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急需解決的三農問題都有哪些呢?

新大風歌


目前急需解決的三農問題都有哪些呢?

現在國家正在大規模推行農村制度改革,農村社會處在從傳統農村向新型鄉村社會過渡的階段。這時候各種三農問題,農村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矛盾異常突出,實在是說不盡的紛亂複雜。我只就大的方面把幾種主要的矛盾說一下。


第一,現在從事農業的主體已經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面臨著馬上幹不動活了,子女又不在身邊,老年生活無所依靠,把土地看作是唯一的生活保障,叫做保命田!國家要想順利地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想讓農民們無後顧之憂的放心地把土地流轉出去或退出承包權,就必須妥善的解決好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第二,多年來國家農業政策方向不明朗,造成人們對農業發展沒有信心。農村的人口,資金都已經嚴重外流。如今農業已經面臨著後繼無人,發展無力的局面。現在農村社會上到鄉鎮政府,下到個體農戶都沒有長遠的打算。沒有人敢在農業上投資,誰也不知道兩三年以後會變成什麼樣!要想增加人們投資農業的信心光靠補貼貸款是不行的,必須要增加農業利潤空間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

第三,農產品的滯銷,賣難現象太嚴重了!打通從田間地頭到消費市場的物流通道,建立連接終端市場和農村農民的信息平臺,對調整種植結構和農民增收至關重要,任務非常的緊迫。目前絕大部分農村的農民和打算回鄉的農民工都不知道在農村能幹什麼。雖然國家鼓勵退出主糧作物種植,可退出之後就只有撂荒,別無選擇。農村的貧困戶想要脫貧的致富項目非常少,在農村小規模的服裝手套加工,每天工資十幾塊,二三十塊錢都有大量的農村婦女在幹,因為掙錢的道路太難找了,沒辦法!至少能掙出當天的飯錢!



以上是我親身感受到的農村最現實的社會矛盾。這三個問題是農村所有現象的根源,要是不能得到解決,真不知道三年以後農村會變成什麼樣子!很可能就沒有人了!


彬彬說三農


目前急需解決的三農問題都有哪些?

改革開放三四十年以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吃不飽到溫飽,再到全面小康,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徹底解決了幾千年以來始終困繞“吃飯難”的困局,這不得不說是得益於中央對“三農”政策的關注與支持。

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現行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逐漸不適應當前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尤其是農民增收難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已成為眾多學者及專家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本人以當前我國“三農”急需解決的收入農民問題為切入點,淺談如何破解增收難的問題。

增收難是我國當前急需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難題。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曾嘗試過多種生產經營模式,吃過大鍋飯,搞過大躍進,但是事實證明,皆違揹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後來,中央出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程度上激活了農村的潛力,在短時間裡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然而,隨著改革改放的深入,加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越來越成為產業化經營的阻力,已經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更是成為農民持續增收難的主要問題。

如何破解?筆者認為,應該成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啟用“企業十農戶十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由龍頭企業牽頭,負責提供技術、資金及運營管理,農民以土地出租或入股,提供勞動力獲取工資等多種合作入股模式。


新時期扶貧工作者


眼前最緊迫的需要解決的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這是拖不起的問題,農村老人在建國初期為祖國的建設付出了他們的青春,他們毫無怨言,我們不能熟視無睹,對他們在為祖國拔窮根時出大力、流大汗充耳不聞,把他們遺忘在角落裡,按道理說應該是誰交社保誰領養老金,這個道理沒錯,可是他們年輕時國家沒有交社保這回事,後來國家號召交社保時他們己超過六十歲,難道應該應該被遺忘嗎?


王善烈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國家正在大規模推行農村制度改革,農村社會處在從傳統農村向新型鄉村社會過渡的階段。這時候各種三農問題,農村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矛盾異常突出,實在是說不盡的紛亂複雜。我只就大的方面把幾種主要的矛盾說一下。

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測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於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

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餘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茶農小丁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4cc5559091f4577a1df9e50c1819d83\

鄭少創業


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國今後較長時間內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地域廣大,地理環境、氣候等複雜多樣,三農發展首先要因地制宜,切合實際謀求發展,其次,人的思維觀念的改變是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要讓農民學文化,學科學知識,讓現代信息、現代前沿科技等分子佔領他們的大腦中樞,更新人的思維比更新工具更有前景;三農的發展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政府與政策的支持。政府要給農民充足、寬鬆的發展空間,政策不打折扣,工作做實做細,“鋪路架橋”當好先鋒與後勤兵;三農的發展需要社會多方支援

,聚四面八方之力,興三農之大業。

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農村丶中國農民將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世界東方!


