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本次世界地理主要介紹大洋洲和澳大利亞,歡迎查閱和補充。

一、概述

(一)世界面積最小的一個洲

位置: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已成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組成: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兩島、新幾內亞島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群島等其他眾多島嶼。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範圍圖

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移民後裔,土著居民為黃種人和黑種人

(二)成因不同的三種島嶼

大陸島: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新西蘭南北兩島等。原為大陸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陸分離。一般面積較大,地勢較高。

火山島:由於海底火山噴發而成,海拔較高,地勢險峻,如夏威夷群島。

珊瑚島:由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面積不大,地勢低平。例如大堡礁。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大堡礁

二、主要國家:澳大利亞

(一)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地廣人稀,居民以英裔為主,講英語。

(二) 地形: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東部:大分水嶺,全國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在其西側,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勢最低處北艾爾湖。在平原中部地勢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裡叫做“大自流盆地”。自流井的鹽度高,不宜用來灌溉農田,一般可作牲畜飲水。

西部:低矮高原,將近佔全國面積一半。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地形圖

(三)氣候:呈半環狀

① 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

② 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溼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 南部(東南和西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④ 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氣候圖

【補充】大陸乾旱面積廣其原因

(1)南迴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因氣流下沉不易降水。

(2)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比較完整,無大的海灣深入內陸,而且大陸又是東西寬、南北窄,擴大了迴歸高壓帶控制的面積。

(3)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嶺靠近東部太平洋沿岸,縮小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範圍,使多雨區侷限於東部太平洋沿岸,而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降水稀少。

(4)廣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地勢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離陸風,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經過,有降溫減溼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亞沙漠面積特別廣大,而且直達西海岸。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四)人口分佈與環境的關係

A、分佈特徵:人口、城市、經濟都集中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人口少。

B、成因探討:

(1)從自然條件分析: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溼潤,適於人類居住;而內陸和西部氣候乾旱,不適於人類居住;東北部氣候溼熱,為原始的熱帶帶雨林,加上沿海大堡礁不利港口建設和航運,人類尚未開發。

(2)從對外交通方面說:東南沿海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繫方便。

(3)從殖民歷史分析:英國殖民者首先到達這裡而進行開發,建設城市,發展農牧業和工礦業。

(4)從經濟方面分析:東南沿海經濟發達。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人口分佈圖

(五)經濟

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羊毛、小麥著名世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煤和鐵礦石出口多,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但目前,服務業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經濟支柱。

【補充】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

(1)分佈:國土東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區(地中海氣候)

(2)經營方式:種植小麥和牧羊混合經營

(3)優點:

a. 農場是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

b. 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活動與牧羊活動交替進行。

c. 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4)特點:主要是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機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歐洲地區。

(5) 不利條件及解決措施:處於大分水嶺西部,屬雨影區,降水稀少,灌溉成為農牧業的限制性條件,政府實施東水西調促進農業發展。

(六)城市:

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墨爾本(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地),為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布里斯班,第三大城市。珀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第四大城市,由於人口稀疏,有世界最孤獨城市之稱。阿德萊德,澳大利亞第五大城市,和墨爾本同時評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七)特有動物

種類:具有古老性和獨特性,如袋鼠、鴯鶓、鴨嘴獸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條件單一,缺少大型食肉類動物(天敵),動物演化緩慢。


知識擴展

澳大利亞火災原因和影響

從2019年9月以來,澳大利亞東南部數州爆發林火,形成數百個火場,多地大火肆虐,煙霧瀰漫。2019年這次的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影響範圍如此之廣的森林大火卻很少見。截至2020年2月初,這場2019年9月份開始的大火已燃燒了5個多月,造成至少33人死亡,約10億野生動物喪命,2500多間房屋和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燬。

每年9、10月份南半球的春夏之際,是澳大利亞的山火季。如此慘烈的大火,是怎麼燒起來的?

澳官方表示,高溫天氣和乾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根據過去100年來的氣象資料,澳大利亞正變得越來越熱。整個澳大利亞的平均氣溫逐漸升高,高溫屢破紀錄。與此同時,乾旱也在席捲澳大利亞。澳氣象局2019年12月宣佈,剛過去的春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乾旱的一個春季,以往11月份的平均降雨量約為100毫米,但2019年只有18毫米,而且未來數月內乾旱還將延續。

世界地理第二講:大洋洲和澳大利亞

一般來說:森林火災受到三種自然因素較大影響,即氣象、植被和地形的影響,這是直接原因。

當然,澳大利亞聯邦和州政府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預防、緩解災情。如消防管理部門應該找出每起火災的直接原因,對公眾進行風險教育,並抓捕和起訴縱火犯。2019年,有183人被控故意縱火。再者,澳大利亞需要採取更有效的土地和森林可燃物管理辦法,以及更多的消防資金。所以政府的管理和政策對火災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這場大火對全球經濟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會對全球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推波助瀾”;

第二,大火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僅巨大而且不可逆;

最後,大火使得澳大利亞原本就已經出現疲軟跡象的經濟雪上加霜,支柱產業(小麥、乳畜業)嚴重損失,GDP下滑可能性加大。

——主要來自生態經濟雜誌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