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随着线上教学开展的深入,各种优质资源的上线,“主播们”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模式的教学。随之新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平时子慈母孝,一旦说起作业,就鸡飞狗跳。疫情期间,复工的家长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没有了家长“紧箍咒”的“神兽们”又是如何对待作业的呢?


虽然现在很多老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如讲故事、周末乐翻天、我来当个小厨师、我是健身小能手等等,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调动了孩子的“作业”的积极性。孩子们是开心了,但我们是不是还得考虑落实线上教学的作业呢?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建立开放式的作业体系呢?怎样评价孩子的作业呢?


记得前几天和一位专家在讨论某单元三首古诗在这篇课文中的地位时,她曾提出:确定的方法有多种,看从哪个角度来思考。


是啊,于是我关注到了教科书后面的课后题。课后题关注本课的文本特点和学习重点,关注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还关注了孩子们思维的特点。


于是线上教学开始之后,我便尝试如何设计引导,落实线上教学针对课后题的解答。下面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跟大家分享我探索出来的5种方式吧!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用思维导图说“文”解“字”


《囊萤夜读》是四下七单元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它属于叙事说理性文章,言简意赅,用词贴切,叙事有趣,吟诵若茗,是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启蒙作品。《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深。小古文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现在是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很需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理念,需要这样正能量美文的滋养。所以我就把这篇课文提到前面去上。


其中有一题课后题是这样:“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每一句的意思。”


照常常规,一字一句写下来就行了。但可能学生会选择百度一下抄写来完事,这样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说“文”解“字”的思路,让孩子用导图的形式把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成效分析与反思


从孩子们的作业来看,不但理解逐句整个小古文的意思,关注了重要字的意思,而且还指出了小故文揭示的道理。图二同学还想到类似的故事,如凿壁偷光、牛角挂书等,以一文知晓系列故事。而且这些同学不仅做到了读文,还做到了读图。


课文的插图是文本的组成部分,借助课文插图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容易忽视的学习资源,能可贵。从作业来看,就评价孩子们线上听课的认真指数和作业完成的质量指数。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次课后作业,也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句话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亦然!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结合“学习法”解课后题


《铁杵成针》是文言文两则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要重视整体教学,重视感悟与积累。课文写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他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想出去玩。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溪边磨一根针,深受启发,回去继续完成学业的故事。


基于这个故事学生非常熟悉,而且是文言文两则的第二篇课文。针对这个特点,本堂线上教学课我确定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看图,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去理解课文。与此同时,在完成课后题:逐句理解意思这个作业时,要求孩子结合学习方法完成作业。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成效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总是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本只想完成一项作业,却看到了一片灿烂的天空。孩子们提炼和运用的方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除了借助注释,借助注释,孩子们还用到了许多。如,有孩子说“媪”是老妇人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清平乐·村居》讲到过,这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理解;“铁杵”是铁棒的意思,是借助图片理解的;“溪”是磨石溪,因为课文开头讲到过,这是借助联系上下文进行的理解;有个同学还提到了用猜想的方法进行。


不可置疑,初学阶段的孩子猜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学小古文的方法。孩子们还会请教大人,上网查阅资料等等。


一句话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绘本+口语交际,调动情景思维


《琥珀》是统编版教材四下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而成,课文借助合理的想象,生动地记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别渔民的儿子发现的过程。这篇课文不但在客观中描写事物,而且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课后第二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经过。


根据文本特点,针对这道课后题的要求,我鼓励孩子们把琥珀形成的过程用孩子们喜欢的“绘本”体描绘出来。孩子们是读着绘本长大的,对绘本独有情钟。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篇课文的课后题阅读链接,引用王文利的《琥珀物语》。阅读链接引发的思考是:这两篇文章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按常规课堂,完成这道题目要进行班级讨论交流,但考虑到线上教学的诸多不便。鼓励孩子们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完成这道题的落实。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成效分析与反思


案例1的作业,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本进行做题,不仅仅把琥珀形成的过程很好地表达出来,而且在加入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调动了思维。


案例2作业,孩子们用“口语交际”的形式把相同点和不同点表达出来,特别是不同点:课文运用合理的想像,通过叙述和描写的形式,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显得生动、形象、有趣味;王文利的《琥珀物语》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的方法进行描述,语言简明、准确、条理分明。


同时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更加能培养孩子们与人分享的观念。把我们熟知的教科书板块“口语交际”来完成课后题,增加了孩子们作业的自信心。


一句话启示:潜心研文,根据文本特点来设计合适的作业形式。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解说角色体验,唤醒孩子探索欲望


《飞上蓝天的恐龙》是统编版教材四下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采用丰富的句式,把恐龙变化的图景生动地展示出来,但行文严谨,用词准确。这篇课文意在通过学习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假说的形成以及想像的过程,唤醒孩子探索的欲望,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这一点我们也能在课后题找到关联点,课后第二题: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你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上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关于解说员这一点,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孩子去做。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当好这个讲解员呢,需要做足文章,我鼓励孩子们先把过程部分化成导图,根据提纲式导图进行解说。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孩子们解说自己作品


成效分析与反思


这就是当一个讲解员与当好一个讲解员的区别。“小小导图在手,讲遍天下无敌手。”在制作讲解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在脑海中进行了构思,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需要用哪些连接词来衔接?那些地方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等等。


这样不仅使孩子们能够顺利地当好讲解员,实现角色体验,同时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文本特点高度契合。


同时,也开展了后续的评价活动,让爸爸妈妈当评委,从“过程是否说清楚”“是否有创造性”“表达的自信度如何”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生活需要有仪式感,很多同学都穿上了演出服进行讲解。


一句话启示:方法总比困难多,风景总在路上。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提问+比较,关注好奇的心


统编版教材四下第二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琥珀》《飞上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略读)。这个单元的语言要素之一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纵观前三篇课文,后面都有这样一个课后题。


《琥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飞上蓝天的恐龙》: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个课后第一题都指向了落实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但是三个课后题,是呈链状分布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口头提出到写下来;从试着解决到运用方法试着解决;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乐于和同学交流问题。


针对教科书课后题的设计特点,鼓励孩子用导图整理问题,并试着对三课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巧妙设计“云作业”,居家学习不枯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成效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用导图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首先帮助孩子克服了“三言两语”应付了事的状态。孩子们不仅提出了问题,还结合上学期的提问策略单元,对问题进行了归类:针对内容提出的问题,针对写法提出的问题,针对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等。特别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认真读课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答。


在第三课中,孩子们开始试着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寻求答案,实现知识互补。同伴互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交流方式。而且孩子们已经开始结合第一题的提问解答,与课后第二题进行整合。


第二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结合内容和查找资料,说说理解。


这个问题是对重点问题的一个突破。指出可以根据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通过链状发问与解决,很好地完成了课后题的解答,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句话启示:学习始于疑问,要关注孩子那颗善问的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这个疫情期间,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作业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别样的学习方式,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