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金佛手”跨界玩轉“多面手”經濟

婺城“金佛手”跨界玩轉“多面手”經濟

日前,在婺城區東方紅林場“金手寶”佛手種植基地,果農們已結束鮮果採收工作,正在開展相關林間管理,以備下一季的開花育果。伴隨“金手寶”自去年開始的系列資本重組、思路創新和產品研發,這些由涓涓白沙泉澆灌的金佛手,有如花式變臉,承載著數百年的金佛手文化,通過“金佛手+”開展跨界融合,以多種不同的載體形態,撬動多面手經濟。

佛手原產客家,數百年前落地金華卻成後起之秀,世稱“金佛手”,成為婺州人的觀賞及養生佳品,歷代中醫藥典籍載其為健脾養肺的良藥,佛手當歸飲、玳玳花佛手茶等民間方劑廣泛流傳於婺州大地。

據悉,婺城區現有金佛手種植面積400多畝,今年是佛手的豐收年,僅“金手寶”100畝基地產果100噸。年前,佛手剛剛掛果,盆栽佛手作為年宵花走入了金華的千家萬戶,創造了一波春節經濟。芬芳撲鼻的佛手鮮果搭乘快遞由南往北向京津冀市場送去了婺州的問候。然而,佛手盆栽或高達1米,不適合遠途運輸。

眼下,“金手寶”已與盆景及園藝師合作,研發低矮型佛手盆栽,預備撬動北方市場。金佛手除了入藥,作為日常茶飲,有其不適口的苦味。“金手寶”依託深加工生產線,研發了佛手蜜煉、佛手涼果、佛手話梅等佛手相關休閒食品。另外,關注到金佛手特有的怡人芳香,“金手寶”已上線佛手精油、薰香、洗護系列等日化用品的研發。下一步,“金手寶”將著手佛手文化館的籌建。

婺城區種苗站工作人員、林業高級工程師應堂亮介紹,目前,婺城區金佛手種植體量有限,長期以來在盆景以外的果、葉及衍生產品的開發等領域的創新能力較弱。金佛手的深加工技術、相關及衍生產品的研發或將從後端市場撬動前端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