跟李白的詩、韓愈的文章有的一比。我已經老了,將來是你這樣優秀的人的。大宋文壇改革的希望,可就都寄託在你身上了。

由此可見,歐陽修對王安石是非常看中的,他甚至認為將來北宋文壇的未來,要依靠王安石,當然了這樣的話,歐陽修對蘇軾兄弟也曾經說過。

王安石作為晚輩,即使再橫,也不會不給大領導面子。所以他在收到這首詩以後,也給歐陽修回了一首詩: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王安石這話就非常霸氣了,他直接告訴歐陽修,寫文章這種事情,他不喜歡,他也不會繼承歐陽修的衣缽,對北宋文學做出什麼改革,沒興趣。

歐陽修看著回信,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王安石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不會趨炎附勢,將來一定可以在政壇馳騁,所以歐陽修在仕途上並沒有打擊過王安石。

02歐陽修反對青苗法,被朝廷點名批評。

歐陽修這個人是有私生活爭議的,即使他自認為沒有什麼越軌的行為,也無法承受如此強大的輿論壓力。

不久之後歐陽修主動向朝廷提出外調,京城是待不下去了,還不如到地方上做個逍遙自在的人,這個想法是不錯的。

宋英宗死後,宋神宗上臺,他是一個有膽量改革進取的皇帝。所以他開始重用王安石,王安石成為了參知政事的時候,歐陽修已經63歲,他發現青苗法是有問題的。

  1. 青苗法是王安石改革中的一條法令,過去沒錢用的農民,會想辦法跟地主借高利貸。當然借款的利息是比較高的。
  2. 王安石想了個辦法,直接讓老百姓跟朝廷借錢,利息比民間要低,這樣既解決了高利息的問題,又為國家增加了收入。
  3. 這本身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只是各地的政府官員開始胡搞。他們為了提高業績,強行拉老百姓借錢,不缺錢的也必須要借。這就好比拉橫幅說不裝ETC,就不歡迎上高速一樣。

這下子事情就麻煩了,可是王安石坐鎮中央,他看不到這些。那些改革派的大員們都看不到這些,而地方上只有良好的業績,國庫收入倍增。

所以歐陽修強烈反對這一變法策略,不願意在自己的轄區實行青苗法。他甚至上書要求宋神宗徹底取消青苗法。這件事得罪了王安石,結果歐陽修被全國點名批評。


03歐陽修提前告老還鄉,只為保住晚節。

王安石有沒有給歐陽修穿小鞋呢?我認為是沒有的。但是全國點名批評歐陽修這件事,的的確確王安石沒有反對。

昔日有知遇之恩的人,如今落得如此下場。王安石是絲毫沒有愧疚可言的,他的官是越做越大,成為了朝中宰相。

而歐陽修這個時候卻也不得不掉過頭來拍王安石馬匹,當王安石成為宰相以後,歐陽修曾經寫信各種誇讚王安石。

修以風節自持,既數被汙衊,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諡曰文忠。---《宋史》

但是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可見王安石是不喜歡歐陽修這個人的。當時因為歐陽修的名氣很大,而且資格很老,是個做宰相的料子。

所以宋神宗就詢問王安石,這歐陽修能不能做宰相。最初王安石只是誇讚歐陽修的能力可以,但是問道這個問題的時候,王安石表達了自己明確的態度,那就是不行。

我認為這裡王安石沒有落井下石的想法,他只是覺得歐陽修是個反對變法的守舊派,所以不想讓他破壞自己的變法大業。

此後歐陽修終於心灰意冷,選擇辭官回家。他心裡非常清楚,只要王安石不點頭,那他歐陽修的仕途也算是到了頭了。與其等到被人攆走,還不如自己主動下臺的好。


總結:宋朝文人君子之爭居多,值得欽佩。

王安石和歐陽修是這麼個結局,其實王安石和司馬光也是不對付的。司馬光成天研究歷史,他也是一個嚴重的守舊派。

所以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司馬光表示反對,反對無效以後,他便一頭扎進了書堆裡寫資治通鑑去了。

可是每次皇帝問起司馬光的時候,王安石還是豎起大拇指,是個人傑。若干年後,司馬光著書成功,而王安石已經被罷免了相位。

司馬光得到太后重用後,太后詢問王安石是個什麼樣的人時,司馬光一個勁兒地誇王安石。司馬光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都廢除,卻絲毫沒有貶低王安石的意思。

這就是宋朝的文人,大是大非的觀念性問題,他們可以爭得面紅耳赤。可是一旦到了私底下,可能兩個人還是互相佩服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在背地裡下黑手。


江湖小曉生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無論是在政壇還是文壇都有其的足記,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參與攥寫了《新唐書》《五代史》等作品,也是古文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畫像

王安石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其在政治上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文學上創作了大量的千古佳作,可謂是文壇巨匠。

王安石早期文學受到歐陽修的大力贊言,歐陽修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文學作品,在早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幫助是很大的。歐陽修曾經提攜過王安石,所以兩人交往甚密,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兩人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學習。

到了晚年,歐陽修的政治思想過於保守,而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則趨於前衛與創新,所以歐陽修成為了保守派,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王安石則是新法的擁護者及推行者。兩人政見不同,可謂是政敵,但是在政治上的分歧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影響,兩人的關係可謂是亦師亦友。

但是另有說法是兩人關係惡劣,歐陽修反對變法,多次上書朝廷要求終止青苗法,兩人關係惡劣,王安石對歐陽修是深惡痛絕。

但是不得不否認早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文學創作上,但是兩人的關係至今也說不清楚,畢竟已經過去千年。這千年之結在如今也已釋懷了吧。

歐陽修領導的運動

歐陽修領導的運動把古文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對古文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後人應當記住歐陽修領導的運動,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歐陽修領導的運動。

歐陽修的畫像

這場運動讓文學變得更加有意義,有人說歐陽修是因為他在官場的地位才能發動這場古文運動的。但是無論怎樣,這樣運動讓我們知道學習文字是要讓大家看懂,而不是追求生僻讓別人看不懂。寫文章更不是追求表明的奢華,重在文章的實質意義。從韓愈開始的早一批文人已經看出了這一弊端,但是到了唐宋時期又開始追求浮華的文學,這才出現歐陽修又一次領導這場古文運動。

參與這場運動的人數很多,參與的人數還包括著名的黃庭堅、蘇軾、蘇轍等一大批名士和文人。他們也都一致認為進行文學創新的同時,還應當講究其實質內容。這一重要思想歐陽修在早期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一種趨勢。據說他在做官的時候審批一個學子的文章,那個學子的文章寫的非常的好,只不過出現了一些生僻的字。原本出色的文章被他拒絕,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一直注重文章簡單易懂。他認為:文字是拿出來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追求讓人看不懂。他倡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