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婺城奏響“春耕曲”種下“希望苗”

中國經濟導報 記者沈貞海 通訊員馬曉芬

春耕春種熱潮湧動,金華婺城各地正在種下新的希望。

在春季生產的關鍵時節,為提速農業生產、幫助受疫情影響的農業主體早日走出困境,婺城區推出了一系列助農活動、貼心政策和上門服務,切實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不誤、雙推進。

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菜籃子“跑”起來

“江乾區橫塘景苑400斤,明月嘉苑510斤……”3月17日,金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峰蛋鴨場負責人馮偉峰,陸續收集到了部分杭州小區的需求,總計鴨蛋近1萬斤,準備這兩天送貨。這也是該農場第五次發貨到杭州。馮偉峰坦言,這離不開婺城區委區政府的幫助。

疫情剛發生時,部分道路封鎖,物流運輸受阻,農產品運不出去,農資進不來,急壞了馮偉峰。“一邊是12萬羽蛋鴨每天需要20噸飼料,另一邊是大量鴨蛋囤積,沒有物流怎麼辦?”2月5日,婺城區農業農村局送“三服務”上門,聯合中國郵政等物流企業,解決了疫情期間農產品、農資運輸難問題,為企業渡難關助力。

金華婺城奏響“春耕曲”種下“希望苗”

準備送貨,這是該農場第五次發貨到杭州。

同時,該局為金婺農業牽線搭橋,與當地禽蛋加工企業——金華市華峰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皮蛋製作協議。截至目前,已有10萬斤鴨蛋用於加工製作皮蛋。並與媒體、超市加強宣傳和聯繫,利用農民信箱每日一助發送信息,通過微信群、朋友圈、農業農村局幹部認購等多種形式幫助銷售鴨蛋,緩解企業燃眉之急。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婺城區迅速摸排彙總,掌握區內農產品供求信息,同時整合資源,聯合中國郵政、浙中在線發起農產品公益售賣活動,推出不同品類的生鮮套餐,採取“無接觸式”送菜上門服務,為群眾構築供需安全防線。2 月 4 日推出以來,累計助銷生鮮26.3萬斤以上,助力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同時,還搭建了“網上農博”平臺,建立長效穩定持續的農產品線上銷售體系,助力傳統農業與電商平臺對接,開啟農產品線上銷售的新模式。

針對當前小農戶普遍存在無品牌、市場認同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婺城區提出農業個性化定製,發展訂單農業的新模式。農戶通過“網上農博”平臺,直接與消費者對接,根據消費者在平臺上的認購清單種植相對應的蔬菜品類,平臺對農戶種植情況進行全程監督,並負責產品包裝和配送,提升農產品銷售水平。

打通政策服務“最後一公里”,讓獲得感升起來

眼下正值春耕的農忙時節,在婺城區薛麗萍家庭農場,負責人鄢繼瓊夫妻倆忙著播種花菜、莧菜,為又一季收穫打基礎。“今年農業生產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有政府政策支持,我們有信心渡過難關。”

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婺城區推出農業複種補助政策,鼓勵各類保障型蔬菜複種,對規模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防控期間複種10畝以上(含)的,按面積予以300元/畝的資金補助,護航春耕生產。“像我家農場,可以享受4500元左右的複種補助,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損失,真是雪中送炭哪!”鄢繼瓊說。

金華婺城奏響“春耕曲”種下“希望苗”

一輛裝著2000棵櫸樹苗的大貨車,停在乾西鄉雅宅社區。

同時,婺城區積極鼓勵農業主體通過線上平臺售賣農產品,打造網絡銷售新模式。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按照線上農產品銷售額的10%給予資金補助;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線上農產品銷售額超過50萬元的,按照銷售額的10%給予資金補助。

婺城區還積極組織動員相關力量開展愛心捐資活動,解決農資儲備和物資運輸的難題。截至目前,已贈送種糧大戶15.6噸早稻種子及100噸有機肥、緩釋肥。並通過農民信箱、微信群、釘釘群等信息平臺及時發佈有關疫情防控、春花作物管理措施、強農惠農扶持政策等信息280次,確保農業生產保持穩定。

春耕備耕“抗疫助農”服務基層,打下堅實基礎

為讓好政策落到實處,婺城區成立春耕備耕“抗疫助農”服務工作組,組建“戰疫情·助農戶”服務突擊隊與助農惠農青年突擊隊,深入農業企業、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宣傳、技術指導、物資贈送、搶收蔬菜等服務,為春耕備耕打下堅實基礎。

“這些珍貴苗木真如及時雨!”3月17日,春光明媚,一輛裝著2000棵櫸樹苗的大貨車,停在乾西鄉雅宅社區。社區裡的黨員、村民紛紛行動起來,踴躍加入到搬苗的隊伍中。雅宅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德時說,這些櫸樹苗連同前一次收到的紅豆樹苗,將分批種植在長湖邊、社區綠化帶及周邊,扮靚鄉村環境。據瞭解,這是為積極響應省政府“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的號召,提升造林綠化質量,美化鄉村人居環境,豐富全區樹種資源,婺城區開展的珍貴樹容器苗贈苗活動。截至目前,婺城區農業農村局已向企事業單位及造林大戶共分配山櫻花、浙江楠、紅豆樹、檫樹等珍貴彩色樹種容器苗3.1萬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