語言2249


在我國,三農一直是國家以及人名重點關注的,畢竟有那麼多農民,在2019中央一號文件是自2004年起連續第16個聚焦“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足以見得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而目前存在那些問題呢?

1、農民土地佔有量問題。承包責任制,雖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農業人均佔有的土地數量太少,對生產力的根本提高和農業機械化形成了制約。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將農業稅和農業以來的附加稅全部免除,也無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因此,要想解決農民的富裕問題,對土地的佔有必須達到一定數量。

2、農業人口數量的問題。現在農村裡都是幾個老人在哪裡種田,儘管目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城市人口急劇擴張,但並不有改變農業總人口增長的趨勢。

3、土地資源的稀缺與土地浪費的嚴重問題。目前土地為國家所有,在農村,一方面是可耕地在減少,另一方面農村人口不斷增加,宅基地相應擴大,導致對於土地資料嚴重浪費。他最後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嘗試性方案,即將較小的村落向較大的村落集中,減少宅基地對土地資源造成的浪費。但他也指出這一方法難度很大。

"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相信在國家的帶領下,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吃喝玩樂一鍋端


農村三農問題需要政府政策的,,如機耕路,水利修築,田地整合一起招租給耕作大戶的?然後是政府政策下放補帖與代收農產品?鄭


用戶53280585725


主要社‎會群體的總‎體弱勢化 ‎首先是農村‎的日益貧困‎化趨勢。雖‎然經過“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90年代‎初的800‎0萬下降到‎90年代末‎的3000‎萬(按人年‎均收入62‎5元計),‎但是還有約‎2017萬‎人處在溫飽‎線的邊緣,‎若按照聯合‎國人均每天‎1美元收入‎的貧困線計‎算(相當於‎農村年人均‎收入的水平‎),貧困人‎口則更多。‎而且,農村‎的相對貧困‎人口在90‎年代迅速增‎加,成為目‎前農村貧困‎化的主要問‎題。以反映‎貧富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數計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農村的基尼‎係數由19‎78年的0‎.2124‎擴大到0.‎3361,‎遠遠大於城‎市的增幅(‎0.16-‎0.295‎)。若按照‎世界銀行的‎數字,19‎99年全國‎按人均收入‎計算的基尼‎係數就已達‎0.456‎。如果後者‎更符合這些‎年貧富差距‎擴大的實際‎感覺,以此‎為參照,農‎村的基尼系‎數應該超過‎0.5的官方警戒線了‎‎。

‎ 其次,農‎村的生存狀‎況惡化。一‎方面,由於‎農村縣鄉財‎政體制和政‎治體制之間‎的不協調,‎90年代以‎來,全國範‎圍內縣、鄉‎兩級地方政‎府出現普遍‎的財政危機‎,並最終轉‎嫁為各種稅‎、費、攤派‎的農民負擔‎,結果不僅‎造成農村的‎進一步貧困‎化,而且導‎致統治形態‎趨於暴力化‎,農民實際‎日常生存條‎件惡化。也‎正因為此,‎基層幹部隊‎伍出現債權‎人化,日益‎異化基層政‎府的性質和‎農村基本經‎濟政策,導‎致幹群關係‎惡化。同時‎因農民缺乏‎自身的基層‎組織和政治‎代表,在農‎民個體與政‎府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有‎意義的緩衝‎,他們原本‎已很有限的‎合法權益也‎因此根本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貧困地區‎,農村正常‎的社會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村級自‎治基本上失‎去意義。另‎一方面,因‎現有的土地‎制度難以繼‎續支撐農業‎增長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的風‎險水平上升‎,自我保障‎能力下降。‎這等於強迫‎農民僅僅依‎賴人均有限‎的土地,在‎承擔種植成‎本、口糧和‎各種稅費攤‎派後,還要‎內部化所有‎的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和生命風險‎。反觀小農‎經濟時代,‎如果風調雨‎順、租佃關‎系穩定、捐‎稅合理,農‎民或可溫飽‎。然而進入‎21世紀,‎我們看到農‎村人均佔有‎耕地不斷下‎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價格均‎缺乏適當的‎法律制度保‎護,同時農‎民教育、醫‎療支出上升‎等社會生存‎條件逐步惡‎化。在這種‎形勢下,本‎來就已經開‎發過度、負‎荷過重的土‎地還能為農‎民提供什麼‎保障呢,這‎就使得農村‎社會危機更‎加動盪。 ‎

‎解決農村問‎題是中國建‎設事業成敗‎的關鍵。我‎國農村雖然‎有局部的繁‎榮,但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經濟的雙‎重擠壓下,‎中國農村處‎在破產的邊‎緣,孕育著‎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





小盟盟I


我國的“三農”問題長期存在,引起社會的重視卻是最近幾年,因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我國的“三農”問題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毫不誇張地說:“三農”問題解決不了,就一定會發生社會的大動盪,中國也根本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可以說除腐敗問題之外,我國目前存在的幾個重大問題如貧富懸殊、就業、貧困、人口、生態環境、艾滋病……均與“三農”問題有密切的關係。雖然我國現在比過去重視了“三農”問題,但是不僅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而且不知是何原因,所有專家學者對造成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原因——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隻字不提。 這麼多專家學者,說了那麼多非常有道理的話,卻沒有人明確指出:造成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我所看到的有關我國“三農”問題的文章、文件、決定中,沒有看見有“農業勞動生產率”這個詞,為什麼? 我到美國感觸最深的現象之一是:我國的城市與美國的差距不大,差距最大的是農村、農業。美國只有農場主和農業工人,沒有我們認為的農民。也就是我國與美國在農業勞動生產率上差距最大。有報道說西歐一些國家的農民平均生活水平高於城市工人,農民開的車往往是高檔車。反觀我國的許多農村,使用的農業工具與二千多年前的出土文物沒有什麼差別,我國許多農村仍然以人力、畜力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動力。而我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二千多年前可能高了幾十,上百倍。因此可以說不能大幅度地提高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就不可能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中國的“三農”問題解決不了,中國的現代化,社會的長治久安只能是中國人永遠的美好願望。因為我國的高級官員、大知識分子、掌握輿論的人,都生活在城市,對農民、農村缺乏親身感受和具體的瞭解,因此對我國“三農”問題的嚴重性,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都比較差,形成長期以來都說農業重要,措施卻總落不到實處的“口頭農業”。 我認為僅靠農民兄弟自己永遠解決不了我國的“三農”問題,必須全國上下都真正重視解決“三農”問題,不同崗位的城裡人,都關心“三農”問題,為解決“三農”問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知識、技能向農民傳授,特別是非主管“三農”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自己工作的職責之一。如農民工的就業、培訓、子女上學、農業人口轉城市戶口等等問題,都應該成為城市管理領導必須考慮的問題。我這個城裡人之所以關注“三農”問題,是我知道農民的利益得不到照顧,城裡人的利益也終究得不到保障。 造成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1)、農民平均佔有的資源少,所有發達國家無論耕地多少農業人口比例都不到10%; 2)、農民素質偏低,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的平均時間比城鎮人口少,教育水平低也低的多; 3)、農民的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總體而言還十分落後,在這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農業上的差距比工業上的差距要大的多; 4)、我國現在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仍然以小農經濟為主,美國的28億畝耕地由不到200萬戶農場主經營,而我國的19億畝耕地卻由2億多農戶經營,這種分散經營方式雖然與我國落後的農業生產力和傳統的小農意識相適應,但是不應該成為一成不變的模式。 要解決上述任何一個問題,都比世界許多國家都要困難的多,耕地多的國家,如美國可以實行土地規模型農業;耕地少但是人口相對也少的國家,可以實行土地效益型農業,如日本可以少種糧食等大田作物,靠進口糧食解決吃飯問題。這兩種成功的農業模式都不適用於中國。我認為我國唯一可學的以色列農業模式(集體農業),由於我國的農民素質比以色列低的多,現在實行以色列模式也不行不通。因此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必須有創新。這就需要我國的領導人、理論工作者、農民、全體中國人必須共同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